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咀华集刘西渭(李健吾)著《咀华集》是“新文学碑林”丛书之一。书中的作品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学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革新。这些作品内蕴丰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揭露腐朽势力,表达民族正义。本书以初版原创风貌与读者见面,内附原版封面与插图,显示了新文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本书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参考读本,为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个虽然陌生但却多彩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园地。
-
密云期风习小记胡风编著《文学与生活密云期风习小记》是“新文学碑林”丛书之一。书中的作品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学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革新。这些作品内蕴丰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揭露腐朽势力,表达民族正义。本书以初版原创风貌与读者见面,内附原版封面与插图,显示了新文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本书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参考读本,为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个虽然陌生但却多彩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园地。
-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黄宝文编著本字典分为正篇、前篇、后篇三部分。正篇收录24792个汉字字头;前篇包括:前篇(上),诗词今古韵,前篇(下),诗词曲律韵指南;后篇包括:后篇(上),字声今韵查韵表,后篇(下),字声今韵部首查字表。
-
性文学十讲孙琴安著本书主要是探讨性在文学中的表现,作者以一种客观、科学、公正的态度阐明了性描写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世界文学经典百科楚风主编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持忧虑态度。的确,遭受在的中学生对中外优秀的文化知道得太少了,文学感受力日益下降,语言能力贫乏,知识面越来越窄!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追星”,只知流行歌坛的“天王”“天后”,却不知伟大的屈原、杜甫、雨果、托尔斯泰……,这不能不说是现今中学生文化素质的缺憾。最近教育部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向初、高中学生开列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30部,并由专业而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6部,作为“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此举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们普及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为他们走进灿烂辉煌的文学殿堂指示一条门径。为适合青少年读者的特点,本书的选材力求新颖丰富,设问做到通俗有趣,知识注意深浅适度,语言尽量生动活泼,使之成为饶有兴味的读物,让学生们从中汲取培养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养料和知识;同时,它又是内容丰富翔实的工具书,为青少年学生掌握相关课程,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辅助材料。
-
雾里看剑说水浒余丹著余丹同志的这部著作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水浒传》的成书、主要人物故事及其重要影响,作了介绍与评析。全书立足文本,生发开来,短章演述,主旨聚合,本事兼容体悟,体悟美化本事,用语清新灵活,动笔行云流水,又有一种理智的情感流动始终,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如饮醇醪。
-
世纪论语贺雄飞编本丛书推出的第一批名刊为《博览群书》、《天涯》、《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艺争鸣》、《黄河》、《书屋》、《百年潮》等八本优秀人文社科期刊。这些刊物在纷扰的世纪末,卓尔不群,各具风格,拥有稳定的读者群,深受大学生和人文知识分子的喜爱。阅读它们,等于站在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件界和文学界的前沿。书中所收文章均为编者精心筛选的佳作,内容隽永经典,作者不是大家就是新锐,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焦氏易林诗学阐释焦延寿著;陈良运著编辑推荐:本书上编为《诗选》,是自有斯书以来,第一部选、注、释齐备的选本,分辑别类,便于广大读者对这部“中国文学史之遗珠”阅读、鉴赏。中编为十篇专题论文,着重于《焦氏易林》四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的“第一”与开拓性意义展开阐述。下编以四篇考证文章,确认《焦氏易林》作者是西汉的焦延寿,不可能是王莽至东汉刘秀时代的崔篆。
-
突发的思想交锋惠西平 主编今年秋天,青年学者李建军先生自京返秦,在一次会议间隙发表言论,对陕西文坛,特别是对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作了空前尖锐的批评,随之他的言论受到反批评,而反批评则又遭遇了批评。这些批评开始只局限于陕西,不过由于浪很大,不久便漫流到陕西之外的地方去了。现在,把这种种文章去粗取精,编辑为集,便是这本书了。实际上发生在陕西的批评,是20世纪末在中国展开的几次批评的延续,所以提供那几次批评的资料作为一个背景,应该是有理由的,它当然还为这本书增加了学理的深度。本书内容全面,尖锐深刻,具有较高的学理深度,颇值得一读。
-
革命审美解构余虹 著在理清了有关现代性的上述思路之后,我们再回到余虹的《革命·审美·解构》一书。我觉得该书的基本思路与上述思路可谓不谋而合,而且,可以说,上述思路的终点,正是余虹写作本书的逻辑起点,即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内在冲突来考察、阐释、说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复杂的演进历程。余虹的基本思路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梁启超为起点的现代工具主义与以王国维发端的现代审美主义及其冲突。这种现代性冲突的历史大致是:第一,学术化时期:从晚清的学术争论到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文学革命论与文学自主论)。第二,政治化时期:五四后到80年代末,第一阶段五四后到文革是现代工具理论主义借助政治权力上升到独尊地位并排斥打击现代审美主义,理论上经历了“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三大革命现实主义的形态和话语。第二阶段文革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现代审美主义借政治宽松时期全面复兴并在学术思想上压倒了现代工具主义。第三,90年代以来,是现代性冲突转化为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解构与再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