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新探李小贝 著本书以有关文艺批评及文艺问题的重要论述为理论资源,探讨了有关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各种新语境、新命题,分析了文艺批评在推动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的价值作用。同时,本书以“文德”论、“文治”论、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等一些文艺理论的传统命题、重要概念、热点论争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它们的思想内涵,探讨它们对于当下我国文艺问题的诸多启示。以上问题都是新时代我国文艺理论领域的基本问题,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本书始终面向中国传统文论的思想资源,面向当下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基本实践,以古融今,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使命。
-
文心雕龙译注评郝永 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与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向称“体大思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译注本以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为底本,并参考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等各家校勘。在此基础上,注评者郝永以深厚的龙学研究学术功底,对《文心雕龙》五十篇进行了逐篇的注解、白话翻译和思想内涵评析,堪称《文心雕龙》的新的译注佳作。
-
雪莱在中国张静 著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研究雪莱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但并完全不拘泥于文学史中的历史分期,而是从1905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刊载的雪莱画像为起点,重点讨论雪莱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译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质以及呈现的观点,以此考察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之关系。书稿将时间下限设定1966年,全面的展现这位革命浪漫主义的经典诗人在新中国的译介、接受与效仿,进而力图反映出在特定时期内中国文学对于浪漫主义及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
凝视与想象胡志明 著“身体”是开启鲁迅精神世界与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鲁迅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身体书写的源头,其身体诗学浓缩了小说创作的全部精华,既是他作为思想家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之表达,也体现了他作为深谙艺术规律的文学家在探索社会与自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所能企及的高度。本书运用身体诗学观照鲁迅小说,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新空间,并对文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
怀安诗社研究霍建波 著本书从中国古典诗学视角出发,对延安时期创作旧体诗词的怀安诗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是学界第一部关于怀安诗社的专著。在界定怀安诗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怀安诗社的研究现状、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成员组成与活动历程、诗论主张与创作实绩、地位影响与得失成败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还重点讨论了李木庵、谢觉哉两位怀安诗人的创作成就以及《游南泥湾》、《延安颂》与《红云曲》等三类怀安诗名篇。总之,怀安诗社在延安文艺史上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学地位,在延安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也发挥出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
马大勇心解《三国演义》马大勇 著本书由马大勇教授听书平台热门音频课程整理而来,文风幽默,观点新颖,通俗易读。《三国演义》里刀光剑影、群雄逐鹿,在历史的真实与演义的虚幻交叠中,有人看的是金戈铁马的故事,有人读的是侠肝义胆的情长,本书由吉林大学文学系教授,以专攻明清文学数十载的研究功底,以《三国演义》千年形成过程中的传奇经历为开端,为你揭开历史上三国人物真面貌的同时,于战略战术中真切理解这部书中的智慧所在。
-
吴方言区民间宝卷研究陆永峰 著学术研究专著。吴方言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给民间宝卷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滋养着后者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塑造着该地区民间宝卷在宣演与文本方面的诸多特征。本书以宝卷文本和田野调查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将吴方言区民间宝卷作为一典型的文化复合体进行整体性考察。揭示它在宝卷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其地域性、民间性的内涵与表现,探讨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地域文化在其间的良性互动。挖掘其于文学之外的多重意义和价值,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
傅雷家书傅雷 著暂缺简介...
-
诗经考索王洲明 著本书结合周代历史思想文化大的背景,对《诗经》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多方面思考和研究,对先秦至汉代的《诗》学史方面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毛诗序》的作期、作者问题,通过梳理考察传统文献记载并结合新发现相关考古资料的研究,从而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
-
《诗经》小学史概论康国章 著以《诗经》训诂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融合语言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完成传统语文学的历史重塑、推动语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彰显中国传统儒学经典文化的学术特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书爬梳整理了历代《诗经》研究文献材料,以《诗经》小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概述两千多年《诗经》文本诠释的基本历程,系统构建起《诗经》小学的研究通史。本书作者充分考虑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渊源与影响,体现了宏阔的史学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