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蒂姆-温顿小说中的去殖民化主题研究侯飞本书为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专著。以当代澳大利亚文坛著名作家蒂姆·温顿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的殖民与去殖民化问题。作为后殖民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经济、文化、政治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温顿小说所展现的对殖民与去殖民化问题的思考。温顿认为: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以掠夺和剥削为基础,带有浓烈的经济殖民特征;澳大利亚白人并没有完全认同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而是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欧洲主流文化的依附、对殖民前爱尔兰文化的亲近以及对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矛盾与纠结;当代澳大利亚政治依然具有明显的殖民特征,具体表现为白人统治阶级对于底层白人、亚裔移民和土著人的监视与控制;澳大利亚白人还没有实现心理独立,还不能够平和坦然、不卑不亢地生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
域外视角裴梦苏本书以域外《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为研究对象,兼顾与之有关的其他类型文献,研究《康熙字典》在海外流传途径,努力阐明《康熙字典》对域外汉外辞书发展所产生的系列影响,区分汉字文化圈内外,重点分析《康熙字典》在日、韩以及欧美等国家的发展情况,勾画出《康熙字典》系辞书域外发展相对完整的脉络与谱系。这不仅对于完善我国的辞书发展史研究,而且对于汉语史、海外汉学史以及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也是有益的补充。
-
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考辩禹建湘著网络文学批评的关键性问题是从理论上探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要涵盖哪些内容,探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的相关路径与内在逻辑。诸如数字技术所催生的网络文学之于传统文学究竟增添了哪些新的质素?网络时代的文学评价活动又经历了怎样的机制转型?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可能性与路径是怎样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考辨,就是要梳理网络文学批评的所有成果,揭示批评界究竟完成哪些既定的理论目标,是否回答了网络文学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从而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多元化。
-
犹太人流亡上海1933—1950庄玮当纳粹德国的阴影开始笼罩欧洲时,数万名中欧犹太难民历经千辛万苦逃往上海,在这座东方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本书收集了有关犹太人流亡上海的各类文学作品,例如自传、回忆录、自传体文学、小说、日记等,展现了该历史事件的文学记忆史,再现了他们在面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时遇到的重重困难,反映出近代上海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境况,同时也窥视了两个民族在逆境中的社会变迁。
-
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陈斐辑 著,程毅中 题签《唐诗三体家法》是南宋周弼以“诗法”为中心编辑的一部唐诗选本,选诗偏重中晚唐诗。该选本产生后,在中国乃至日本、朝鲜、韩国等汉文化圈影响极大。《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 评》是《唐诗三体家法》的第一次点校、考证和汇评,以台湾藏元刊本为底本,参校众本,精心校勘,考证诗作,全面汇辑流传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评注,并增加了详实的补注,集注集 评,从而为学界提供一个完善、全面、精审的“定本”,为从文学批评史角度研究唐诗的传承与接受,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
海洋文化对明清小说的影响研究蔡亚平海洋文化对明清小说产生了广泛而多元的影响,既影响其题材选择,又影响其叙事模式、风格、艺术表现等。浩渺的海洋在小说中展现出海天无际、怀珍藏宝、涵容万族、真幻交织的艺术世界。对该论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研究明清小说,另一方面也可为中国海洋文化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和一种视角。
-
重构鲁迅和延安文学袁盛勇 著本书为“奔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之一种。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多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有启蒙创新之情怀;在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文学理念、价值理想、人文诉求等各方面也呈现出相似的代际特征。经过长期积累与历练,不少学者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有的甚至做出了对学科发展具有突破性价值的成果。总体上看,这批学者在即将知天命之年,开始步入富有创造力的学术黄金期。本丛书正是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态势之判断,对这批学者的学术探索进行主动呼应与支持。鲁迅和延安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领域,至今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书力图在大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下探究鲁迅思想、鲁迅文学和延安文学的形成、发展与特质及其在与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发生互动关系时的流变与作用。主要对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和传统文化意识、科学思想认知,对鲁迅作为文化自觉的先驱者的特色及其局限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延安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延安文学创作中集体创作方式与民间的关系、延安文学观念中的悲喜剧意识嬗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上述内容对重新认知鲁迅和延安文学具有重要作用。
-
叙事学研究舒凌鸿,王浩 主编云南大学的叙事学研究,自1997年开设叙事学课程及进行相关研究以来,几乎与中国叙事学研究同生共长。本书汇集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20位研究者的论文,涵盖叙事学理论问题探讨、具体文本的叙事阐释与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在不同学科领域内的延伸与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叙事理论探讨、中外文学作品叙事学研究以及民族学、民间文学、电影叙事和图像叙事研究等跨学科研究,呈现云南大学叙事学科发展多元面向的成果。
-
语言与时间的交织戴登云本书是对耶鲁学派的思想史研究。其目的不是对耶鲁学派作对象化的梳理和引介,而是将耶鲁学派文论的范式特征、语言论直观和时间诗学洞见放到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背景中,去考察其形而上学的价值。耶鲁学派所发现的书写的双重性、语言三维与时间三矢的错综复杂的交互发生机制,不仅为化解各种形而上学的疑难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而且初步地开创出了一种发生哲学和生成诗学。在修辞性表达、语言论直观、时间哲学直观等层面,耶鲁学派文论与中国思想、中国文论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互文性。把握住这一互文性,将为汉语形态的发生哲学和生成诗学建构打开一扇富于启迪的侧门。
-
鼓楼新悦 寂静的旷野(英)雷诺·温恩 著在前作《盐之路》中,雷诺与丈夫茂斯因友人的背叛失去家园,而此时茂斯又身患绝症。绝境中二人决定进行一场无畏的徒步旅行,在行进中茂斯的健康状况得以改善,二人在异乡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然而,二人新生活充满着挑战:当雷诺的母亲中风入院,命悬一线,作为女儿的雷诺应选择全力抢救还是姑息治疗?身患退行性疾病、一度无法自理的茂斯是勉力完成学业还是就此放弃?面对突如其来的馈赠,遭遇背叛、流离失所的夫妻二人是否有仍勇气再度信任他人,接受陌生人的好意?雷诺又如何敞开心扉,用纸笔与茂斯的疾病抗衡,挽救丈夫的记忆?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雷诺与茂斯勇敢地拥抱属于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