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2001年中国最佳网络写作严锋主编网络文学正在走向泡沫化吗?事情绝非如此简单。随着网民人数持续高速增长,网络文学队伍仍然在不断扩大。如信的网络文学性质和目的更加趋向于单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1999年和2000年称之为“网络走向文学”,把2001年称之为“文学走向网络”这次所选的各类文学作品,涉及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本书中编入了专门的翻译文学,中国台湾文学,港澳文学,文学理论等领域的编年体文集,保留下了新世纪文学的信息。
-
云南这边于坚著本书收有“秋天我在泸沽湖”、“苍山清碧溪遭遇神灵记”、“丽江的荒”、“哭泣的诸神”、“虎跳峡记”等。
-
中国文学排行榜《北京文学》月刊社,老舍文艺基金会主编本卷收有“关于父亲的死”、“病隙碎笔”等五篇散文,还收有“下访——黑脸书记姜瑞峰反腐败最新报告”、“拯救”等4篇报告文学。
-
张爱玲文集张爱玲著;子通,亦清编张爱玲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还是一位多产的影剧作家。她对电影有特别的爱好,出道之初,就以英文撰写影评,其眼光与修养,至今令人叹服。《倾城之恋》经地改编搬上话剧舞台,在大上海轰动一时,而同期的《太太万岁》,无疑也是中国现代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补遗》便是对她这方面成绩的一个纪念。
-
雨巷吾人编本书收录了戴望舒的《夕阳下》、《我的记忆》、《游子谣》、《秋夜思》、《香港的旧书市》、《卖艺童子》等百余篇文学作品。
-
一个人的风景沈蔚琴 编《一个人的风景》收集的五个栏目的近三十件电视作品的文字稿,它们均出自于浙江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卫视)和钱江都市频道近一二年来的名牌节目和名牌栏目。这些节目,在受众中受欢迎程度很高。有一些又是历年来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政府奖项评选中,获得过较高荣誉的。
-
柯仲平文集柯仲平著;赵金主编本书包括:风火山(诗剧);无敌民兵(歌剧);模范城壕村(歌剧)三部剧本。
-
裴氏人物著述西江辑成点校裴氏纵贯整部中华文明史,迄今已达2700年之久,其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功高华夏,彪炳史册。一部裴氏族史堪称中华民族通史的缩影。裴氏钟山河之壮气,秉承家风传统。涌现了数以千计的圣哲贤德、英雄豪杰。历代有宰相65人、大将军6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专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进士170人,其中文武状元6人、驸马21人,郡守以下各种官员不计其数。被各种史籍载列的有上千人。裴氏人物在各个领域均有令世人瞩目的建树。历代出过思想家裴顾,政治家裴度、裴寂、裴炎、裴政、裴佗、裴枢、裴肃、裴冕、裴楷等,军事家裴度、裴行俭、裴茂、裴叔业、裴宽、裴骏、裴果、裴仁基等,治国能臣裴耀卿、裴光庭、裴蕴、裴侠等。法学家裴政、裴宏猷、裴寂、裴耀卿等,外交家裴矩、裴世清、裴嶷、裴璎等,史学家裴松之、裴驱、裴子野、裴庭裕等,地图学家裴秀,小说家裴启、裴}刑等,诗文作家裴让之、裴迪、裴说、裴敬宪、裴伯茂等,天文历法学家裴伯寿,医药学家裴宗元等,文字音韵学家裴务齐、裴瑜,书法家裴行俭、裴休、裴度等,画家裴宽、裴胥、裴文睨等,中国画鉴赏家裴孝源,音乐家裴神符,琵琶演奏家裴兴奴,歌唱家裴大娘,中国海防工业的先驱裴荫森,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等。即使裴氏中为数不少的一介平民,也能弘德惠人,名标青史。人才如此之众,难以历述。裴氏人物用言行书写的历史画卷,凝聚成了辉煌灿烂的裴氏家族文化。这一精神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对我们民族的道德建设,功高千秋,难以估量。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裴氏人文现象研究丛书”共分六部:(一)《将相文武风流千古——裴氏人物志传》(61万字,已出)、(二)《河东裴氏人文现象简论》(约35万字,即出)、(三)《裴氏人物著述(考辑点注)》(68万字,增订再版)、(四)《裴氏广记》(100万字,商务印书馆即出)、(五)《裴氏春秋》(45万字,通俗读物)、(六)《现当代裴氏人物》(在编)。本丛书拟用文化学理念、现代意识,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对裴氏这一人文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展示裴氏人物历史功绩、道德境界、文采风流的同时,对裴氏人才链、人才团炫丽画卷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进行观照,力求昭示这一历史人文奇观的文化底蕴,以透视中华几千年文明史,推动历史科学、文化史学、社会学、人才学、伦理学和家族史等学科的研究、发展,为探讨新世纪人才产生、培养和利用,提供一点理性的思索,进而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更自信地去开拓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
人人袖珍文库曾国藩毛泽东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致黎锦熙信中,亦极力推崇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虞倾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面,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不管怎样说,曾国藩确有学问和能力,而且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虽然他是满清王朝的“忠臣”,是旧秩序和旧的正统思想的忠实捍卫者,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体系在今天不能不受到批判,但他教子获得成功却是一个历史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一百好几十年前戴红顶子着黄马褂的达官贵人如曾国藩也者,因为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还可以使自己的儿子不变成“衙内”和“大少爷”;社会主义时代的父亲,只要同样注意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总应该比曾国藩做得更好一些吧,我想。钟叔河
-
人人袖珍文库曾国藩以"三纲五常"即"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的教义为核心的专制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同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精神是绝对相反的。现代化过程已经改变而且必将继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许多历史上的明王良相、孝子忠臣,用现代人的眼光(人性与人道的眼光)来重新观察,已不能保住"传统"给他们涂饰上去的色和光。伟大的未见得永远伟大,庄严的未见得永远庄严,曾国藩亦是如此。曾国藩活动在人生舞台和政治舞台上的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中国的宗法社会和专制国家这座巍峨大厦,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鼠咬虫伤,已经无可挽回地开始崩坏了。曾国藩以他非凡的意志和才能,"秀才肩半壁东南",自觉地充当了这座将倾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柱。他把个人能动性发挥到了元以复加的程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暂时的胜利与成功,却终究无法"挽回劫运"。从这个人物身上,尤其是从他留下的数十万字家书中,深刻地显示出历史潮流无法抗拒的真理,生动地表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最后的领袖"的悲哀。一切希望把专制宗法统治延续下去或变相延续下去的人如蒋介石等,无不把曾国藩作为精神导师,想从他那里学习"修齐治平"的道理。一切希望彻底结束专制宗法统治,希望中国早日彻底现代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曾国藩的书,尤其是他对家人讲的私房话,才能够明白专制政治的理论和权术,明白宗法社会的道德和原则,明白我们是从何而来,现在立身何处,而为了要走向现代政治和社会又得如何起步。专制政治和宗法社会的"肉体"是死了,但它们的"精神"还不死,还在不断地干预我们,缠绕我们,甚至侵入到我们头脑里,盘踞在我们心头上,不是还有父母为了要子女"学好"而把子女活活打死的吗?我们要现代化,就不能要宣扬维护专制宗法统治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切专制宗法社会里形成并遗传下来的东西都有害无益,都必须摒弃。曾国藩家书,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帮助现代读者了解现代前中国政治、社会、家庭的好材料,但其认识价值还不限于此。198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载,刘伯承对薄一波说过:"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给他的弟弟曾国奎写过不少的信,其时曾国奎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协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薄一波也说:"曾国藩讲的这两条,作为治军为政之道,不无道理。"既然曾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