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 著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也是本专业**全国性影响力的教材之一,以新的文学观、文学史观重新阐释中国文学1915—2018年的发展。全书分为上编现代文学(1915—1949)和下编当代文学(1949—2018)。学术观点严谨、新颖,史料翔实,思路清晰,突出对经典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每章设“研习导引”,提炼重要的学术争论问题,供提升性学习。每章特设二维码,可链接专家专题讲座视频或拓展研读论文。 本书可作为高校中文、新闻、文秘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
中国新文学史丁帆 著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梳理,将1912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体现了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分期理念;将新的文学史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之中,以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文化价值立场架构起文学史描述的主线,贯穿起一部发现并体认“人的文学”历史,对文学的经典化品质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史料详尽、理论扎实、思路明晰地展开中国新文学的历史版图。
-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刘怀荣,张新科,冷卫国 著本书以大文学史观为指导思想,将文学置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立体交叉的生态背景中,探讨其发展及由此形成的特质。按文体分为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史传文学、小说戏曲、文学思想七编。从各体文学与文化专题发展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从体例到研究内容,均与传统文学史有较大不同。对以往文学史关注不够的骈文、散文、史传文学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以往文学史已经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如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音乐、舞蹈、书法等)及不同文体之关系,有更为深入的探讨,在某些方面有所推进。不仅从大文学史观出发,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具体文学问题,也为大文学史观的探讨提供了具体例证,在立足民族文化本位,对大文学史和大文学史观的探索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
王阳明全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插图本外国文学教程陈建华本书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项目成果之一。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学员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课程的文字、图片、声音及影视等流媒体信息。本书是“外国文学网络课程”的纸面本教材,供学员离线阅读,包括全部文字资料和500余幅图片。文字部分介绍了从古代到20世纪欧美文学、亚非文学的简史,分析和评价了重要的作家作品;500余幅彩图则是有关的历史图片、作家小照、书影、插图等,既有加深理解之助,亦富艺术欣赏价值。本书亦可供全日制普通高校教材。本书为国家规划教材,所选图片有部分不能确知版权所有者,未及事先奉闻。请各版权所有者与我社总编办联系 以便付酬。
-
中国文学史二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当代文学史郑春凤暂缺简介...
-
中国现代文学史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李今 著 杨义 编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以翻译为其重要标志,又以翻译为其由外而内的启发性动力。翻译借助异域文化的外因,又使其内渗而转化为自身文化的内因。同时,翻译文学又提供了一种新的观世眼光和审美方式,催化着中国文学从传统的情态中脱胎而出,走向世界化和现代化,并充实、丰富了中国现代精神文化谱系。百余年以来的翻译文学乃重要的文化资源,借此可以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学和发展形态,研究翻译文学与创作文学共同建构的多层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时空。文学史因翻译文学的介入而变得博大纷繁,从而具有文化论衡的精神史的性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集合了一批现代文学专家,兼及少数的比较文学专家,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文化需求和思想精神史的互动、互渗、互斥、互化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翻译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斥十年之功,精雕细刻而成。全书凡六卷,分别为“近代卷”、“五四时期卷”、“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三殴十年代·俄苏卷”、“十七年及‘文革’卷”、“新时期卷”,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画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流变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