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种山记王骞2011年到2018年,作者在济南南部山区的“别院”种地,在记录这种耕读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对土地、人生的感悟。《种山记》有两部分,一是“山居日志”,就是记录乡间生活,平实而质朴,涉及整地、种植、收获,赶集、买种子、会朋友、包饺子,听风沐雨,登山远眺,观云卷云舒。二是“山居随笔”,由种地扩展到多样人生,大到地水火风、万物生长、生死离别,小到故乡故人、酸甜滋味、洗菜做饭,即“人生滋味是平常”。《种山记》不是表达想要留住什么,而是告诉读者——生活不止一种样子。
-
地火王琰,徐佳本书已入选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记叙了新时代长庆石油人吴志宇参与安塞油田勘探、开发、建设以及攻克页岩油难题背后的故事。全书分为故土篇、安塞篇、页岩篇三个部分,生动刻画了以吴志宇为代表的长庆油田的开拓者、奉献者的英雄群像,诠释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新时代能源革命的宏大主题。
-
梵高170周年诞辰纪念版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古壁丹青暂缺作者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昭陵陵园共有190余座陪葬墓。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昭陵陪葬墓区先后发掘了39座陪葬墓,其中尚存壁画的墓有17座,共有壁画404幅,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已揭取的99幅壁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是贞观十四年(640年)的杨温墓壁画,最晚的是开元九年(721年)契苾夫人墓壁画,时间跨度长达82年。陪葬昭陵的人均为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与文武大臣,享受国葬待遇。昭陵唐墓壁画多为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用笔奔放,着色明快,人物形神兼备,是研究初唐壁画以及唐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本书收录壁画照片180余幅,每张壁画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对于壁画保存较多的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李震墓、段蕳璧墓等,还有单独的介绍文章。本书还邀请到相关专家,撰写昭陵唐墓壁画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昭陵唐墓壁画的权威读本。
-
山河壮志高汉武 著暂缺简介...
-
梦信标暂缺作者在经历一场人为的交通事故之后,滕瑞雨带领调查局的成员重返防空洞,搜查到了大量隐藏的摄像头,通过排查摄像头近期在网络和市内所有实体店的购买记录,案件背后的犯罪嫌疑人终于浮出水面……
-
成长之道朱凌燕 主编暂缺简介...
-
中华医藏 养生卷《中华医藏》编委会 编《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该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具体实施。全国28家单位、34个课题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与到了该项目中。该项目凝结着各界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期待,多次列入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并于2022年10月获批列入“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批)”。
-
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集李娜,徐秀慧 编20世纪70年代于台湾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震荡的年代,也是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从沉默中走出并对社会和文艺展开全面反省的年代。“乡土文学论战”是这一反省运动的高潮,触动了战后台湾政治、思想的禁忌,也以“乡土”之名,推动了新的社会关怀意识。因此,“乡土文学论战”的意义不限于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消长,而是持续参与了20世纪70、80年代台湾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至今有着深远影响。本书分为“先声”“论战”“反思”“附录”四个部分,结合历史文献和回顾研究以呈现“乡土文学论战”的前因后果。本书由两岸学者合作编辑,对于了解战后台湾社会的转折与人的心理、情感、意识的变迁,对于探索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灵家园,具有特别的意义。
-
张光年全集 第五卷张光年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