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八旗诗歌史李杨八旗诗歌是清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可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并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本书对整个“八旗诗人”以及“清代以满族为主体的整个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成就”进行一番概括性的评述,从本书能够窥见整个学术研究的长足发展。就八旗诗歌的研究来说,此书的正式出版, 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内在的宇宙王英梅本书是明远通识文库之一,是由四川大学多位专家学者专为广大青年读者精心编写的心理学通识读物。本书将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以独特的视角和经典的心理学理论解读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难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进而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以生命智慧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以 为乐观、包容的心态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而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为生命画上属于自己的色彩。
-
中国文学史简编陆侃如,冯沅君《中国文学史简编》是 文学家陆侃如、冯沅君先生撰写的,本书从中国文学的起源、周代的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隋唐宋元的文学、明清的文学、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学的几个分期阶段,对中国文学史取得的成就和规律做了充分的说明。《中国文学史简编》叙述全面,重点突出,旨在总结我们祖先在文艺领域内的劳动成就,寻求文学发展的规律,寻求文学和社会生活与阶级斗争联系的规律,给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以适当的估价。《中国文学史简编》用语通俗,具有学术开创性,体现了进步的文学观。
-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赵毓龙,胡胜本书以导览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以及各时期、各体式的代表作品。一方面通过简明的结构,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过程和主要体式,提供一幅浓缩版的古代小说景观导游图,一方面突出代表作的坐标意义与经典价值,讨论其开创或确立某类体式的小说史地位,归纳关于其作者、成书、版本、影响等问题的主流结论,分析其叙事品位与文学成就,提供一系列名 篇的深度讲解,以求简而不略,骨架简单而血肉丰盈。
-
中国文学史刘大白本书对上古至唐代中国文学史之轮廓进行细致描述。并以各个时期作家与作品为例,引用古今学者的评价,从时代与社会方面进行剖析,鲜活的展现个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学的面貌。特别是诗歌的起源、发展、艺术上的优劣,展开由浅至深的阐述,其中多有精辟见解。
-
顿悟静音本书从 章的“活着”到 一章的“死亡”,共36个章节,包括思考篇、开悟篇、境界篇三大部分。思考篇包含活着、梦想、选择、能力、时间等12个章节;开悟篇包含内心、沉默、谦卑、客观、幸福等12个章节;境界篇包含格局、阅读、孤独、修养、死亡等12个章节。
-
民初小说编年史黄曼 编著本书所收集小说资料的时间断限为1915年至1916年,以逐年逐月逐日的形式编排,刊行时间不详的置后。其中收录的小说相关信息包括:小说作品登载或刊行情况(涉及小说标题、作者、译者、发行者、所属栏目、版本、类型标识、语体、序、跋等)、小说主张、小说方针、小说评点、小说广告(小说销售广告、赠书广告、征文广告)等,可供相关研究参考。本书对1915-1916年间中国各国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小说进行了梳理,按照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并配以当时的广告语和评论语,使读者能一览当时小说的全貌以及社会兴趣点的变化。
-
海洋史研究李庆新本辑专题论文、学术述评共22篇,探讨了亚洲海域贸易、涉海地图与空间概念、海洋技术与知识史、海外华族等问题,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海洋史研究概况,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在海洋史与艺术史、知识史等学科交集中有深度的融合研究,体现了海洋史本位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维取态与方法取向,颇多收获。
-
弹箭星传奇航天科普编委会暂缺简介...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5李怡,毛迅在知识与思想的意义上,本辑有一些文章是值得推荐的,譬如《“声音”的技艺与修辞:郭沫若的战时演讲动员》,以及《论川藏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的现代新变》,还有《小报缘何写新诗——(晶报)文人的新诗接受机制与另类建构》,等等。这些文章无疑挖掘出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是有意味的知识,它们的书写形成了各自的召唤结构,有可能带来新的理解和进一步思考。演讲这件事,历史悠久,读《尚书》,许多文字即从口吻可知,那就是演讲,譬如《牧誓》。那么到了抗战时期,郭沫若的演讲与我们的演讲传统之间,何处有“通”,何处是“变”,这里可以挖掘者甚多,而思想和意义将呼之欲出。至于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这一对词语本身就带来激动和想象,知识的考据能够形成某种对历史的新认知甚至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新理解。于是,文章里的知识就成为有较大意义的知识。那时候,藏地文学在汉地现代与藏地传统之间,加上遥远印度的可能性影响,构成了一个动态结构,让人联想到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另外,《晶报》与新诗的问题,值得细致探寻。知识的发掘描绘了“新”与“旧”之间富有历史感和意义空间的风景,可以协助我们摆脱新文学史的某些成见。知识的意义生成可能,与学术研究的视野有关。有学者提出了大文学研究的系列命题,值得重视。大文学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视野,而 重要的是,让知识的意义经由“大”的研究而有“大”的意义。实际上,研究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演讲,这也是大文学研究。演讲经过记录和发表,形成了文本,然而这样的文本 了一般的文学文体学,属于大文学范围。同时,演讲的时候,声音本身构成了另一个文本,而声音是“讲”的方面,演讲者还有“演”的方面,在“演”和“讲”之外,还有听众、环境、历史背景“诸元”,共同形成一个文本,一个 了记录稿、发表稿的 大的“大文学”文本。在此,我们可以参考蒋荣昌《消费时代的文学文本》中关于文学文本的新理解。知识是新的,发现是新的,重要的是,可以召唤对文学和历史的新认知,诱发新思想。大文学研究,除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大文学”之外,还有作为研究方法的“大文学”。本辑《瘟疫的科学性来源——近现代中美科学小说里的人种论述及其想象》,可以视为在方法意义上的大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原是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重要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起来,在科学与小说之间,在瘟疫与隐藏在瘟疫的历史及其叙述之中的意识形态之间,因跨越而有了新的知识、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