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花都开好了刘学刚 著《花都开好了》写的是开花植物,是一幅四时赏花路线图,是一本以月令为纲介绍开花植物的生活美学之书。在春温、夏暑、秋凉、冬寒四时变化中,呈现花朵的生长之姿,从四时花朵延伸到自然节律、风物习俗、古今诗话,倡导读者遵循大地的生息节奏,感受花朵之美以及蕴含其中的植物文化。
-
美学新语余群 著《美学新语》希望读者在新颖的思想见解中,产生兴趣。在注重新观点以及通俗性方面的同时,也有意地组成一个美学理论的框架,让读者能够通过该书大致理解美学的理论体系、美学的相关范畴,以及中西美学的核心思想。
-
中国戏剧文学创作宋宇 著2001—2017年中国戏剧文学是对20世纪中国戏剧文学创作的延续。剧作者在剧本创作的题材、内容、风格和语言等层面有了新的探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书以这一阶段的戏剧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题材选取、主题呈现、创作风格和名著改编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整体把握。与此同时,本书讨论了戏剧评奖机制与21世纪戏剧生态的关系,进而对21世纪剧作家的文化心态、审美旨趣和精神境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重新认识中国戏剧文学并为其营造更为自由、合理的戏剧生态有重要的价值。
-
颜延之集编年笺注王学军 著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人,在文学史上与谢灵运、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又与谢灵运并称“颜谢”。颜延之是南北朝时期较有影响的文学家。目前颜延之集尚无完整的校注本,编年亦欠齐备。在梳理相关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颜延之集编年笺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南北朝 古典文学 诗集 文集》首次全面、系统地对颜延之作品进行校勘、注释、编年、考辨、辑佚、辨伪,有助于加深对颜延之其人其文的理解,促成与颜延之相关的文学、史学、儒学、佛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展。
-
批评的返场何平 著何平不是通常意义的学院批评家。近五六年以来,他主持《花城关注》栏目,召集“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主编“现场文丛”和“文学共同体书系”,现实地影响当下文学生产和生态,以兑现其重建文学批评的对话性和公共性的批评理想。《批评的返场》基于长时段文学史和大文学观的整体性,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勘探并重绘全景式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是一部文学现场的原生档案。不唯如此,在何平看来,批评家扎根文学现场,参与文学生产和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传统。秉承这一传统,《批评的返场》,其理念、姿态、实践、范式和文体都呈现出独特的个人批评风格。 全书分为“思潮”、“作家”与“现场”三辑。“思潮”,是何平对改革开放时代,尤其是新世纪二十年中国文学整体的勘探和思考;“作家”,是一辑作家个案研究,他以阿来、迟子建、李洱、艾伟、邱华栋等五位作家为样本反思中国当代作家的审美创造;“现场”,是一份私人文学档案,收录了从2017到2021年作者主持的三十期《花城关注》栏目的总评。 何平以批评家的审美敏感和独立判断,梳理和辩识丰富的文学现场,提取新的文学风尚和审美经验,关注改革开放时代,尤其是新世纪重要文学议题:地方性和世界文学、传媒革命、AI技术对文学的影响、文学代际和青年写作、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文学的历史逻辑、多民族文学和文学共同体、新兴文学样式和社会变革等等,从文学的时代议题切入,实现文学批评返场中国当代文学和它关联的现实中国,彰显文学批评有态度、有温度、有感情的有效性和现实感。
-
牡丹绽放 花开有声中国曲艺家协会 著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0位培育对象的个人自传、心得、两年时间里新创作的作品等。 10位培育对象为: 刘靓靓,重庆市曲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特别奖获得者 沈彬,苏州市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冯欣蕊,中国曲协北方鼓曲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曲协副主席,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委员,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 赵丹丹,中国曲协二人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人大代表,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 董其峰,中国曲协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曲协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国家一级演员,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王声,中国曲协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西安曲艺团艺术总监,西安青曲社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弓瑞,山西省曲协副主席,喜善汇文艺社文化传媒公司艺术总监,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获得者 孙铭泽,安徽省曲协副主席,合肥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获得者 赵梓琳,深圳市曲协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阳光曲艺团团长,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师亚峰,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国家二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黄海燕 著《“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异域题材写作,主要涉及两类作品,一是具有跨域经验的中国作者的作品,比如晚清使官的域外游记,近代旅日留学生的作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的三代海外华人移民作家的作品;二是以异域生活为题材的外国作者的作品,比如西方及日本作家笔下的异域题材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具有两种以上文化视野,因而能用比较的眼光观照自身与他者。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加速,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中外文化交流与汇通的途径,《“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此问题作出了较好的回应。
-
孟繁华文学评论集孟繁华 著我们正在面临和经历的新的城市生活,是一个不断建构和修正的生活。不确定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城市,深圳*具代表性,从某个方面也可以说深圳文学是当下中国城市文学的一个缩影。作者以彭名燕、曹征路、邓一光、李兰妮、南翔、吴君、谢宏、蔡东、毕亮等几代作家的讲述深圳历史和现在的作品为切入点,肯定了中国城市文学取得的一些成绩,评论分析了当下城市文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的城市文学的进一步实践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作者对城市文学的理论思考;二是对深圳作家的评论;三是几位其他作家与城市文学有关作品的评论。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表现出了它过渡时期的诸多特征和问题。探讨这些特征和问题,远比作出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更有意义。在我看来,城市文学尽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流,但是,它的热闹和繁荣也仅仅表现在数量和趋向上。中国城市生活最深层的东西还是一个隐秘的存在,最有价值的文学形象很可能没有在当下的作品中得到表达,隐藏在城市人内心的秘密还远没有被揭示出来。 ——孟繁华
-
如花在野宽宽 著如果说《36岁,人生半熟》是人生面临选择之际的“破”和迷茫,《如花在野》则是作者宽宽对人生新阶段的“立”的记录,书写的,是年近不惑、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23篇生活哲学随笔,包含“怀偿”和“惜今”两部分,从对幼时生活碎片,到个人情感的回溯,及至友人的生死悲欢,更多的,却是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的美,以及对写作、对东方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个人之路的深入思考。这个“立”的过程,从有为到无为,从行动到感受,从外转向内,是一个人的狂欢,也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生命吟唱。而一贯真诚,毫不造作的文字,延续了前作的优点与沉思,向读者展示了选定自己的路后,坚定地往下走,可能到达的方向——为精神丰盈所充实的人生,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
老舍典藏文集老舍 著本书精选老舍《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15篇经典中短篇小说,全面展示老舍在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的艺术成就。通过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讲述一个时代的大悲剧,真实生动地描绘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既有批判,又有眷恋,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京味儿。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人这一辈子,到底该怎么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