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建构与生产武兆雨 著《的现实主义文学建构与生产》以《当代》杂志为研究对象,在对《当代》个案进行微观研究的同时,目光扩大至对整个当代文学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既关注《当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互文性关系,通过《当代》辨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构成和嬗变过程,同时又将《当代》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加以阐释,考察文学生产制度内部的权力构成。该书通过文学期刊透视一个阶段文学史生成的复杂面貌,在梳理其演变过程的同时实现对当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观照。
-
唐诗选读孟伟 著本书精选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分作者简介、注释、简评三部分。作者简介扼要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对于重要诗人,还简要介绍其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和艺术成就。注释部分,参考了前人旧注和今人新注,不作繁琐考证,以简洁明白、通俗易懂为宗旨,力求帮助读者解决字词、典故等阅读障碍,又能增加读者有关词语、典故及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简评部分,对诗歌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鉴赏,侧重于诗歌的内容、主题、语言、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能够对读者领会诗歌,欣赏诗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桃花江诗文选曾主陶,邹翠荣 著《桃花江诗文选》全书一共有32万字,28卷(含卷首1卷),分别为诗歌与文章两大部分。诗歌部分16卷(含卷首1卷),收入与桃江有关的诗歌1394首;文章部分12卷,遴选与桃江相关的各体文章230篇。所选作品上自战国屈原,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每件作品均有作者简介,并标注原始文献的出处。 作者在桃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专题文献调研。所选作品导向正确,充满正能量,均为桃江文化史上的名家名作。
-
范成大集校笺平装范成大 撰,吴企明 校本书是对范成大诗、词、文的系统整理,乃吴企明先生耗费多年心血倾力而成,其突出特点有:校勘确当、以范注范、多学科并举、多元化研究、强调文学元素、坚持“取长、正误、补阙”六字方针、设有题解。弥补了范成大作品长期无深度整理本的遗憾,可帮助人们更真切的了解南宋士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气象以及社会隐疾。
-
青春该有的样子孙世玉 著本书共十章,分别从崇高理想、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科研探索、团结协作、创新能力、服务奉献、担当责任、法治素养、感恩回馈十种优秀品质阐述了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选取校园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立榜样,扬正气,展示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教育要求。
-
边缘的崛起肖庆国 著肖庆国全面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直至当下的广西文学发展历史,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从地域的角度切入,纲举目张地将“文学桂军”的创作主旨倾向划分为地方文化自觉、由边缘进军主流的向往、在多元化语境中区域文学主体性的弥散与限度等多元嬗变态势。本书问题意识明确、结构层级清晰、论证扎实可靠,文字清通流畅,既是一部角度新颖的地方文学史,也是一部带有理论意义的探索中国当代地方文学可能性的专题著作。
-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吴琳 著本书以处于古代女性创作**高峰期的明末清初才女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闺阁”这一特定位置,进入明末清初的历史情境,观察知识女性如何在既定的认知限度与经验范围中,通过文学写作向外延展自我的生命。并从总集编纂、社交网络、身份角色、想象记忆等维度,与传统、与男性、与世界展开多重对话,塑造“闺阁”社会空间之中的女性生命情境。
-
童年书林子 著《童年书》按内容分为“乡情”“逸情”“旅情”三个辑录。作家用精妙的文字纪录和展示的像是一部旧时光电影,在时空远隔、滋味悠长的岁月流转中,人们既有对童年、故土、风俗、精神家园的回溯,也有对身份转变和精神变化的适应与接纳。读者可以从其朴拙扎实的语词所营造的意境中,读出乡土文化精神的厚重与深刻;对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进步和人们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的展示,更为这部散文作品注入了活泼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
论语释义李瑾 著《论语释义》是青年学者李瑾全新注解儒家经典《论语》的作品。本书主要特色是观点新、体例新、路径新。作者认为,在中国文化脉络谱系上,孔子第一个将“学”和人统一起来,“学”是什么,大而化之地说是一种主体觉醒和个人自由。在孔子这里,“学”即人,人即“学”,“学”是区别他者的核心之德,也是自我完善的必然途径。“学”是《论语》阐释的核心概念,正是由于孔子,“学”成为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一种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同时,《论语》是第一部将“君子”平民化、精神化的经典作品,正是在孔子这里“君子”实现了由“有位之人”向“有德之人”的转变。自孔子发明“学”以后,“学”就是“君子”,“君子”就是“学”,“学”乃中国文化繁衍不息、士人君子日用不辍的“道”。《论语》首章《学而第一》开宗明义谈“学”,与末章《尧曰第二十》以“君子”贯之始终,很可能意味着“学”是《论语》之始之根,目的是为“君子”,而为“君子”是《论语》之道之本。当“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个体的真正主人,那么它不再只是认知性行为和求欲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行为和道德性活动。
-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 等 著大作家汪曾祺先生回忆其联大学生生活时说,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各位教授授课风格各异。闻一多先生上课抽烟,上他课的学生,也抽。朱自清讲诗,一首一首地讲,要求学生记笔记,背,还要定期考试,小考,大考。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开头一句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陈寅恪则声称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如此生动多样的教授风格,正是联大民主、自由、开放的校风体现,也是联大创造教育奇迹的重要原因。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