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老舍作品全集老舍 著《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猫城记》是老舍所著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猫城记》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优秀代表作之一。商户牛老头和其官派的太太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夫妻俩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什么都不会做。养母病逝,养父的生意破产随后也撒手而去,家中又被不明身份的亲戚抢劫一空,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他的人生面临巨大的困境。怎么办?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人民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他很普通也很要强,可生活却和他不断开玩笑:心爱的妻子,被最知心的朋友拐走;学了裱纸手艺,可时代变迁,却没了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做了巡警,可是困苦的生活还在继续。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时代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 著于1961年至1962年。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杨朔 著《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是“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项目之一种。该项目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强强联手,遴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100部,以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口袋本”形式分批出版。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收录杨朔创作于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三个中短篇小说《红石山》《望南山》《北线》。《红石山》写于抗日战争后,描写宣化龙烟铁矿工人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故事,是中国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望南山》和《北线》则是杨朔于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政治工作所写,《望南山》描写日寇投降后,东北地区察南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同国民党军、地主武装进行斗争的故事;《北线》则描写解放战争期间一支解放军小部队转战华北,勇敢顽强地同国民党军战斗的故事;这些作品以明快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全书集中书写了晋察冀边区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侧影,三篇小说创作时间与新中国的炮声紧紧相随,可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脚步声”。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 著《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是“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30年由上海春秋书店出版。这部作品以“五卅”运动为背景,以一对青年的恋爱生活为线索,表现了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潮的尖锐冲突,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作者胡也频是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宛如夏夜流星一闪即逝但又留下永恒光芒的人物。小说表现力强,精炼紧凑,扣人心弦。
-
浙里是我家刘建民 著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推出的一个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工程“行走的新闻”2021年度实践作品的结集。这也是一次特别的田野调查,本书中的新闻作品,发动学校师生从家庭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来的社会变迁。从南湖红船,到两山之下,100个家庭故事映照着普通浙江百姓在民族复兴路上的寻梦之旅。“行走的新闻”系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高校中引发关注。新华社、浙江日报等媒体对此给予了充分报道。
-
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沈喜阳 著每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抉择,生活与学业的冲突,娱乐和自律的对立,使他们期盼着引路人。每个家长都渴望子女成人与成才,每个家长也都期待自己能成为子女成人与成才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引路人。本书就是为大学新生的引路之作,充当了老马识途的角色。本书通过精选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不仅对大学生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学生家长也有借鉴作用;既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励志性,又有丰富的文学性和欣赏性;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读书做人,而且对青少年读者也有教育和励志作用。
-
拥抱最好的你崔修建 著高人气治愈系作家崔修建的暖心力作。用哲理散文讲述沸腾的现实生活,从触手可及的一花一草中,从日常的琐事中,从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捕捉感动心灵的真、善、美。
-
情驻关山闫少良 著1965年,中共鹿邑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派遣206名工役制工人奔赴云南修筑国防公路。本书详尽地记述了国家首批工役制工人赴云南修筑国防公路的战斗历程,再现了那段奋斗时光。本书是对历史的还原,是对记忆的整理,是对十团三连和十团医院广大战友的告慰,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批工役制工人修筑国防公路的最好纪念。
-
严独鹤文集严独鹤 著《严独鹤文集》是主持《新闻报》副刊三十余年的沪上报业第一人严独鹤的个人文集,共分小说卷、散文卷和杂文卷三册。小说卷收录了《独鹤小说集》(世界书局1926年版)中的六个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人海梦》(世界书局1928年初版)。 热心社会,伤时忧世,这种情怀不仅贯穿于作者一生所从事的新闻事业,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基调。散文卷所收录的散文,题材丰富多样,雅俗共赏,为当年海派文化一格。根据内容分为自述、报刊、图书、文学、游宴、体育、影剧、人物、《亦报》《大报》编、忆往,共十辑,每辑内的篇目大体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并将三篇亲友的回忆文章列在书末附录部分。 杂文卷主要选自作者在《新闻报》副刊《快活林》《新园林》上的“谈话”专栏,以发表年代为序,分为“一〇年代”“二〇年代”“三〇年代”“四〇年代”和“五〇年代”,所选内容具有代表性,较能反映时代特征,并体现出作者杂文的特点:文笔幽默亲切;讽刺辛辣,亦庄亦谐;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充分凸显了作者忧国忧民、仗义执言的性格。
-
曹丕全集林久贵,胡涛 编本书对曹丕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搜罗,残篇佚文也都收入其中,并按照文体分门别类。同时,参考前贤的学术成果,对曹丕作品原文进行了校注,每篇作品前写有题解,对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原由以及艺术风格有简要的介绍,作品之后精心辑录了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点,对于读者了解曹丕及其作品当有较大助益。后附曹丕大事年表与重大作品年表相映照以资写作背景。
-
二月柔石 著《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二月》写于1929年,主人公萧涧秋,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到了芙蓉镇以后,面对陶岚和文嫂两个女性,他卷入痛苦的漩涡之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和黑洞,使他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立身。他同情文嫂的悲惨遭遇,竭尽全力救助她的一家,然而流言四起。孩子病死,文嫂自尽,使他人道的愿望如幻影破灭。聪明而美丽的陶岚爱他,他本可接受这上天的安排,而纨绔子弟钱正兴因看中陶岚而与他死皮赖脸百般纠缠,他落入了悲哀的迷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