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卷首语集徐文暂缺简介...
-
童年要去一趟巨人花园曹小楠本书成书时间跨越十二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两个孩子的点滴日常。作者在观察,抑不住的惊喜常常来自对生命个体成长的赞美,在聆听,亦在被触动,在陪伴中丰盈孩子们的成长,亦在净化丰富自己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不仅记录了父母和子女彼此的陪伴,也记录了他们共同的成长。
-
向荒野陈建功 著本书从22-23年度散文中多篇文章、辑录成自然天地篇 ; 主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且美等, 文章或诗意盎然, 或先锋深刻。具体内括: 瀑布声里, 有命运在大笑 ; 那些凝视我的野兽 ; 向荒野 ; 河流 ; 四季相伴 ; 七棵树 ; 中国人的浪漫 ; 秦岭抱南北 ; 野水的季节 ; 大白鹅的冬天 ; 河流的几种形式 ; 寻找缝地球的“金钉子”等。
-
康园雨露徐光烈,王衍军,王哲暂缺简介...
-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百年论文选 语言文字卷彭玉平,范常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建系以来人才辈出,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他们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辑录了这些名师之学术成果,将所收文章按内容内容分为文字、音韵、训诂、语法、国际中文教育五个部分,包括何融《谈现代汉语的受动词》;余伟文、巢宗祺《油岭瑶话概述》;傅雨贤《谈谈汉语几种句式的转换》;叶国泉、罗康宁《粤语源流考》;唐钰明《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黄家教《从“等”来看广州方言入声消失的迹象》;岑麒祥《从广东方言中体察语言的交流和发展》;庄初升《南方方言古晓组合口字唇化的动因再探》;施其生《汉语方言中词组的“形态”》;林华勇《广东廉江粤语的传信语气助词》等。
-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百年论文选 文学卷彭玉平,张均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建系以来人才辈出,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他们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辑录了这些名师之学术成果,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其中,古代文学、文献研究,包括詹安泰:《中国文学上的倚声问题》、王季思:《前言》、董每戡:《说“戏文”》、黄天骥:《元杂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曾扬华:《中国古代诗人与小说家对佛教的不同态度》、吴国钦:《潮剧迄今已有580年历史》、吴承学:《“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孙立:《“诗无达诂”论》、陈永正:《南园诗歌的传承》、梁守中:《南宋时期的岭南词》、郭培忠:《古典诗歌中的地名特点初探》、杨权:《成鹫“通海”辨》、黄仕忠:《作者新考》等等;现当代文学研究,包括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郭沫若:《革命与文学》、郁达夫:《诗论》、成仿吾:《文学批评杂论》、吴宏聪:《徐志摩和他的诗》、黄修己:《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释体系》、程文超:《中国流行文化中的权力关系》、林岗:《自序漏掉了什么》等等;文艺学研究,包括陆一帆:《再论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郭正元:《艺术典型探讨》、陈培湛:《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潘智彪:《文艺学研究领域的新开拓》、高小康:《文艺生态与文艺理论的非经典转向》、程相占:《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异同再辨》等等;比较文学研究,包括叶启芳:《古希伯来诗韵研究》、易新农:《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及其文化内涵》、夏茵英:《20世纪西方文学的人类意识》、范劲:《中国文学史的世界文学起源——基于德国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史书写的系统论考察》等等;民俗学研究,包括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容肇祖:《与魏应麟论临水奶》、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叶春生:《从龙母传说看西江文化》等等。
-
王小波的遗产李静《王小波的遗产》是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断续写于1995年至2022年。1995年她在一家报社实习,初识王小波,写下第一篇短专访《“真理本身也许就很有趣”》。《海绵记》写于2022年4月,是她人到中年时预防遗忘的细节记忆与片段反思。中间各篇,写于不同的年份,显现对王小波不同程度的理解。总成一书,以纪念王小波给中国文学带来的解放性的笑声,以表达作者对他文学遗产的感激之情。
-
未曾远去的风雅聂茂 著本书聚焦的24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波澜壮阔发展史上的缩影,他们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力军。本书以“雕刻”的方式聚焦作家的生平经历以叙事。“雕刻”的基点建立在传记之上,叙事的原点也带有较强的评述性。作者所写的是真实的文学大家,是文学大家生活的某个侧面,是文学大家作品中的一个主音,在细节的处理上,力求生动感人、客观冷静并符合实际。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时代背景杂糅,让纪实、抒情和日常诗化融合。在文本向度上,追求原创性、独特性、情趣性。全书文字清新活泼,叙事朴实简练,努力做到故事性、趣味性和励志性相统一,寓教于乐,以真正实现作者所追寻的“大教育、雅文化、准学术、泛美术”的创作诉求。 《未曾远去的风雅: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群像》一书是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奖评委聂茂继《永不熄灭的心灯:俄罗斯文学大师群像》之后,为“文学大师群像”系列推出的姊妹篇。如果说俄罗斯文学是于寒风中摇曳的温暖心灯,是动荡社会的澄明镜像,是俄罗斯民族的根系与灵魂,那么中国现代文学便是于时间长河沉淀的浩然风雅,是驱散黑暗的指引力量,是中华民族追寻自由与博爱的心灵史。在本书中,作者聂茂用清新活泼的文字,朴实简练的叙事,将24位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生平故事与创作历程富有情感地娓娓道来,做到了故事性、趣味性和励志性相统一,寓教于乐,在此过程中不断去实现其所追寻的“大教育、雅文化、准学术、泛美术”的创作诉求。
-
捕风记李静《捕风记》是一本文艺专论集,收入了李静对十四位戏剧家、作家和批评家的集中论述。此书曾于2011年出版,此次再版,有增有删,所论者为:契诃夫,彼得·汉德克,林兆华,过士行,朱西甯,木心,莫言,王小妮,止庵,林白,王安忆,贾平凹,林贤治,郭宏安。
-
单读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吴琦 主编本辑《单读》脱胎于“新声计划”,在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的支持下,《单读》联合四家海外独立文学刊物/平台,就非虚构、虚构和诗歌三个创作门类发起征集,遴选出各自视野范围内的文学“新声”。最终,《单读》汇编了来自澳大利亚、爱尔兰、非洲、瑞士和中国的由五种语言创作的十四篇作品。这些新锐写作者在文学中做了一场“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他们用非常规的语言和叙事、异质性的表达、独属于自己的文学声音,书写了“新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孕育生命的矛盾心理,游戏与现实的彼此交融,重述被殖民历史的努力,隔离生活留下的痕迹……他们在普遍性的恐惧、疼痛、迷茫中试图寻找,既然熟悉的已然模糊不清,那什么是朝向未来的希望?本辑《单读》还收录了闫家成的摄影作品《城郊之夜》,这位中国的年轻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大城市周边“睡城”的一条河边,记录下在角落中不起眼但又努力生活的人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