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美] 梅维恒 编,马小悟,张治,刘文楠 译本书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时间上自远古涵盖至当代,论述对象还囊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分编,兼取年代与主题,如此,超越了时间与文类的全新棱镜,关照文与诗、小说与戏剧的模糊边界,口语与书面语的互动,尤其注重辨析传统的持续性及在二十世纪乃至今天的嬗变。每编以时间为序,历史背景之外,还涉及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打通了文学史的古今界限,为读者提供了各种文体由古至今的演变线索,是一部特别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此次增加梅维恒的新版序言,述说20年后研究思路的变化,回应学术争鸣。且在装帧上分为八卷,便携,既和按体裁叙述文学史的体例呼应,又突出了书的可读性,可谓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
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王鑫 著本著从问题意识出发,以系统的延安文艺观为整体视域,集中展示延安文艺的域外译介与传播全貌,呈现域外作家的延安书写及参与中国文化创造的独特景观,全面探讨域外延安文艺研究的经验,并对域外研究进行学理性的回应,为开掘延安文艺的世界性资源提供历史参照,以期重新认知延安文艺跨越时空和语境的文化文学价值。
-
旅行文学十讲张德明 著人是旅行的动物,也是讲故事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听故事的兴趣、讲故事的愿望,以及讲好一个故事的潜能。旅行文学的魅力在于,它在给我们讲故事的同时,也在诱惑、撩拨和邀请我们,在诗与远方的召唤下,去追寻可能的世界。本书通过对经典旅行文学文本的细腻解读,串联起人类千年旅行文学史。以轻松的语调、诗意的语言,带我们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跨越辽阔的地理空间,重访曾被不同时空的人们在或真实或虚构的旅途中追寻过的可能世界。本书也是一部生动的旅行文学写作指南。在提供清晰的旅行文学阅读路线图的同时,条分缕析,提点技巧,帮助你轻松登入旅行写作的堂奥,通过书写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
民初小说编年史黄曼 著本书以编年的形式梳理了民初小说概貌。小说资料时间断限为1912-1914年,以逐年逐月逐日的形式编排,刊行时间不详的置后。其中收录的小说相关信息包括小说作品登载刊行情况,涉及小说标题,作者,译者,发行者,所属栏目,版本,类型标识,语体,序跋等,也包括小说主张,小说方针,小说评点,小说广告,如销售广告,赠书广告,征文广告等。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民初小说的立意,题材,旧小说及市场。另外,民初小说的语体,译著,小说价格,报载和刊刻情况,小说家流派与群像,都有所反映。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中国文学史讲演录缪钺 著本书根据缪钺先生40年代在浙江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梳理而成,讲述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特点(唐以前),注重选取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体,如《诗经》《楚辞》、周秦散文、汉赋乐府等进行集中讲解。因为年代久矣,唐以后的章节散失,仅存目录。本书是缪钺先生中国文学史课讲义的首次整理出版,展现了文史大家缪钺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赵宪章 等编暂缺简介...
-
中国文学史陈文新 著《中国文学史》选取有代表性的民国学者所著中国文学史著作,进行整理出版。 本卷为民国初年学者曾毅所著《中国文学史》,在“文学与学校”“文学与科举”“文学与思想”等内容上颇有创见,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学精神和文学历史发展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中国文学史陈文新 著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多是用作课程讲义或教材的,民国四年(1915)十二月初版的张之纯《中国文学史》也不例外。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比较少见的经“教育部审定”的师范学校教科书。编纂者张之纯(1854-?),字尔常,号痴山,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贡,安徽候补州判。曾分纂《江阴县续志》。所著又有《文字源流》《文字源流参考书》《评注诸子菁华录》《江阴倭寇旧闻》《痴山随笔》《墨痴倡和集》(与章钟亮合著)等。
-
中国辞赋编年史 隋唐五代卷刘培 著“唐宋元辞赋编年史”对唐宋元的赋学人物、作品、赋集、赋论以及与赋学相关的制度、事件进行编年系 月,系统展示赋学研究成果,力求在全面整理赋学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赋学嬗变轨迹及其发展演进的内 外动力.本丛书以年月日为经,以赋学文献为纬,客观、立体、多方面地展现唐宋元赋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对 赋学发展史的关键时间节点、如何处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关系、如何删繁就简等问题的探讨,对推进中 国文学编年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填补空白的积极意义。
-
毛奇龄年谱胡春丽 著本譜以《西河合集》《四書改錯》《四書正事括略》《古今通韻》《毛西河論定西廂記》《越郡詩選》《瀨中集》《當樓集》《桂枝集》《兼本雜錄》等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毛奇龄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传略,以及史书、方志、家谱、野史等材料,运用文献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将谱主生平主要事迹、交游、著述等系年,并作考证、辨伪、辑佚。为毛奇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经学史、思想文化史、学术史也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