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蓝鼻子田华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类文学刊物的九篇中短篇小说。作者将目光聚焦于贫穷落后文化积淀却又深厚的陇东农村,为读者生动再现了这方水土某个时期的世相图。作者给予书中人物持久的关注、深切的同情、深刻的理解。写尽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写出了他们的迷惘、屈辱、悲苦、不甘与抗争,彰显了作者对于底层人物,特别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温柔的关怀。
-
看,那一朵朵火焰龚政文这本书是龚政文已发表短篇作品的合集。全书主要收集了90年代以来作者发表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文学评论文章,同时包含部分散文。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90年代的电影评论和文学评论、2000年至2010年的文学评论和散文,以及2010年之后的影视节目评论。本书所评论的大多数文艺作品是湖南本土文艺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本书通过对不同时期热点文艺作品的点评,反映了社会潮流的变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勾勒出90年代、00年代和10年代的影视文艺作品创作风向和当时的主要社会问题,如九十年代作品多反映改革开放时期人们思想的迷茫,2020年后反映扶贫的文艺作品增多。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追求体现在每一篇文章中。另外,因其所评论对象多为时代热点文艺作品,易引起读者共鸣,本书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本书文字简明扼要,分析透彻,书籍内容积极向上,坚持文艺作品评论的正确方向。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杨敏《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的精神描写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意蕴。那种对生命短促的深邃感受,对生存的强烈危机感,对生活的忧伤嗟叹,都远远超出了历代士人的人生悲歌,是一个王朝末期文人群体无所归依的终极痛苦。正因如此,《古诗十九首》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跳动着生命的活力,闪烁着超越的焦灼,透射着顽强的生命意志。本书从人类精神和灵性层面入手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深刻解读,透过这扇窗,探究先民的精神空间,并由此领悟汉末士人是怎样把对生存现状的感受升华为对人类一系列本质问题追问的。
-
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典藏版贾大山从描写不同时期的农村与县城生活中的一些小人物的所做、所思,反映出时代在农村以及农民身上留下的特殊印记。作为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获得者,贾大山的作品乡土气息、地域文化气息浓郁,对人的观察微妙而深邃,语言幽默,自成风格。
-
心不远路就不远羽翼作者喜欢一个人去旅行,去俯瞰蓝天,触摸白云,聆听禅音,让自己的灵魂融合在一片纯粹的山水之中。他抓住在旅途中的灵光一闪,记录下来,以诗的形式跟别人分享远方吹来的风,闪耀金光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欢快跳跃的小溪,从没停止歌唱的大江大河。他感受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温度。他的随心而行,让他的时间都花费在路上,剩下的时间用来创作,用文字去抚摸祖国的每一座山,亲吻祖国的每一条河,去拥抱每一个走进他生命里的人。
-
海货阿占对于山东半岛区域来说,海货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2011年,考古发掘人员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包括大量捕鱼工具以及贝类外壳、鱼骨兽骨。贝类外壳有螺壳、蚌壳、海蛎子壳、蛤蜊壳。来自6000年前的原始信息拼凑出了先民们的劳作与生活图景,在当时,渔猎活动已经相当发达,海货是主要食物之一。在海边,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都携带着与众不同的传奇。作者通过多次现场采访、口述实录等方式,用双脚追逐潮汐,用情感的温度点燃《海货》的温度。
-
物质的迷醉[法]勒克莱齐奥 著,施雪莹 译本书发表于1967年,是勒克莱齐奥以“词语”为媒介,革新对实在物质世界认知的一次尝试。他试图打破种种制度、规约的桎梏,以天真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存在、写作、物质与意识等命题。他以丰富、具体的诗意语言重与在场的现实建立起联系,并将这一瞬间中饱满的情绪传递给读者。本书是勒克莱齐奥创作早期的重要作品,包含了他未来创作的诸多风格元素与思想母题。 我想创造一本书,其中有一种此前的虚无与一种此后的虚无。——勒克莱齐奥
-
人生箴言录[黎巴嫩]纪伯伦 著, 秦悦 译本书收录纪伯伦深刻隽永的格言,极富哲理和情趣,以及纪伯伦的哲理散文,从历史传说、人生态度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等角度着笔,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思念故乡等情感。本书还收录了纪伯伦与爱人的情书、与亲友的通信,生动刻画了他的心路历程。冰心先生特为本书题签。
-
王亚平选集王亚平著《王亚平选集》是革命前辈、诗人、文艺工作领导者王亚平的诗、文选集,两卷本,上卷诗选、下卷文选,共计80多万字,由他的儿子、王谓先生编选。作者王亚平从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血的斗笠》等,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等。诗选既有新诗,也有少量旧体诗;文选包括了回忆录、散文、文论、序跋等,力求将王亚平重要的、有影响的诗文悉数收入。附录有臧克家的序等。诗卷内插少量原刊版画。
-
贤咏集汤世贤 著本书著者汤世贤先生,乃世居浙江金华多湖街道孟宅村的一名老者,虽事稼穑,却爱读书。农事之余常以诗词自娱。 世贤先生的诗词里承载着一位农村老人的“中国梦”和世界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中华大地,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汤氏家风的传承,使得老人在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得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丰富自己的生活,挥洒自己的文思。与那些高居庙堂的诗人相比,世贤先生的诗显得“土”,但正是这种“土”,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炽热的乡土情怀。人民群众与文艺创作相生相伴,相辅相成。世贤先生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生动诠释了文学艺术根植于乡土,不断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切实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为人民所喜,为读者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