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劳伦斯小说的伦理维度研究白雪花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题材选择、语言运用、思想深度以及文体独创性等方面所展现的天赋,一直备受赞誉。文学批评家利维斯认为劳伦斯的创作体现出一种道德层面的严肃性,将其与奥斯汀等小说家共同纳入英国文学传统的体系之中。本书着重分析劳伦斯的主要小说作品,探究其中的伦理维度,勾勒劳伦斯创作整体有关伦理问题的思考脉络。同时,以巴塔耶、列维纳斯、南希等当代思想家的关键概念为框架呈现并阐释劳伦斯小说中的伦理建构变化,及其中所体现的当代性,以此丰富劳伦斯作品的思想性研究,促进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
物之想象程心本书选取六位美国经典作家1880年到1920年间发表的小说为研究样本,以新物质主义研究为研究背景,以“物的表征”和“物的轨迹”为主线,系统梳理和提炼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物质性问题,观照人与物特殊关系的产生、发展、转变,乃至终结,致力于重新思考在美国社会的转折点上,美国文学如何再现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对立与依存。关于物的书写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多聚焦单个作家和特定的物,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这一转折期美国文学中物和物质性的整体研究,也没有在叙事格调的层面将其作为时代精神的触突,从文化历史和文本细读的联系中去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的特点即汲取前人研究的经验,以“物我之间”为研究主题,目的是进一步揭示在美国社会的转折点上,文学作品中不断扩大的、复杂的、丰富的物质世界,展现物的力量、活力和不确定性。
-
祝鸿熹文集祝鸿熹本书为《浙大学派语言学丛书》之一,包括《祝鸿熹汉语论集》、《古汉语常用字词新解百题》、《古代汉语三百题》三种。其中《祝鸿熹汉语论集》为语言文字学方面有重要影响的论文结集,主要收录祝鸿熹先生1970年代末以后发表的论文,酌收若干篇普及性学术文章;《古汉语常用字词新解百题》是古汉语普及读物,从古汉语常用语词的辨识、解析入手,联系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熔学术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代汉语三百题》亦是古汉语普及读物,以问答形式介绍古代汉语的诸多基本知识,为学习古代汉语提示要点、解释疑点、辨析难点,并提供学习方法。
-
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赖大仁 著本书系统性研究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以及它在当代文论变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涉及文学本质论等当代文论基本问题、文化研究转向等前沿性理论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问题、当代文论学科反思与理论重建问题等方面的观念嬗变与创新的理论探讨。
-
诗与哲学之间冯庆本书是一部以“文学理论”这一学术现象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史著作,旨在通过批判性审视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文学理论”诸学术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与偏差,从而探寻一条重返文明传统、立足自身经验的“理论”之路。本书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思想史中的‘文学理论’”,第二编为“言语的力度和尺度”,第三编为“古典感觉与现代问题”。
-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泓峻 著本书以历史细节为依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过程中,本土的传统文学观念、美学精神、哲学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些重要命题及一些重要理论家的文论思想产生的影响。此项研究既是在一个特定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探讨,同时也意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很早就引起关注不同,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关注较晚,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的研究更加薄弱。本书作者长期关注这一问题,之前曾发表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的提出,作者的这项研究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邵宁宁 著本书在古今文学通变的视野上,依次论述:作为人类普遍生存经验的“失乐园”;古典中国的家园世界及其生活伦理;现代化境遇与传统生活诗意的消解;城市化与文明秩序的重建;乌托邦精神与新世纪家园伦理等课题。本书力图在清晰区分家园概念不同所指的前提下,抓住历史的主要环节,简要勾勒中国家园意识由古及今的演变轨迹;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对象,深入剖析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在一系列涉及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上所面对的复杂境遇及其精神探寻,尝试为更进一步从精神史的深度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开辟新的学术空间和意义视野。
-
民国侦探小说史论战玉冰 著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尝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现代价值内涵与自身形式规定性,即为“论”的阐释,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
文体观念与文学教育黄春黎 著本书立足于文体的体制规范、风格特征与功能意义,结合不同文体形成、嬗变的历史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文学教育的若干现象,以不同文体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各体文学文本的教育方式。侧重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兼及儿童文学,在继承传统文体学理论基础上,借鉴西方文体学理论,按照古典散文、古诗词、古典小说以及现当代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分类,将文体学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阐发文体观念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
文心雕龙注刘勰 著,范文澜 注《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密的一部古典文学批评名著。书凡十卷五十篇,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总论(一至四篇),二、文体论(五至二十五篇),三、创作论(二十六至四十三篇),四、鉴赏篇(四十四至四十九篇);而以自序性的《序志》一篇为第五十篇,总结全书。其体大思精、“文苑之学,寡二少双”,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鲁迅认为,“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校注本《文心雕龙》,作为人文社黄皮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中的代表之作,堪称《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后人研究《文心雕龙》的进阶之作。此次以简体横排的形式再版,将为读者带来更方便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