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近代儒学与文学谭德兴 著本书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近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儒学内涵。探讨了近代贵州书院发展的儒学内涵,及其对科举文学作品的直接影响。深入探析了遵义文化家族的儒学内核和这些家族中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文学创作中所呈现的儒学色彩。探讨了近代贵州方志艺文编纂的儒学化倾向和近代贵州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其所呈现的儒学内涵。其二,近代贵州经学著述的文学思想。以萧光远的诗歌创作和《毛诗异同》为切入点,考察萧光远经学著述的文学化和文学创作的儒学内涵。
-
见南山蔡丹君 著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田园诗发展流变的普及性著作,以时代为经,主题为纬,呈现古代田园诗的历史脉络,发掘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美学意义。田园诗体现了古老中国的重要精神内核。田园诗史中,有一部中国农业经济史、一部自然物候史,还有一部中国农村社会史,更是一部士人的精神史。今人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热爱自然的心灵力量,既能抚慰匆忙生活中的疲惫之心,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并弘扬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
-
中国文学史概要陈文新 著本书稿系“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民国学者胡怀琛的《中国文学史略》和《中国文学史概要》。书稿梳理中国文体的变迁,以纯文学理念书写中国文学史,具有“兼而有之,调和新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胡怀琛的文学史书写具有“察变”的文学史观,既深受新文学的进化史观影响,又坚持传统的文体观念;拥有超前的空间维度意识,但仍秉持“华夷之辨”的信念;既在纯文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中国文学史的架构,又兼顾传统文学的其他文体和抒情传统。
-
中国文学史大纲陈文新 著顾实是20世纪初文史学界知名的教授、学者,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生前已有“著述等身,及门弟子遍于海内,允为当代国学大师”之誉。《中国文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是顾实在东南大学讲学时编纂的讲义,该书虽以日本久保天随的《中国文学史》为底本改写而成,但在大体沿用其体例与内容的同时,能够将原作中汉学的“他者”视角置换为国学的“本位”视角,解释、纠正原作对中国文学的误读与偏见,强调中国文学有独特的传统与价值。遗憾的是,随着新文化阵营在文学史阵地的后来居上,顾实被归为“学衡”一派,其文学史也被视作“贩自日本”的代表而被“估价”为“一团糟”,其学术价值被抹杀殆尽。事实上,以顾实为代表的早期学人,虽然失去了独立撰写本国文学史的先机,但他们在向日本“拿来”的同时,并未放弃对本国文学传统的探索。在应对国学古今转型与中西对接这一世纪难题时,他们给出的方案仍值得当下参考与借鉴。顾实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一位既有旧学根柢,又得西学熏育(旅日五载)的国学理论家与实践家,对国学国际化、文学科学化等问题有专门、深入的探讨,相关主张在其编撰的《中国文学史大纲》中也有体现。以此切入,可以给予顾实文学史以更公道的“估价”;以此为例,也有助于重新认识顾实等早期学人处理“拿来”的经验与贡献。
-
历史、文本与文学性段怀清 著,段怀清 编本书收入“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卷,以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师们的相关专题论文为基础,从中选辑三十余篇,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整特性、类型文学、文学史中的关键词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有影响的文学期刊流派现象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具体方向,基本上涵盖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并代表了当时学界在相关领域及课题方面所取得的*新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
-
中国商贾小说史邱绍雄 著《中国商贾小说史》旨在探寻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历史线索,探索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中国商贾小说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从小说这个角度发掘中国传统的商人文化。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来看,把中国商贾小说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进而创建中国商贾小说学,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因而不能忽略中国国情这个特定的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这个悠久的传统。中国商贾小说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生活,它所表现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意经验,具有鲜明的“儒商互补,理欲并重”的特色,这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传统,是我们今天发展商品经济难以拒绝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借鉴。
-
小洞风云中共小洞村委员会该书内容丰富,汇编全面,包括上下两册:上册分“风云篇”和“回忆篇”“文物篇”。“风云篇”以纪事本末的形式讲述小洞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成立“激鸣社”、党组织的成立、封江夺粮、抗租保佃、创常备队、“倒钟”始末、第三大队的成立、智取警所、公开大小搞武装斗争等,从中可以窥见小洞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精神、与敌对分子斗智斗勇的智慧、成立党组织和创立常备队的前瞻性和战略高度等精神气质。“回忆篇”则以口述史的形式对在世的革命前辈进行采访、记录,留下了重要的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再现了“风云篇”所记历史事件的细节,丰满了革命历史画卷,保留了历史当有的人文温度。“文物篇”从空间范畴(历史舞台)的角度简要记述了与革命史相关的历史建筑,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选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梁氏宗祠、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小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以实物的形式承载了这段不平凡的光辉岁月和革命历史记忆。 下册分“烈士篇”“人物篇”。以纪传体或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了约90位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单人立传的形式对每一个传主来说,叙事条理清晰,事件完整;借此加深了对小洞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精神的感悟。对于后来人铭记乡土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大有裨益。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李正栓,吴伟仁,吴晓梅《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自首版以来多次重印,畅销不衰,其所倡导的“史”“选”结合之编写方式成为同类教材的共同理念,进而成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通行的做法。为呼应新时代文学类课程的新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特推出第二版教材。在继承经典之外,第二版教材还有如下特色:1 力求完整呈现英国文学史全貌:在更新经典作家生平材料和作品选篇之外,增补现当代尤其是二战之后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增补一定数量的女性作家和作品。2 “史”“论”结合,加强理论储备:在文学作品赏析方面适当引入文艺批评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分析作品,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3 课后思考讨论,促进深入学习与思考:新增的课后思考讨论题从文学技巧分析到中外文学比较,多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思辨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
-
白话文学史胡适 著胡适是中国白话文学、“自由”文学、西方思想的领头人。《白话文学史》是其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本书以“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为引子,鲜明地展现了胡适对白话文学的认识,认为白话文学史即是中国文学史近年的文学革命在历史上的意义提倡白话文学,提出要用新文学代替旧文学,确立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统”地位,这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成为现代中国人思想交流的工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文学史发生学对话录杨义 著杨义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每十年转换一个方向,从当代文学到古代文学,都留下他思索的印迹。 《文学史发生学对话录》来自杨义给博士生上课的课堂实录,深入浅出,小叩大鸣,含金量相当高。师生对话中碰撞出来的新观点也是本书亮点。杨义具有非常宏阔的治学视野,各种材料随手拈来,一种思想游走的节奏暗含在书稿之中。 从古到今、由高雅而通俗、由汉族而少数民族,从“三大元典” (《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本对话录可谓是一部“极简中国文学史、学术史”,是杨义众多学术著作中极有特色的一本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