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无量寺之虎苏枕书本书是苏枕书近年的随笔结集,归集为上、下两篇。上篇《却顾来时路》,落笔的重心大都在故乡、植物和饮食,满溢了思乡、怀故之情;下篇《惆怅远行人》,着力于张爱玲、张继青、井上靖、长泽芦雪等人,目送他们在寻觅与对照中,一次次踏上命运的旅途。书中有对故乡、旧事的追怀,对异国生活的记录, 以及探寻那些同样在异邦或异乡的远行者——托钵乞食为生的良宽,书写中国故事的井上靖,去往欧洲、要与 “日本人身份切割”的高桥和子和她的丈夫高桥和巳。读者诸君会在后面一一与他们邂逅,和他们、和作者一起, 穿过山道和大雪,寻觅传说中的老虎,抵达天涯海角的无量寺。——吴从周
-
桐柏山的星火刘杰超本书描写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鄂豫边区的一批共产党人不忘革命初心,在桐柏山区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发生在桐柏山根据地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批桐柏山区土生土长的革命家,他们是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逆行者,是荒山野岭中披荆斩棘的拓荒者。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背景下,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挫折,面对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他们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前赴后继,与敌人周旋斗争到底,传递着革命的星火。
-
新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冯保善,邓子勉,刘学军本书针对目前各地方高校师范中文类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配套使用作品选所存在的不能适用当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而呈现篇目范围过广、注释繁简失当、艺术评析不足、思考延伸欠缺等问题,力图以“经典性”“艺术性”“延展性”和“区域性”四个方面为抓手,打造一套传承性与创新性兼备的优秀教材。首先,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公认“经典”拣选出来,在数量上务求精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其次,以“经典”为核心,加大艺术性赏析力度,形式上更为全面(如利用“解题”“集评”等部分,多角度介绍文学作品的内外特征);复次,针对师范院校特色,打通大学古代文学作品研读与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隔膜,着力凸显本套作品选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受用性;最后,强化作品选的区域特色,有意识凸显区域文学与文化特色,对接各地大中小学校区域文化类课程。
-
十日谈《纽约时报》杂志 编《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是《纽约时报》受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启发,邀请29位当代知名作家在新冠期间创作的故事合集。《十日谈》由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作家的薄伽丘撰写,于1353年完成,以黑死病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七女三男到佛罗伦萨郊外的山上躲避瘟疫,为打发时间以及与世隔绝的乏味生活,便决定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最后,十天过去,一百个故事也讲完了,是为《十日谈》。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纽约时报》杂志就以《十日谈》为主题,邀请29位作家创作短篇小说,书写这时代的疫症。主题涉及爱情、生死、衰老、日常生活等。不仅仅聚焦于疫情本身,这本书的主旨立意也在于,在这个全球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刻,所有知识、观点也许没有那么重要,面向生活本身的体验、感受更为重要,这些也许只有小说能触达。
-
无价的罗摩(印度)牟罗利《无价的罗摩》为七幕剧,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这部戏剧具有古典梵语后期戏剧的特征,表现为主要通过对话而非动作推动剧情发展,对话以诗歌而非散文为主。作者牟罗利偏爱长复合词、追求谐音修辞效果、擅长使用典故和人物称号,而这部戏剧现存有十余种梵语注释本,从侧面说明了这部作品语言的读解难度,同时也说明它在梵语学者中颇受重视和欢迎。此外,这部戏剧也体现了古典梵语后期叙事诗的特点,其中不少刻画人物心理和感情、描写自然和环境的诗歌颇有特色,体现了后期叙事诗追求美妙修辞的形式主义风尚。
-
杜诗学通史 清代编孙微《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清代编》由孙微执笔。在杜诗学史上,清代是继宋代以后的第二个学术高潮期,成果丰硕,名家辈出。本书大体以时间为序,分“清初的杜诗学研究(顺治—雍正朝)”、“清中期的杜诗学研究(乾隆—嘉庆朝)”、“清代后期的杜诗学研究(道光—宣统朝)”三个时段,对每一时段的著作、学者加以评述,总结每一时段杜诗学研究的特色、得失及其时代背景。全书资料丰赡,体系完整,论证扎实。
-
杜诗学通史 辽金元明编綦维《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本书由綦维执笔,内容大体围绕杜诗学著作,依次论“现存元代杜诗学著作”、“元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现存明代杜诗全注本”、“现存明代杜律注本”、“明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等,又按专题设立“金人论杜”、“元人论杜”、“明人论杜”、“元曲与元诗中的杜甫形象”等章节,还对元好问、方回、胡应麟等重要人物进行个案研究。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辽金元明杜诗学史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
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编委会 编本书汇集了30多组活跃在建筑、室内、时尚、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设计师们的最新作品,编著者独辟蹊径,以“提问”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当下的设计现场,问题围绕视觉经验与实体经验、个人与社群、工作室与工厂、地方与世界四个方面,希望在外界的不确定、混乱与偶然中架起一条钢索,找寻出路并开辟蹊径。参与回答的设计师们从各自的思想与实践出发,展开属于他们的回应。本书是在上海当代艺术艺术博物馆(PSA)举办的“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2022”的展览图册,共包括四个单元,以精美的版式、高质量的图片、多种文本形式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样貌、价值和意义。
-
聊斋学研究二集李桂奎 等 编本书为第二届“‘聊斋学’高层论坛”的论文集,收录了37位聊斋学研究专家的33篇论文,涉及文献学、叙事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聊斋俚曲、辞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如孙大海《从“雅言”到“句典”:〈聊斋志异〉清代经典化的语句维度》、李桂奎《〈聊斋志异〉“梦幻”叙事之文本意蕴》、王平《论〈聊斋志异〉诉讼叙事的当代意义》等,集中展示了聊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申报 自由谈》杂文选唐弢 主编,陈子善 王锡荣 编选本书是《申报·自由谈》自黎烈文1932年接编后至1935年的杂文选集,是两位编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也是《申报·自由谈》作者唐弢先生指导下编选的,唐弢先生亲自为这部选集写了序。 本书是对《申报·自由谈》由于鲁迅的参与撰稿而形成的最辉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杂文的第一部篇幅适中的选集,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22年是《申报》创刊150周年,2023年是唐弢诞辰110周年,重印这部杂文选,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重印本新增编者撰写的重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