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神巫之爱沈从文 著本书是“沈从文著作集”之一,是沈从文构筑理想化湘西的重要作品,也是沈从文“乡下人”气质的主要代表作品。本书以1940年代桂林开明书店印刷出版的“沈从文著作集”为底本编选校订,融合了苗族民间传说与宗教故事,写出了沈从文对母族文化的乌托邦想象和湘西小儿女的自然人性。
-
筑梦路上张汝 著《筑梦路上》以农民子弟追求梦想的奋斗经历为线索,抒写他们不甘平庸奋发图强的精神追求和可贵品质。在奋斗圆梦的路上,也曾遇到狂风暴雨坎坷泥泞的磨难,遭遇悲欢离合情感纠葛的打击,但他们却以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诠释人生意义。作者用白描手法展示出人物风采,以他们宕荡起伏的人生命运引出动人心魄的故事。作为奋斗者,他们在伟大的新时代谱写出一曲不平凡的生命赞歌,从而诠释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这一主题。总之,这是一部催人奋进情感充沛的现实主义力作。
-
毫端蕴秀张惠 著《红楼梦》研究者张惠的随笔合集,既适合《红楼梦》的爱好者,也适合对《红楼梦》及红学产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的年轻读者。本书多角度阐述了作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感悟与点评:通过解读人物百态,展现了《红楼梦》中人性世情的复杂、深刻与丰满,如《宝玉偏偏不爱“素颜”的宝姐姐》《令人毛骨悚然又幡然而悟的“寄居蟹”夏金桂》;通过探究日常细节,展示了《红楼梦》中的生活图景与文化样态,如《红楼时令烤鹿肉和我的回忆》《千金买马骨——从小厨房私房菜谈起》;围绕当代社会与《红楼梦》有关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如《与文创客的邂逅》《高考语文卷里的红楼元素》;同时融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探讨了《红楼梦》在翻译、版本研究中的问题,如《霍克思妙译“汪恰洋烟”》。文字通俗生动,深入浅出,浅显俏皮而不失文雅,思考角度新颖,妙想频频。
-
绝妙好文孙静 著白话文兴起时,经典白话文名家,诸如胡适、朱光潜、朱自清等人,无不有深厚的古文基础,故其文字简明晓畅,白而有味。古文基础对提高文字表现水平的作用,在这些名家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这本小书就是想展示一下古文的魅力及其对提高写作水平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期待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解古文的价值。 本书拟与此前出版的《绝妙好诗》相配,是一本古文鉴赏普及读物。选入本书的古文从体裁内容上都具有特色和创造,值得揣摩和咀嚼。这个选本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系统的古文选本,想通过一些优秀的古文篇章,让读者对优美的古文及其伟大创造有局部感性的认识。对选入本书的古文,都有解有析。“讲”指释词,解释古文词义;“析”指分析,指点文章的巧妙创造。有此两方面,既能读懂文章,也能体悟其匠心所在,揣摸写作的技巧。
-
鲁迅全集鲁迅 著1936 年10 月鲁迅先生逝于上海。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许广平与许寿裳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1937 年在蔡元培等人的协助下,许广平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出版协议,后因版权问题而终止。而后“七七”卢沟桥事起,出版事宜一度告停。幸得胡愈之所创之复社的支持,才得以继续。许广平与复社约定编辑工作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复社则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在百十位学界人士和工作人员全力合作下,“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1938 年6 月《鲁迅全集》正式发行。 初版《鲁迅全集》出版至今已经八十余年,因为它独特的版本价值和纪念意义,很值得重新介绍给今天的读者。本次重版我们最大限度保留了初版的文字内容和整体风格。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之外,仅改正了原版里个别的文字、标点和知识性的错误,统一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前后不一致的人名和地名等。原版中大量鲁迅习惯的用字、用词和翻译名词等,均按原样保留。在装帧方面,保留了原版的设计风格。从书名字体、封面颜色到材质等,均是依据原版的细节,结合当下工艺设计而成。全书和原版同为20 卷,也采用锁线精装,典雅精致,适合收藏。 参与者之一胡仲持先生,在初版《鲁迅全集》出版后曾感叹:“寂寞时读它,我就不寂寞了;情绪恶劣时读它,我就神清气爽了;糊涂时读它,我就知道自己是谁了;思想阻塞时读它,我就豁然开朗了。”希望这部重版的《鲁迅全集》也能陪伴在广大读者左右,时读时新。
-
读书与生活贾平凹 等 著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贾平凹、周国平、毕淑敏等58位名家与你分享读书与生活的乐趣,完整收录65篇散文佳作,从读书、乐事、散步、美食、茶酒、人生等6个方面,带你走进闲适自在的精神境地,让你更好地亲近这个世界,懂得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关于读书,周国平说:“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关于生活,贾平凹说:“我是素不请人去吃饭的,邀人品茶却是常事,那一日,众朋友必喝得神清气爽,思维敏捷,妙语迭出,似乎都成了君子雅士。” 关于人生,蒋勋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 在浮躁的世界,愿我们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学会读书、享受生活,更好地亲近这个世界,懂得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
大地上的灯盏江少宾 著这是一本向民间艺人致敬的书。全书以皖江北岸一个叫“牌楼”的小村为原点,描摹了20种盛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间手艺,如木匠、铁匠、裁缝、剃头匠、弹棉花的、磨剪刀的、说书人、货郎等,以及这些民间艺人的命运流转与生存困境。本书既描写了民间技艺的兴衰与流变,也剖析了民间技艺普遍面临的没落现状。作者秉持底层立场、多元视角、跨文体叙事的原则,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统领全篇,情节起承转合,故事引人入胜,是一幅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南方乡村风俗长卷。
-
如看草花毕亮 著本书是“蠹鱼文丛”一品种,是青年作家毕亮以一个读者和“汪迷”的角度,用十年时间阅读汪曾祺作品所写下的文字,旨在为更多的汪曾祺爱好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汪曾祺。所选文章先后发表于《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文艺报》《天津文学》《雨花》《安徽文学》《边疆文学》《散文海外版》等报刊。
-
蠹鱼文丛 次第春风到草庐韩石山 著本书是蠹鱼文丛一品种,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韩石山的随笔和演讲稿结集,共分为两辑。第一辑为“闲情逸致”,主要是作者近年一些文化随笔和日常生活、访友片段记录,包括其在文坛交往所见所闻的一些名人轶事、学林掌故等。第二辑为“说文论史”,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在各地的演讲稿选辑,以自身的文学创作和近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为演讲主题,用通俗和风趣的表达,分享了文史知识和写作经验,其独到的见解,也给听众读者带来了启迪与思考。
-
中国文学史歌彭庭松 著本书利用长篇歌行体形式,对先秦至两宋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进行了概括和点评。歌行前有简介导语,下有注解出处,是别致新颖的文学诗史。系列诗歌对作家重要生平、显著特征、代表成果、后人评价等都按照作者的理解予以融入,并在客观叙述中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重要文学史现象,则对其特征、原因、影响、代表人物等作简明扼要介绍,与具体作者的歌咏相辅相成。注解采用以古注今的方式,将正文中未曾包括或者精练化的史料予以补充,扩充知识容量,深化理解。简介则又是对正文和注解不曾关涉到、或者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再作提要。简介、正文和注解三者融为一体,文学史轮廓分明,并依此进解,可验学习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