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吴翔宇,徐健豪 著《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1908-1949)》沿用编年的体例,力图克服“大事记”的做法。通过系统爬梳近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思潮、理论批评、创作现象、社团流派、文学交往、文学会议、文学报刊沿革等重要事件,注重其典型性、代表性,在儿童文学发生学史料、儿童文学创作史料、儿童文学理论与批评史料、儿童文学接受史料四个维度中形成“点”—“线”—“面”—“体”的编年研究结构,重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的知识谱系及现代演进的轨迹。
-
欧洲文学史 第二卷彭克巽,李赋宁,刘意青,罗芃 编商务印书馆于1999-2001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三卷四册)是由李赋宁先生担任总主编,在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等学者所编写的《欧洲文学史》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组织编写的一部外国文学史专著。《欧洲文学史》是国家“八五”重点社科项目,执笔撰稿的专家达90人之多,是一部融合了集体智慧的力作,为我国外国文学史类图书中知名度和认可度高的综合文学史之一,其专业性长期为读者所称道。首版《欧洲文学史》出版近二十年来,其学术价值和可读性一直受到读者认可,但是,在多次重版和重新审读过程中,发现书里还存在疏误,在结构和体例方面仍有可调整和完善的余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新。经过出版社与作者的沟通,由曾参加原版编写工作的刘意青教授和罗芃教授承担《欧洲文学史(修订版)第二卷: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修订,他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份艰辛的工作。修订工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修正原版内容中的错误,包括少量不科学的表达和局部结构的调整。2.补全索引中的遗漏。3.查补更新已逝作家的卒年。最后,经过两位修订主编认真审慎的处理,共修订两千七百余处,其中作家信息补充近两百处,索引88处,结构调整和词条重组5处。
-
鉴真与空海释能修本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史学的角度,探讨盛唐以来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千年历史。按时序分,先后为唐、宋、元、明、清和现当代。按题材分,突出鉴真东渡的史绩和文化贡献,空海留学唐朝的原因分析和圆仁的长安之师;涉猎佛教文化交流与海上丝绸之路,明代日僧与王阳明的交往及思想史意义,清代琉球僧与中琉“诗赋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以赵朴初为代表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拓展了研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内容,许多论文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下编从佛学义理的角度,对鉴真、空海、法藏、最澄、显荫等中日佛学大师的佛学思想和有关文论作了探究和辨伪,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欧洲文学史 第一卷刘意青,罗经国,李赋宁,罗芃 编商务印书馆于1999-2001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三卷四册)是由李赋宁先生担任总主编,在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等学者所编写的《欧洲文学史》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组织编写的一部外国文学史专著。《欧洲文学史》是国家“八五”重点社科项目,执笔撰稿的专家达90人之多,是一部融合了集体智慧的力作,为我国外国文学史类图书中知名度和认可度高的综合文学史之一,其专业性长期为读者所称道。首版《欧洲文学史》出版近二十年来,其学术价值和可读性一直受到读者认可,但是,在多次重版和重新审读过程中,发现书里还存在疏误,在结构和体例方面仍有可调整和完善的余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新。经过出版社与作者的沟通,由曾参加原版编写工作的刘意青教授和罗芃教授承担《欧洲文学史(修订版)第一卷:古代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修订,他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份艰辛的工作。修订工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修正原版内容中的错误,包括少量不科学的表达和局部结构的调整。2.补全索引中的遗漏。3.查补更新已逝作家的卒年。最后,经过两位修订主编认真审慎的处理,共修订两千七百余处,其中作家信息补充近两百处,索引88处,结构调整和词条重组5处。
-
中国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鲁小俊(武汉大学) 著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作家众多,作品宏富,相关的教材也特别厚重。所以对于有志于考研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快速地梳理教材,提纲挈领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要点,也许可以事半功倍。 本书以袁世硕、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版)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面向35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参考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陈文新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多本优秀教材和经典著作。本书每编都由“知识结构图”“名词解释”“(知识点精析”“考研真题汇编”“强化训练”五个版块组成,另在附录部分选取了三套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以供读者练习、参考。 就适用对象而言,本书适合初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本科生、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古代文学专业教师以及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大秦帝国·帝国烽烟孙皓晖 著秦始皇骤然客死沙丘,赵高密谋政变,丞相李斯被利诱挟持加入密谋,终使秦帝国最高权力层发生巨大的黑洞变异:长公子扶苏自杀,掌握军权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称帝,赵高领政。秦帝国权力发生剧烈质变:二世集团残杀帝国功臣元勋及其他皇室成员,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陈胜吴广大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势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势。章邯组织刑徒军镇压但最终失败。铲除二世集团的子婴回天乏术,宣布投降。项羽大军将帝国财货掳掠净尽,而后焚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整个关中尽为八百里废墟,秦帝国骤然灰飞烟灭!
-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其研究方法也促使了北大国文门文学史教学思想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讲义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
白话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
-
日本私小说千年史(日)胜又浩《日本私小说千年史》主体翻译自日本文学评论家胜又浩的新著《私小说千年史》,另外加上原作者新的两篇论文,是对胜又浩私小说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私小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原著将私小说的根源追溯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的日记文学,将日记文学作为日本文学底层的暗流,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传统。《日本私小说千年史》分为两个部分:《于日语而言,“私小说”意味着什么》(细分为三章:日记的国度、和歌的国度、作为日语的“我”)、《于“我”而言,小说意味着什么》,另有结语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