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外国文学史犹家仲主编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本书立足成人教育的特点介绍欧美文学的历史,从古希腊文化进行溯源,论述中世纪至现代欧美诗歌、小说等文学范畴的特点、发展、代表文本等。
-
中国现代文学史李江主编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本书以五四革命催生的中国新文学为源头,论述上世纪20年代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记述30年代文学历程并讨论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并记述抗日战争时期和战后的文学创作。
-
文学史的视野温儒敏著本书收入35篇论文,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文学学科史研究;第二部分是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的研究;第三部分是13篇作家作品的评论;第四部分是关于文学史教学和其他方面的文章。
-
中国当代文学史李赣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2)的发展历程,注意吸收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既从整体性的历史与现实观念出发,又涵盖了整个当代时限;既从各种文学现象人手,又注重创作实践的具体文本的把握;同时也对台湾、香港文学进行了阐述,增加了容量。《中国当代文学史》坚持文学史编写的原则和立场,坚持美学分析和历史分析并举,表现了独特的创意。《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教材及参考材料,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
“鸳鸯蝴蝶派”新论赵孝萱著本书试图以“鸳派”复杂多元的种种文本现象,丰富现有“鸳派”理解的单一与荒谬,籍以纠正学界目前普遍的“误解”,同时反思到底何谓“现代”文学史观?到底什么才是“现代”等问题。
-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程光炜著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中,普遍认为它起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社会历史的断代方式,似乎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但事实并不这样简单,或者说,当代文学的发生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这里不仅有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作为必要的语境和规约条件,须在“历史化”的过程中完成必要的资源准备,同时,历史叙事也须在形式中诉诸于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来源和话语空间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系统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整体风格的形成、制度化建立、文学生产和传播控制等内在机制和外部制约等问题。这些问题和角度在过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中,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但它却是中国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到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无不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本书还认为,80年代以后,经典写作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大众文学的发展以及传媒的不断发达,使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书在叙述、分析经典写作或主流文学现象的同时,也注意到大众文学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大众文学的阐释,是同类著作中不曾注意的。因此,这是一部体例和观念与过去的同类著作确有不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
-
镜与灯(美)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著;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文学理论在柯尔律治的时代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呈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过程。贺拉斯的《诗艺》与约翰逊博士的批评之间固然存有诸多重大差异,但是,二者在前提、宗旨和方法上的连续性却依稀可辨。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沦的出现打断了这种连续性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其中有许多观点和具体做法都标志着在传统批评与包括一些自称是反浪漫主义的批评在内的现代批评之间,有着种种本质上的区别。本书主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涉及其他主要的艺术形式。本书强调的是批评的一种共同走向,这就是我们特意选择“浪漫主义”批评加以阐述的理由所在;但我相信,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忽视各类作家之间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家关心的是诗歌或艺术的本质,有些探索其心理原由,有些研究其结构种类,有些探讨其主要准则,有些则研究诗歌或艺术与人类所关注的另一些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是当时见解独特、影响持久的批评家,而不是那些平庸的书评者,他们对一般读者的影响尽管更为直接,却常常是短命的。为了强调这个时代在总的批评史上所处的关键地位,我把英国浪漫主义理论纳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中进行论述,并且尽力保持以18世纪美学为参照系,因为浪漫主义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18世纪美学的发展,而在更大程度上,则是对它的有意义的反动。我也阐述了英国批评理论与外来思想,尤其是当时极富启迪意义的德国思想之间的某些关系。赫尔德和康德开厂这种思辨的先河,自此德国取代了英国和法国而成为向西方世界输出思想的主要国家。在时间上我也是跳跃自由,上溯到希腊罗马美学思想的渊源,下至当今流行的各种批评观念。最后,我对一些突出的浪漫主义观念也进行了探索,尽管不很详细,但这一探索不仅溯源到以前的美学论争,而且也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种理论和发现。在美学领域中,大胆新颖的思想常常是来自别处的,而这些新颖的思想在其发生的文化故土上却被认为是平常无奇的东西,这在其他探索领域里也是如此。本书的书名把两个常见而相对的用来形容心灵的隐喻放到了一起:一个把心灵比做外界事物的反映者,另一个则把心灵比做一种发光体,认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前者概括了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主要思维特征;后者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关于诗人心灵的主导观念。这两个隐喻以及其他各种隐喻不论是用于文学批评,还是用于诗歌创作,我都试图予以同样认真的对待,因为不管是在批评中还是在诗歌中,使用隐喻的目的尽管不同,其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批评思维也像人类在其兴趣所至的各个领域中的思维一样,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比拟手段进行的,因为批评中的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也是类比性质的论争。本书的探讨将表明,许多概念对于澄清艺术的性质和标准都极有裨益。然而这些概念并非获自对审美事实的简单考察而似乎是从那些有益的类比物中发掘出来的。这些类比物的属性由于隐喻性的转义而成了艺术作品所固有的属性。据此,从新古典主义批评到浪漫主义批评的变迁,可以初步表述为批评术语中典型隐喻的根本变化。起用某些被遗忘的比喻,使我们得以从—个崭新的、似乎能够揭示本质的角度对某些原有的事实重新做一番观察。这一尝试也许够得上约翰逊博士对凯姆斯勋爵的很有分寸的称赞:他“在《批评要素》中的做法很正确。我的意思不是说他教会了我们什么,而是说他用新方法说明了老问题”。然而,研究批评史的有效方法还很多。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看上去最为便利的我就使用,并力图把一些基本隐喻的分析限制在这种方法能够阐述清楚的问题上。……
-
中国文学思想史敏泽主编该书分上卷:第一编先秦两汉时期、第二编魏晋南北时期、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下卷:第四编宋金元时期、第五编明清时期、第六编近代。上卷叙述了中国文学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下卷论述了对立互补的二无化文学思想格局至文学批评研究中凸现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舒乙著舒乙先生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身份,作为读者的导游,带领广大文学爱好者,走进现代文学馆,让我们在文字和图片的陪同下,畅游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海洋里。本书前言“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它的作用和意义何在?”以上三个问题便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怎么回答?确定了四个撰写编排原则:一要图文并茂,有文字,有图片,可读可看;二要生动活泼,不枯燥,不干巴,有情趣;三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有条有理;四是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样,或许,这本书就能成为一本有用而有趣的小书。舒乙2003年4月18日于北京
-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金汉总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是一部历史叙述主体充分自觉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叙述者在历史的叙事中保持着一种谨慎而宽容的讲述心态。作者认同了文学史和其他历史。著作的相通性,对文学史写作的建构性、叙述性和“虚构成分有充分的自省。因此,对叙述行为的可能性和限度有一种先在的自觉,坦然地承认“当代文学史家试图重构的意识形态性质和功能(前言)。叙事者并不隐藏“叙述与“历史的矛盾,甚至在不断地提醒读者这是一部“史家的历史(后记),是叙述者的一种“权力行为,是文学史家“想像历史的一种方式。叙述者一方面竭力保持着历史叙述的冷静,一方面拥有对自身的叙事行为的警惕,在关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认识自觉中,划定了历史叙事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