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雪都郑闻汐 著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讲述了主角关柚独自在异乡学习、打拼并立足脚跟的经历。在这其中,有泪水,有艰辛,有成功,有挫折,有来自家乡同胞的善意,也有来自他人不理解的异样眼光。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融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那种真切的不适以及努力的调整。最终,文化的对冲在思索和探寻中化为了其宝贵的财富,她所奋斗打拼的环境也终于变成了其成长立足的丰厚土壤。
-
老舍的作文课老舍 著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大师老舍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精选文章35篇,涉及写作中会遇到的语言、修辞、人物描写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谈叙述与描写》《比喻》《别怕动笔》《谈读书》《多练基本功》《勤有功》《我怎样学习语言》等,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干货满满,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秘籍”。
-
犹如荷花刘庆邦 著本书是作家刘庆邦的精选散文作品集,全书共分四辑,收录了《林斤澜的看法》《作家中的思想家》《犹如荷花》《父亲的纪念章》《母亲的奖章》《推磨》《在大运河的船头思接千古》等文章。第一辑中主要收录了作者对林斤澜、史铁生等作家的回忆和评论性文章,也包含了作者自己对文学理论的探讨和深思。第二辑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家人与往事,记述了苦难的生活与脉脉深情。第三辑是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及工作的态度。第四辑收录了作者思考类的文章,无论是对环保的理解,还是对槐文化的追溯,都体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用心用情。
-
李商隐张逸尘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构思缜密、意象灵妙,充满了朦胧美,尤其以无题诗最令人称道。本书精选了李商隐的经典诗篇,既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又有独具特色的讽刺诗,并配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同时通过诗人小传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其曲折的创作生涯,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李商隐,品读李诗。
-
辛弃疾张逸尘内容简介/提要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辛弃疾的词粗犷与苦涩杂糅,柔情与辛酸并在,“极豪雄而意极悲郁”。本书精选了辛弃疾的经典词作,辅以注释与翻译,并梳理了其生平与创作经历,为读者展现了一位铁血将领的诗词人生。
-
学人书影二集辛德勇 著这是“学人书影”系列第二部。从事文史研究的学人,不能缺少版本目录学这把钥匙。辛德勇教授从自己的藏书中,选编出一册清代史部书籍的书影,并对每一部书的版本做了说明。这些旧刻本古籍,与他的读书与研究密不可分。编选出版这系列书影,既是与同道学人交流文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也有助于清代版本学研究的走向深入,以揭示版刻特征变化背后的历史文化脉动。
-
好书纷纷入眼来卢敦基书海太广,时间太少,如何选书、读书便成了每个爱书人的难题。若有人能披沙拣金,于茫茫书海淘出精品,岂不省去读者许多时间? 本书即是这样一本替人读书、为人选书的“书中之书”。作者积十年之力,漫游书海,捡拾遗珠,将一些或畅销或被人遗忘的好书淘洗出来,略加点评,指明精髓,连缀成篇。于两三千字内写透几点至理,使人八九分钟间读懂一本好书。书中每篇文字皆短小精悍、风趣幽默。所涉书目从社会政治到经济科技,旁采博涉,左右兼通。此外,文中兼及作者平生见闻,从历史掌故考据,到怀念故师金庸先生事迹,论高处嬉笑怒骂,忆旧时真挚动人。
-
西北偏北吕金全 著本书取名“西北偏北”是因为我的家乡新疆北屯市和我的支教地新疆阿勒泰市都位于中国西北偏北的地方。我的诗歌创作离不开家乡的哺育,而散文部分则基本取材于支教地。诗歌部分取名“迷失诗歌的七年岁月”,散文部分取名“阿勒泰一年”。散文部分主要围绕在新疆阿勒泰的一所高中做英语支教老师的经历,内容丰富,涵盖支教回忆、自然景色、人文风情、志愿服务等,以日记、随笔、书信、演讲稿、诗歌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号召中,成千上万的青年人选择投身于祖国西部建设,我希望通过文字记录那些发生在边远之地的动人故事,激励更多毕业生为西部发展贡献青春热血。
-
《红楼梦》文化十讲王蒙,白先勇 等 著,上海图书馆 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之作,古典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本书主要内容根据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红楼梦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看王蒙、白先勇、孙逊、詹丹等十位名家学者来讲述他们心中的红楼世界,从文化精神、诗词赏析、女性情怀、悲剧美学、园林鉴赏等多角度对《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之作进行解读。本书透过红学研究大家的视角来带领读者走进红楼世界,重温经典。
-
坟鲁迅 著《坟》收录了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的二十三篇论文,是鲁迅最早的杂文集之一.。一些著名文章出自本书,如《摩罗诗力说》《我之节烈观》《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春末闲谈》《灯下漫笔》《论睁了眼看》《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鲁迅自己在谈到本书的的结集时说:“在我自己,还有一点小意义,就是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把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