中国文学作品集
-
围炉夜话[清] 王永彬 著,杨莉波 译《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处世三大奇书”。全书共221则,从读书、修身、教子、养德、交友、处事、治家等各个方面,阐释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智慧,意味隽永,回味悠长。本书在对疑难字进行解释,并进行逐句翻译,帮助读者领会深意,无障碍阅读。
-
风流王远,吴晨荣 编如果说艺术领域近些年有什么热点现象或热词的话,那么无疑是“抽象艺术”了,一方面,看国际的艺术品市场,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大师如德库宁、马克·罗斯科、塞·托姆布雷等的作品不断受到追捧并刷新着国际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历史记录,成为一波又一波市场的热浪,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画廊代理并经营着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另一方面,看社会文化领域,抽象艺术的作品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展览中的一个重要呈现内容,开始有学术界的认同不断扩展至社会大众的认同乃至追捧,抽象艺术作品及其衍生品也迅速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成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流行文化潮流。而有关抽象艺术,长期以来在我们这个以现实主义艺术为宗的国家里,这种仅仅为自我感觉存在而表达的艺术并不为人们所认识与接受。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认知的进步,抽象艺术不断地获得人们的接受直至追捧。尤其在上海,抽象艺术与都市文明相得益彰,开放的社会形态与国际视野,以及上海人自我、独立而执着的文化性格,使得在这里能够集结并孕育出众多中国有影响力的抽象艺术家们。他们数十年来对于抽象艺术的探求与文化的奉献,使得这座城市逐渐拥有了“抽象之都”的美誉,并使之成为上海当代文化的象征。由此我们不得不骄傲于上海存在有这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关注文化、思考历史、忠实于自我内心与情感,专注于艺术实践探索的抽象艺术家们,他们是我们这座城市值得尊敬的艺术家。从吴大羽直至今天的新生代抽象艺术家们,他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始终都能够执着地坚持自己独立的艺术理念并保持安静的艺术实践,由此逐渐积淀起了上海当代抽象艺术与文化的坚实基础,并能够使之成为今天的文化潮流与时尚。而今天的这个展览之集结,无疑是继《2004上海抽象艺术大展》与《2006上海抽象艺术大展》之后在上海的又一个抽象艺术大展的呈现,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抽象画会”首回展的呈现,展览作品涉及油画、水墨、综合材料、雕塑、装置以及影像。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参加这次展览的前辈著名艺术家王劫音、查国钧、赵渭凉等,著名艺术家张健君、余积勇等以及青年艺术家们的积极参与,他们无疑是支撑起我们上海抽象艺术的重要的力量。而从他们的作品中则可以让我们充分感悟到上海的抽象艺术家们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对于抽象艺术思考与实践的探索,感悟到他们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内在情感、思想方式以及独特而无穷的创造力。每个民族、国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历史,妥善保护与继承弘扬那是毋庸置疑。但是,今天的人类需要发展,也同样需要展现今天人类的文化精神印记。宏观而言,今天也将是未来时期所回望的传统,那么,这个被回望的传统与之前的传统之差异程度,也表明了这一代人之于历史文化的作用价值。
-
谈美朱光潜 著本书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内容优选,除收录《谈美》全编17篇外,另附加《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谈美” 精要9篇,以及“近代实验美学”的内容,是一部更广泛意义的“谈美”。根据内容增添24P中外名画,大大增强图书的观赏性。 本书从“谈美”为“免俗” “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它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
世界英雄神话传说茅盾,郑振铎 著精选古希腊、古罗马、北欧、埃及、印度等古典神话中充满英雄色彩的故事数十篇,每篇故事都根据情节配以精美的插图,集合世界神话传说中可歌可泣又独具性格的经典英雄人物,以震撼的戏剧性效果感染读者,培养孩子英雄意识。
-
约翰[法] 罗曼·罗兰 著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约翰-克利斯朵夫(插图珍藏版)(套装上下册)》不是一篇小说,——应当说:不只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绩。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张新颖 著“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这个假设,却有着极其现实的重要性,不是对于已逝的人,而是对于活着的人,对于活着还要写作的人。” 本书围绕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展开,收录作者张新颖的十篇评论及随笔,它既是“无愁河”的延续,也是追根溯源。黄永玉,这位老人回望生命的来路,在“停不下来”的怀念里,写作成为唤回沈从文的方式。他想象中最直接的读者对象,是逝去的前辈与友人;而这条“无愁河”,同样滋养着后辈的读者,他们带着从中获得的信息,一步步走向健康的生活。它潜藏着一股成就人的力量。
-
文史趣思陈学斌 著以历史文化史实为源头,选其精彩片段,撷其传神精华,结合经典故事的演绎、名胜古迹的考察,提炼精选主题,用作者自身的所感所思所悟,撰写二十四篇贯穿历史文化、奇闻逸事的文章,形成“文史趣思”。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想象,对涉及的文史、典故、民俗、传承等进行追根溯源,并举一反三拓展内容,增强知识含量。如“红颜薄命”谁之过、“门当户对”的对与错、“四大天王”的权力受限制、“雕虫小技”足可道、“楷”“模”之树会长青等等。文章力求观点清晰、事例生动、语言鲜活,使“趣思”读之有味、议之有趣、思之有获、传之有道。
-
乌有猫余幼幼 著内容简介:《乌有猫》是90后诗人余幼幼创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60篇关于猫的短章,每篇都配有作者自画插图。60个短文独立成篇,内容上又有所关联,组成一部以猫为主角的奇幻大戏。 余幼幼爱猫成痴,她对猫的观察,视角独特且细致入微,从整体到局部,从实体到幻体,从形态到神韵,她用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联想力把对猫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60个围绕猫咪的奇诡想象,每一个都天马行空,每一个又都不脱离实际,都能贴合猫身上的某些特质。即使遮盖住文中的“猫”字,读来也能明了她写的不是别的动物,是猫,就是猫。 在余幼幼笔下,猫无法被定义,它们从天上降下来,在土地上种出来,于意念里钻出来,自虚无里变出来;它们随心所欲,变幻成各种形态,能飞翔,能流淌,能蒸发;它们有时化为乌有,有时又无所不在;它们征服人类,也治愈人类。
-
崔世召集[明] 崔世召 著,陈庆元 校本书为明代文学家崔世召的诗文集,点校整理其《问月楼诗集》《问月楼诗二集》《问月楼文集》《问月楼启集》《秋谷集》等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书前撰专文系统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殊有创见;附录崔世召诗文拾遗及从各种文献中辑录的序、传记、集评等相关资料,辑佚丰富;新编崔世召年谱,全面反映崔世召的学术与文学成就,显示出整理者的学术功底与研究水准。
-
子夜茅盾,刘岘,图 著《子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中国第1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1933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子夜》。1934年,《子夜》因“犯禁”被迫删去第四章和第十五章后再版。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学审美”而修订的《子夜》,此版本后成为通行本。本书依据1933年上海生活书店《子夜》初版本重排,呈现真实、完整、原汁原味的《子夜》之美。 1937年7月,未名木刻社出版了现代版画家刘岘据《子夜》创作的木刻画集《子夜之图》,茅盾为该书撰写了序言。本书收入《子夜之图》整套插图,这也是《子夜》与《子夜之图》首次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