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诗词审美张文勋诗词是一种艺术,它必须给人们以美感。我们读一首好诗,思想感情会随之跌宕起伏,或激昂慷慨,或流涕唏嘘,或怡然自乐,或笑逐颜开。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之情,俱可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暂时忘却自我而扮演着作品里面的角色,沉湎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之中,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获得美的享受。本书以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古代诗人、作家和理论家们的一些美感经验,对诗词审美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作理论上的介绍和探索。
-
虎嗅王啸峰本书内容源自《青春》杂志社开设的虎嗅专栏,栏目定位二十四节气里的城市故事,共有24篇短篇小说。作家王啸峰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串联城市生活里普通又动人的小故事。在世界纷繁的现实中,个体的命运也无法估量,能够指引他们选择的唯有内心坚强的意志。在作家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城市个体不同外表下相似的境遇和情感,随着四季的流转,这些短篇小说就像一幅幅紧扣当下普通人生活又非常接地气的市民图景。 每篇小说配有手绘主题插画,有趣质朴,贴近生活,给人以温暖。
-
蜜蜂与候鸟人刘琼这是一本长篇纪实文学集。本书主要是用文学的方式、朴实的写作手法、纪实的行文特点讲解了作者和先生在暑假避暑、养蜂,寻找蜜源的过程中,遇到来自各地的各类候鸟人,以及蜜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野外见到的一些动植物的故事。
-
繁星满天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建构是多元的,不但有纯粹的文学研究,而且有跨学科色彩的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民族学研究,更有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现代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大胆探索。《繁星满天:现代中国民间文艺思想的历史轨迹》对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的专家的民间文艺学思想进行考察,包括通过历史文化研究民间文艺的董作宾,民间文艺学的文学研究更具有自觉意识的钟敬文,通过神话学的文学研究,研究人生、人性的,茅盾,深入研究民间文艺与大众文艺的老舍,对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俗文学视野中的民间文学、文学发展中的民间文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郑振铎,歌谣学的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朱自清,对于神话与诗学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闻一多,关于戏曲研究与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的代表学者赵景深,等。重在揭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关注人民命运,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在实际上成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事业的一部分。
-
林中的响箭高有鹏《林中的响箭: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民间文艺思想》重点论述中国现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时代特征。以胡适、鲁迅、周作人三位大家为切入点,联系当时三人发表的文学作品、文艺评论和演讲实录,具体、深入地阐述三人对歌谣、传说故事、神话等方面的理解和倡议,归纳他们在具体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共3章,分别论述胡适关于比较歌谣学、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研究及其《白话文学史》对现代民间文学理论发展的贡献,鲁迅对民间文学的文化立场、价值观念,梳理他对民间文学嬗变及其价值的文化透视,及他的神话观,周作人对民间歌谣、童话、神话传说和民俗学几本理论的研究,及他对介绍国外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的贡献,呈现现代民间文艺思想发展、嬗变脉络。
-
天边的春雷高有鹏自辛亥至新中国成立,虽然不到40年,但其间民间文艺新文本、新现象、新思想层出不穷,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对该时期的民间文艺发展状况,以三卷篇幅来论述,分别考察民间文艺现代阶段的发展脉络、现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和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发展状况。《天边的春雷:现代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变化与文化转型》重点考察现代民间文艺的发展脉络,共9章,分别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的历史发展与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五四歌谣学运动、现代民俗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古史辩》学派与现代神话学、红色歌谣、“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抗日歌谣与现代民间文学和延安民间文艺运动。探讨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体系建立过程,各类民间文艺运动的缘起、方向、转折及思想文化价值,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民间歌谣的表现形式及留存意义,不同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类型所展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价值,对现代民间文艺的新文本和新现象作了全面研究和论述。
-
罂粟与牡丹高有鹏《罂粟与牡丹:近代社会裂变及民间文艺思想流变》本卷考察中国民间文艺在近代的发展脉络。全卷共3章,分别为关于中国近代民间文艺的发展问题、近代社会民间文艺的记述和中国近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心思变的社会思潮作用于民间文艺的发展,民间文艺成为社会现实生活的晴雨表。采用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总体论述辅之以个案解读,探讨民间文艺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在内的农民起义等历史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社会民间文艺存在于神话传说、歌谣、叙事诗、戏曲唱本等各类体裁中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象征意义,以及民间文学受到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冲击后出现的内容和思想理论构成的变化等问题,为研究近代中国民间文艺发展开拓新路。
-
万花飞扬高有鹏《万花飞扬 : 元明清时期民间文艺学新潮》主要考察元、明、清三代民间文艺发展面貌。三代各立一章,论述各具特点、各自精彩的民间文艺成就。元代民间文艺首先突出其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色彩的元杂剧之中的民间曲调与大量民间传说故事;其次是元代刊刻的民间“说话”中的小说话本和笔记小说中的传说故事;第三是反映社会风俗生活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谚语等。明代突出政治、经济,尤其是商贸经济的发展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民间叙事诗、民间谚语、民间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成为考察该时期社会民俗生活的重要参照,明末农民起义的兴起、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等,都融入明代民间文学,导致呈现出与其他历史时期民间文学迥异的局面。而神话的复活成为此时期民间文艺发展的一个小亮点。清代的民间文艺除了传统的民间文学外,还出现了弹词、鼓词、道情等新的民间文艺形式,民间叙事诗更加旺盛,少数民族中的民间文学被记叙于文献中的也更多。从清代民间文学的新气象中,可以看到清代民间文学对旧时代的告别和它对新时代的召唤。
-
花落知多少高有鹏《花落知多少:宋代社会民间文艺学思想》主要论述两宋时期民间文艺思想理论的时代特点和开创性意义。全卷共7章,以社会风俗思想为论述角度,分别论述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朱熹等人的风俗思想。通过对这些宋代文化思想集大成者的研究,从其诗文论著、生平事迹等提炼出其核心的风俗思想及其文艺学思想,以此展现宋代民间文学在社会风俗生活中的形成、传播、发展,阐述宋代民间文艺思想的发展规律及实质、价值、意义。全卷重在阐明宋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以社会风俗思想为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民间文学思想理论的系统形成与成熟发展。
-
夜来风雨声高有鹏《夜来风雨声:宋代社会民间文艺新面貌》考察两宋时期民间文学的繁荣景象。全卷共9章,从民间歌谣和谚语、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故事、宋代“说话”与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故事传说与社会风俗生活等各个方面,分别概述民间文学在宋代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及其与宋代政治制度、文化风尚、民俗发展等的关联,以及其与前朝及后世相关文学体裁的勾连,体现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又设专章论述《突厥大词典》《福乐智慧》《路史》《太平寰宇记》《宋史》等作品的文化谱系及文化价值。作者充分肯定宋代民间文艺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在艺术形式上几乎具备了所有类型,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融会了中华民族在这个特殊时代的各种各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