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经典的力量心宿二 著本书二十三篇读书随笔,诚如作者所言,他的推荐标准是,选质量过硬的作品,选面向未来的作品。每篇短文,都会介绍一本书,或者是一篇著名大家的文章。作者只谈作者的理解,是从作者本人的视角谈论读书带来的联想和现实中的意义。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做了一定程度的删减调整。作者阅读广泛,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对青少年阅读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作者是一个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人,他一边读书,一边联想,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写了下来。所读的23部书,联想到了古今中外、上下数百万年、浩瀚的星空、茫茫的大海,把所看所想所梦都记录下来。作者富有才思,文笔又好,这本书就非常耐读了。 这本书跳出了教科书式地解读窠臼,简洁明快如拉家常的文字,代入感强,有理性思考﹑也有感性抒情的个性的阅读体验,提供的与其说是读书随笔,不如说是如何读书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具备指导使用工具的意义的。
-
呐喊鲁迅 著短篇小说集。“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项目,邀请相关领域非常不错专家强强联手,遴选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100部,以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口袋本”形式分批出版。鲁迅的《呐喊》为其中之一,精选《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13篇富有时代意义和革命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为“红色经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
遇见时光之美韩可胜,顾霁昀,李治国 编本书按照全年的节气和时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选取了365首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诗词,一日一首。全书所选诗词以自然为主旋律,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爱国为主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借助言简意赅的“注释”栏目,帮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作者”一栏简要介绍了诗作作者的生平年代、籍贯、字号、艺术特色等。
-
龙文鞭影校注本索引韩冬冰,李霞,李姣,罗海员 编本索引为配合《龙文鞭影校注》使用而编写,分为篇目索引、人名索引和故事梗概索引。篇目索引(平水韵)以《龙文鞭影校注》正文四字韵文为序,方便按原文查检。篇目索引(汉语拼音)按照正文四字韵文的首字汉语拼音顺序排序。人名索引将正文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按朝代排序。故事梗概索引将正文所有典故的梗概,按朝代分类,每一朝代先按照人物名字汉语拼音排序,无明确朝代的传说故事,一律归入“神仙怪异传说故事”一类。 本索引适用于查检《龙文鞭影校注》的故事、传说,语言通俗精炼,方便读者检索。
-
浙江近代小说研究朱永香 著《浙江近代小说研究》将浙江近代小说作为一个独立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依据较为丰富翔实的原始材料,以时间为轴,对浙江近代小说家及其创作、翻译家及其翻译作品、小说批评家及其理论,以及报刊、书局活动家及其小说刊载、出版情况等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在充分考量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勾勒出浙江近代小说发展的线索,归纳了浙江近代小说的独特规律及地域性特征。
-
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五礼用乐研究李敦庆 著《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五礼用乐研究》运用仪式理论,对魏晋南北朝五礼用乐进行了系统考察。从礼仪用乐的功能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各政权施行的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及凶礼的用乐情况,阐明了五礼用乐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意义;从礼仪与音乐互动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在国家礼仪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从歌乐一体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礼仪用乐歌辞的思想内容、形式特点、艺术风格等问题。《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五礼用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魏晋南北朝礼乐文化研究,拓展了乐府歌辞的研究视域。
-
浮生六记[清] 沈复 著,安公子 译《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他游览各地的所见所闻。沈复和妻子芸娘的生活尽管清贫,但却能一直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们相互扶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艺术情调。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深深感染着今天的读者。 书中写的都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不仅有闺房之乐,也有兄弟矛盾,公婆和儿子、儿媳的冲突,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篇篇流露的都是其真情实感,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谈文论艺,大多不加掩饰,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对读者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文学水准高超,文风恬淡、素雅。书中所写大都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琐事,但读起来并不感到单调、沉闷,反倒觉得兴味盎然。
-
没有爱情可不能结婚孙致礼 著“我和我的翻译”丛书遴选当代有影响力的多位翻译家,以自选集的方式,收录其代表译著选段、译作篇目,内容以文学经典及首译作品为主,集中反映中国当代翻译家群体在译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亦可作为外语学习者的阅读和练习语料,更将成为翻译研究的宝贵历史语料。本书由翻译家孙致礼自选其最富代表性的8个译作选段及篇目,多为英美文学名篇,如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劝导》,梭罗的《瓦尔登湖》,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
人群中的人曹明伦 著“我和我的翻译”丛书遴选当代有影响力的多位翻译家,以自选集的方式,收录其代表译著选段、译作篇目,内容以文字经典及首译作品为主,集中反映中国当代翻译家群体在译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亦可作为外语学习者的阅读和练习语料,更将成为翻译研究的宝贵历史语料。本书由翻译家曹明伦自选其最富代表性的6篇小说、15篇散文和3篇文论,其中包括爱伦·坡的小说《人群中的人》,艾伦·莱西的散文《一座向陌生人敞开的花园》以及爱伦·坡的文论《创作哲学》等。
-
龙川客家童谣刘立恒 著龙川县的客家童谣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大致可以分为教诲、游戏、逗趣、叙事、抒情、绕口令六类,其中以叙事、绕口令、教诲类居多。客家童谣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短句多,语法结构简单。客家童谣以三言格式为主,以四言、五言和七言格式为辅,音律和谐,朗朗上口,非常易于小孩子记忆。(2)叠音词多,韵律感强。客家童谣声韵活泼,唱起来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3)对仗工整,句式重复。“对仗”是客家童谣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就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的表现力。(4)善用起兴、拟人等修辞手法。客家童谣经常使用常见事物来起兴,一般用在开头,以一物引起另一物,“借物言情,以此引彼”。其中,常用“月光光”“火萤虫(萤火虫)”“禾毕子(小麻雀)”“落雨天”等起兴。这种起兴的手法很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其联想思维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也使行文显得轻快、活泼。(5)方言词汇丰富,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客家童谣虽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是风趣幽默、言简意赅。一首几十字的童谣,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客家事物,而且它灌输给孩子们的知识很容易记忆。(6)寓教于乐。客家童谣常以物引事,以物寓情,对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现象进行颂扬,对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儿童可以从中获得教育和启迪。龙川客家童谣保存了客家方言乡土文学的特色,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早期龙川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通过客家童谣里所记录和保留的关于风俗文化的词语,可以管窥客家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客家生产、生活、婚嫁、节日风俗、生育、建筑等文化,重构早期客家方言地区的民俗图景。龙川客家童谣还生动反映了龙川地区客家人的生活智慧、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和“崇文重教”的教育思想。在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口耳相传下,客家童谣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无数客家儿童。因此,挖掘和传承客家童谣,传承客家人艰苦创业、豁达乐观、爱家爱乡爱国的优良品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当代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有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就接触和学习客家童谣,不仅能够帮助客家儿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方言,热爱自己的家乡,还能促进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客家童谣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浓厚乡土气息,能使客家儿童乐于接受并传唱童谣,更有利于客家儿童对于母语方言的习得和客家文化的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