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英国文学的命运共同体表征与审美研究 文献卷杰拉德·德兰蒂《共同体》由英国学者杰拉德·德兰蒂(Gerard Delanty)所著,初版于2003年,再版于2010年,第三版于2018年面世,每一版都在之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始终在共同体研究领域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对于国内读者亦有不错的参考价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共同体》(第三版)引进翻译出版,对国内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助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原子化日益加剧,人们对共同体产生了持久的怀旧之情,把它当作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获取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源泉。共同体并没有消失,反而在跨国主义和新型个人主义的推动下重新焕发生机。德兰蒂首先批判性地介绍了共同体的概念,分析了西方乌托邦思想中共同体理念的起源,揭示它在古典社会学和人类学中的意义。接着,他在共同体主义思想和后现代哲学语境中考察这一理念的复兴,揭示和批判多元文化主义的复杂性,探究共同体在社会中的新形式。在当下社会,沟通模式的变化导致了碎片化,同时也使建构新型社会纽带成为可能。他认为,当代共同体在本质上是基于归属与共享的沟通共同体,能够在政治对抗中发出强大的声音。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共同体较少受到空间的限制,但归属感依然必不可少。当代社会的沟通纽带和文化结构提供了大量机会,让人们能够在宗教、民族、种族、生活方式和性别等方面找到归属感。译者曾桂娥学术素养深厚,译文准确流畅,忠实传达了原著的思想。
-
流动的鲁滨逊神话任海燕本书是对《鲁滨逊漂流记》这个诞生于18世纪的现代神话之嬗变的研究,在艺术性、游戏性和对话性三原则的指导下,本书从解构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遴选了与笛福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三位当代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库切和沃尔科特——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本书灵活使用诸如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文化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批评方法,研究在重写游戏中,鲁滨逊形象如何成为流动变化的隐喻,并追溯这一形象的嬗变。本研究不仅能够获得对启蒙以降的现代思想体系的批判性认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把握西方思想发展变化的动态,多方位地获取对于当下认知的启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一勺春成仙她就是个小孩子,只想着听好听的话。“秦定”这个名字的初意是定山河,但她不知,也是我与她的情定。——秦砚
-
山河予君安伊依以翼这是一部新锐幻想小说。讲述了萧予安以自己看过的网络小说为蓝本,做的一个君王梦。在梦中,萧予安成为了小说里的北国君王,梦中的剧情走向根据他的想法而不断变化。萧予安同情并改变了被俘虏的南燕国皇子晏河清饱受磨难的命运,也因为同情而改变了萧予安亲人、侍从流离去世的结局。在这场梦中,萧予安晏河清两人从仇敌到战友。两人逐渐明白天下大势不因个人而动摇。尽管萧予安做出种种努力,但南燕国和北国囤积已久的仇恨早已化作利刃,在两人之间划出了一条深深的鸿沟。
-
赵孟頫诗文全集任道斌本书是作者任道斌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全集分十卷,另有外集、续集、补遗、信札、附录等部分,让世人可以分享元代文化名人赵孟頫的艺文,为元代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阿Q正传鲁迅 著本书收录了鲁迅的《阿Q正传》《伤逝》《孤独者》《祝福》四篇经典之作。鲁迅的小说创造出众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如《阿Q正传》的阿Q、《伤逝》的涓生、《孤独者》的魏连殳和《祝福》的祥林嫂,他们都代表着旧时代的普通大众。鲁迅先生通过描写他们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时代苦闷,以深刻的思想洞见,揭露国民的民族心理,批判传统礼教的非人性,对后世的文学和思想影响深远。
-
爸爸爸韩少功 著本书为韩少功中篇小说集,收录韩少功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鞋癖》。《爸爸爸》以畸形病态的白痴丙崽为主人公,运用象征、寓言的艺术手段,讲述了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的文化惰性;《女女女》写尽了“幺姑”这样一位深受礼教束缚并“克己复礼”, 终被关在笼子里,失去自由失去生命的妇女悲惨的一生,表现出灰色现实下的人的悲惨生活和扭曲心理;《鞋癖》以鞋为引,聚焦于“父亲”的剪影及父亲的死所导致的家庭变故,从历史深处审视了个体、民族的无意识症候,并进行了一场精神“寻父”。韩少功擅长从现实出发,从人的潜意识入手,挖掘出在历史与传统的双重制约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
杜诗学通史 域外编赵睿才 刘冰莉 夏荣林 著《杜詩學通史》由張忠綱主編、多人撰寫,分爲《唐五代編》《宋代編》《遼金元明編》《清代編》《現當代編》《域外編》六種,系統梳理自唐迄今、涵蓋中外的杜詩學發展歷程,探討杜甫對後世的影響、後世對杜甫的研究等重要問題。本書由趙睿才、劉冰莉、夏榮林撰寫,分上編“亞洲杜詩學史”和下編“歐美杜詩學史”兩部分,大體以地域爲單位,以文獻爲依據,論述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國家、英語世界、法語世界、俄語世界、德語世界及其他國家的杜詩傳播與研究情況。
-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殷学明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包括范畴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部分。缘事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事”基本概念是“缘事”。从缘事的角度看,诗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缘事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审美及批评等一系列诗学问题,继而形成了缘事发生论、缘事发展论、缘事创作论、缘事诗体论、缘事诗法论和缘事诗评论的体系结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将缘事理论应用于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批评、诗学建构与比较、诗学文化与诗学史重建等领域,从而使中国诗歌与诗学能古今通变、中外融合发展。
-
炼狱何建明本书通过史料、历史细节、幸存革命者采访等多维度,描绘了在息烽集中营这一魔窟中坚持抗争的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人物群像。在集中营非人的环境、敌人残暴的手段面前,韩子栋、马寅初等人不屈不挠,展现了不怕死的斗争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和信念;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软化方式,罗世文、车耀先等人成立秘密党支部,形成了狱中对敌的坚强“堡垒”,巧妙而机智地与敌人斗争,成为和党失去联系的党员以及难友们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展现了在敌人软硬攻势下,在迫害与反迫害、软化与反软化的斗争中,都始终坚持初心、积极抗争、永不叛党的共产党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