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
作者:傅林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504133076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它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对这个时期该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做历史考察,具体展现了美国的社会系统中各组织、部门、利益之间既相互斗争而又达成妥协、影响和推动教育改革运动的过程,从而揭示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在本书的前三章,作者分别讨论了冷战、民权运动、贫困与教育改革形成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以此前展示的教育改革运动动态形成过程为基础,对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形成的社会机制做了静态分析。作者指出,利益的诉求和冲突是教育改革社会机制中各要素活动的永恒主题,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它们手中的法宝,教育改革就是在这些力量的冲突和平衡中诞生的。
作者简介
傅林,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200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外国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撰著作多部。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冷战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前奏
一、“科学永无边界”
二、冷战兵工厂里的另一种“工具”
三、科学的美国人?
四、“卫星”冲击波
第二节 冷战下的教育变革
一、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与课程教育改革
二、冷静的智者——科南特
第二章 民权运动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民权运动的初始
一、教育上的种族歧视
二、布朗案
三、小石城事件
第二节 种族利益集团与教育改革
一、民权运动领导者论教育
二、非洲裔美国人的行动
三、土著美国人的行动
四、亚洲裔美国人的行动
五、西裔美国人的行动
六、1964年民权法案
第三节 社团控制与平等教育
一、社团控制理论的出现
二、教育领域中的“黑人权力”
第三章 “反贫困之战”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反贫困之战”的缘起
一、麦尔登的研究与哈林顿的发现
二、沃尔特赫勒报告
第二节 教育与“反贫困之战”
一、1964年《经济机会法》
二、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第四章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社会机制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中的制衡要素
一、关于“社会机制”
二、制衡的要素
第二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的静态结构和特征
一、静态结构
二、结构特征
第三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成因的制度分析
一、关于制度和制度分析
二、社会机制成因的正式制度分析
三、社会机制成因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重要部门、组织名称英汉对照表
附录Ⅱ 重要人名英汉对照表
后 记
导论
第一章 冷战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前奏
一、“科学永无边界”
二、冷战兵工厂里的另一种“工具”
三、科学的美国人?
四、“卫星”冲击波
第二节 冷战下的教育变革
一、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与课程教育改革
二、冷静的智者——科南特
第二章 民权运动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民权运动的初始
一、教育上的种族歧视
二、布朗案
三、小石城事件
第二节 种族利益集团与教育改革
一、民权运动领导者论教育
二、非洲裔美国人的行动
三、土著美国人的行动
四、亚洲裔美国人的行动
五、西裔美国人的行动
六、1964年民权法案
第三节 社团控制与平等教育
一、社团控制理论的出现
二、教育领域中的“黑人权力”
第三章 “反贫困之战”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反贫困之战”的缘起
一、麦尔登的研究与哈林顿的发现
二、沃尔特赫勒报告
第二节 教育与“反贫困之战”
一、1964年《经济机会法》
二、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第四章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社会机制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中的制衡要素
一、关于“社会机制”
二、制衡的要素
第二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的静态结构和特征
一、静态结构
二、结构特征
第三节 教育改革社会机制成因的制度分析
一、关于制度和制度分析
二、社会机制成因的正式制度分析
三、社会机制成因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重要部门、组织名称英汉对照表
附录Ⅱ 重要人名英汉对照表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