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媒介思维的谱系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丹尼尔-伊尔冈,佛洛里安·哈德勒本书记录了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在其主持的媒介思维谱系论坛上与欧洲多位著名学者的对谈以及延伸的思考。对谈的主题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主导地位到视频实验主义以及声音媒介研究,再到拓展的图像概念;从控制论、技术哲学到信息科学和其他符号机器实验;从美学、艺术到思辨的技术乌托邦和网络激进主义,再到对媒介的扩展解释学,触及了媒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为媒介理论研究提供了考古学的新视角。
-
愤怒的囚徒阿伦·贝克 著我们为什么会由爱生恨? 恐怖主义和群体偏见有何共同之处?如何理解历史上的大屠杀与大规模战争?人类内心的“怪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我们如何激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今天的世界仍然充满暴力、冲突与危险,从个体到集体,从人际冲突到民族仇恨、国家战争,在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冲突与暴力背后,有一个共性的心理认知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一代心理学巨匠、世界著名精神病学家阿伦·贝克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洞见。贝克先生站在人类认知发生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愤怒是怎样形成又为何会失控的问题,立意深远地分析了当群体被仇恨与愤怒裹挟时会产生的暴力、冲突乃至战争,并结合心理学中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与经验,给出了个人和集体减少冲突、暴力、仇恨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囊括个人案例的认知侧写,还通过对宏观历史事件的旁征博引,为我们谱写了一部“匹夫之怒”如何上升至战火纷飞的心理史诗,帮助我们发现并善用人性中光明与善良的一面,放大理性思考的力量,给自己、他人以及世界更多宽容,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舒晋瑜本书是《中华读书报》著名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11届41位茅奖获得者的访谈录。从对首届茅奖获得者之一李国文的访谈,到对第11届茅奖获得者,包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茅奖作家莫言的访谈均收录书中,还收录了历届茅奖评委的访谈。全书以文学创作为访谈主体,将茅奖作为切入点,从评奖与得奖两个角度透析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证,呈现了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
-
苦闷的象征[日]厨川白村 著,鲁迅 译,陈智仁 编校《苦闷的象征》是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作品,1924年由鲁迅先生译介到中国,并且用作自己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上课的教材。这是一部系统讲述人间苦与文艺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创作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创作就是造一个梦来治愈自己。第二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鉴赏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作品欣赏就是进入别人的梦来治愈自己。第三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对时代和环境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家是先知,文艺作品是启示。第四章溯源到原始人,讲述苦闷如何在原始人身上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创作的心境就是原始人面对无法控制的大自然时的心境。厨川白村将文艺作品的本质概括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即,苦闷的象征。本书以1929年日本改造社《厨川白村全集》第二卷为底本编校,并收录鲁迅初版引言和翻译手记。
-
情感时代金雯《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分为上、下两编,内容分别为18世纪情感观念研究和18世纪小说文本解读。本书重新定义了启蒙时代的根本特征,从“理性时代”的说法转移至“情感时代”;并从情感和内心的刻画以及私人社会形成的角度,对18世纪写实小说的兴起做出新的阐释。第一编的情感观念史梳理,为第二编的文学作品阐释建构一个坚实的语境,也使得著作同时体现了理论深度和专业文学解读的洞见,是一部学理性、深度和可读性兼备的人文思想著作。
-
鲤·严肃点!文学张悦然 主编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边界在逐渐消失,文学正变得越来越不“严肃”。《使女的故事》《别让我走》《2666》《我的天才女友》等在评论界获得不俗反响、又拥有广泛读者的“严肃小说”,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类型小说的方法和元素;反过来,雷蒙德·钱德勒、厄休拉·勒古恩、斯塔尼斯瓦夫·莱姆等 “类型小说”作家,似乎也正在挣脱其固有的标签,被迎入“严肃文学”的万神殿。 如何面对“严肃”与“类型”的这种交融?它是象征着娱乐文化入侵文学,还是代表着一股新的文学潮流?严肃文学对类型文学的借鉴,意味着活力,还是“堕落”?身为读者,应当如何看待这种交融,是提出“严肃点!文学”式的呵斥,还是继续沿着这个交叉点,享受这种交融带来的新体验?带着这些问题上路,《鲤》邀请数十位创作者一起讨论、思索,给出自己的观点或方法。这些文字也许无法提供最终的答案,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路标,为读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自行探索提供些许帮助。
-
当代学术·反抗绝望汪晖汪晖“鲁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首 次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
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陈斯鹏 著本书选取战国楚系简帛这一时代和地域都较为明确的语料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考察了楚系简帛中一字形对应一音义、一音义对应一字形、一字形表多音义、一音义用多字形等字词对应关系,分析了楚系简帛中字形的习用读法和音义的习用字形,以及字形与音义对应关系中的内部差异、代偿与分工、专造字等现象。研究建立在大量字形、音义个案的穷尽性调查基础之上,尤其注重高频字形的读法和常用词、基本词的用字考察,较为清晰地呈现了楚系简帛字词关系的主要特点。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深入进行汉语断代分域语料字词关系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文字学理论探索和疑难字词考释等方面均有不少创获。初版十余年来广受好评,曾入选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先后荣获罗常培语言学奖一等奖(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2014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2019年)。此次修订再版,除订正初版中的个别疏误外,以按语形式对一些新材料、新认识等作了补充说明,并编制字词和术语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书后另附作者近年新作论文三篇,对新出清华简中若干重要字词关系进行了考辨。
-
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写;王红,周啸天 主编《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印,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中国文学》为古代文学专业用书,故采用繁体出版。
-
中国文学·明清卷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写;谢谦 主编《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印,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中国文学》为古代文学专业用书,故采用繁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