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五四文学潘正文 著《五四文学:启蒙的维度与向度(以文学社团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中的其中一本,论述了五四文学的文化启蒙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适应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需要而发生和发展的,它的显著特点是密切配合了当时的启蒙运动,因此,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思想启蒙方面。书稿既是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待文学发展,也是从时代的高度和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中凸显了文学的重要价值。
-
张瑞玑先生年谱卫洪平 著张瑞玑(1872—1928),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张瑞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文学家,百年前他在赵城筑“谁园”,作《谁园记》,一时传抄纸贵;他是一位书画家。辛亥革命后,太原承恩门改为“首义门”,张瑞玑为题匾额。他擅画墨梅,所画者皆“胸中之梅”。张瑞玑是一位藏书家。耸立于赵城汾河之滨的谁园主体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藏书楼。张瑞玑先生是一位民国的山西奇人,也是一位被埋没的学者型官员。为官,为学,为人,应为当世之楷模。
-
体育市场营销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第2版)》为高等体育院系普修课教材,是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市场营销》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一是将体育营销与体育产业的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反映在新教材之中,尤其是体育营销的政策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将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科技成果反映在教材之中;三是更新了所有案例,包括每章的案例和书中附录中的案例,力求将新的体育营销实践结果反映在教材之中。
-
消费浪潮与文学潜流常立 著《消费浪潮与文学潜流:新世纪文学(1997-2012)研究/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中的其中一本,全书阐述了新世纪文学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新世纪文学的三个亚场,通过对部分代表性作家如刘震云、余华、韩东等人的作品的分析,表现了新世纪主流文学的转向,通过对韩寒现象、郭敬明现象的分析研究了消费文学的类型,最后总结分析了新世纪文学的潜流。作者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新世纪文学的特点和转变历程,在时代背景中凸显了文学的价值。
-
转折与新变王冰冰,徐勇 著《转折与新变:新时期文学史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其中一本,回溯了当代文学在转型期的风雨历程。新时期文学与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同步,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等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书稿全面勾勒了新时期文学的本体特点与历史形态,以文学的现代性为理论切入点,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全面而精深的阐释。
-
利利,快穿衣服(法)艾拉·沙邦利利,要迟到了,快来穿衣服!才不呢!利利,快看!不得了啦,有只大老虎……
-
世界文学史大纲吴宓 著吴宓一生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学,讲授世界文学,非常重视文学史于文学的功用。他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讲授世界文学史,前后近四十年,是该学科在我国的创始人之一。吴宓以他多年对世界文学的系统研究,曾撰有“世界文学史”中英文讲授提纲、讲义多种,惜多已散失,未能结集出版。本书经其后人汇集讲义残篇遗稿,包括西欧、北美文学,兼及俄国东欧以及印度、波斯、日本等国文学,从文学大师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广阔而系统的世界文学知识。
-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葛兆光 著这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首先要讨论古代中国的天下观,看看中国是如何理解自身在世界的位置。 接着来认识古代的婚礼和丧礼,要通过它看看古代中国的家族生活与伦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样从这种伦理基础上,拓展并形成政治学说。 还要介绍佛教的传入,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并从观音信仰和禅宗学说,看到佛教如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当然还要认识一下道家与本土的道教,在讨论道家的人生态度与生命观念之外,也介绍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识。 本书也关注古代中国民众的知识、行为和信仰,并讨论深刻反映古代中国思维的风水知识。由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与传统延续性相当强,因此,我们也希望读者通过古代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延续,理解当下中国的文化世界。
-
想象建构及限制俞敏华 著《想象建构及限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史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其中一本,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面貌。80年代中国文学实现由旧文学向新文学现代转型并不断变革发展,其变革发展的历程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进程相适应,它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汲取外国文学营养,取得了巨大的创作成就,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教训,各种文学样式、流派争论及作家作品的涌现等,都从不同视点展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思考。
-
大家小书洪子诚 著《中国文学1949—1989》是洪子诚先生对20世纪文学史研究的典范成果,试图建立新的叙述体系。他从当代文学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出发,来把握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状态: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描述“当代文学”文学体制的建立,文学高度“一体化”的形成和削弱、崩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