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心夏丏尊、叶圣陶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共同撰写,作品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心》以故事的题材将语文的知识串联起来,故事的情节自然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生涩的语文知识领悟消化,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语文方法和技巧的蒙书。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从《诗》学到诗学黄贞权 著21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开始对《毛诗正义》的诗学、美学思想备加关注,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有方兴未艾之势。孔颖主撰的《毛诗正义》蕴含极深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矿藏,正等着我们去发掘和开采。对《毛诗正义》——中国经典注疏进行个案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阐释理论和批评方法。发掘中国对《诗经》的阐释、接受、推崇过程中所产生的诗学、美学理论话语,可以发现《诗》学到诗学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嬗变和《诗》学阐释范式。因此,本书通过中西比较、互证,把宏观的《诗经》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接受、嬗变与微观的《诗经》阐释文本相结合,在不陷入西方理论圈套下,对中国文论、美学话语进行精析。既对不同时代《诗经》阐释的文献进行梳理、廓清,又富于理论的深层阐释和归纳,从而揭示出《诗》学到诗学转变的文学活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层峦叠嶂 深不见底乐黛云本书属于“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丛书系列。本书精选其36篇作品,涵盖了乐黛云为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也系统的展示了她的学术历程。经过选编整理,按照内容的方向分为三辑。辑 比较文学理论、历史与现状:对国内外比较文学的起源、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展示;第二辑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前一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文化比较落脚到中西的对比上,细化了诸多不同,也对一些具体问题作了深入论证,并提出了文化和文明如何在比较和不同中共存,以及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对策;第三辑 文化评论、现代文学研究及其他,该辑主要收录的是乐黛云早期的一些文学研究论述,更多的是从国内的文学作品出发,让我们看到了她之后得以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厚积淀。通过三辑,乐黛云的主要学术成果和脉络,便清晰的得到了展示。可以说,本书的分辑和精选,是目前对其作品较为合理和新颖的一种分类。
-
鲁迅文学的内面张业松本书为作者在近年发表的鲁迅研究讲稿和学术论文基础上整理条贯而成的鲁迅研究专著,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在相关课题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前沿性。其中关于《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等经典作品的细读,关于《野草》《朝花夕拾》“整本书”及鲁迅文学的思想底色、经典价值、后续影响等难点问题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及文本细读的理论与方法的讨论等,都具有重新打开文本、激活领域、引领风气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将使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成就更为可见,对于引领新时代鲁迅文学阅读和普及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
宋代文学论丛程杰著《宋代文学论丛》一书是作者多年来较有分量的宋代文学领域相关学术论文的结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宋代诗文,重点是北宋诗文革新方面的论述,既有关于宋诗审美 意识、北宋诗文革新地域因素等方面的宏观梳理阐发,也有对“后西昆体”、北宋真宗与仁宗朝文人士风文风、范仲淹双重人格、南宋范成大“以笔记为诗”等不同个案问题的挖 掘考论。二是关于宋词,有对词倚声合乐相应文体特性的理论阐发,也有对秦观、姜夔词艺术特征的欣赏分析。三是对宋代文学、宋代诗歌、宋代散文不同层面创作情况的概述,以及 大学本科宋辽金文学课程内容的纲目概要。语言流畅,见解独到,内容颇具启发性,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较高,对深入了解与研究宋代文学很有助益。
-
纯粹·张爱玲十五讲张均 著《张爱玲十五讲》(修订版)是一部系统研究张爱玲之作,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家族、记忆与现实,叙事的哲学与形态,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文学史与经典化。作者注重学术史与论证逻辑,以张爱玲的作品以及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了成长经历、感情生活、家庭背景等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影响,研究了文字中的意象、服饰、色彩具有的象征意义等,得出张爱玲是一个物质主义的虚无主义者这一结论。
-
现代诗歌的自由法则黎志敏 著书稿主要研究现代自由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学理基础,着重探讨其创新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书稿分为三部分。部分是“理论基础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厘清现代诗歌的精神所在;从哲学层面探讨了现代自由诗歌“形式—内容”的边界的“流动性”特征,阐明了现代自由诗歌的创新具有“理论主导”的鲜明特征。后证明了现代诗歌的“创新”精神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人类智性与感性能力的深度拓展。第二部分选取英美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即狄金森、伯恩斯坦和蒲龄恩,具体地阐明现代诗歌的创新精神在诗学理论以及诗歌实践中的体现。第三部分是“中西现代诗歌的交融与发展”,阐明中西诗歌在各个方面互相影响所产生的创新效果,并且指出有可能通过互相借鉴而继续产生创新成果的相关领域。重点探讨了现代自由诗歌的“理性”精神,提出现代自由诗歌应该倡导“理性的情感”。同时指出中国现代诗歌相应地主张的是多元并蓄的开放式发展策略,指出在当前倡导西方“内省”诗学能够丰富中国诗歌的内涵,促进中国现代诗歌乃至中国现代文化在理性层面的深度拓展。
-
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印度] 婆罗多牟尼 等 著,金克木 译梵语经典文学理论摘译“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下至二十世纪初,系各历史时期及流派代表性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二十世纪以前文艺理论作品的精华,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丛书曾列入“七五”“八五”出版计划,受到我国文化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满足文艺理论界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对这套丛书的选题进行调整和充实,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予以继续出版。《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摘译了五本梵语文学理论著作。《舞论》是现存的古印度早的系统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二世纪,论述了戏剧演出的各方面。《诗镜》是古代印度同类书中现存早的两部之一,实际是一本作诗手册。《韵光》是大约九世纪的作品,系统创立了关于“诗的灵魂”的理论。《诗光》大约诞生于诗论盛极将衰的十一世纪,而它也被看作古典诗论的总结。《文镜》是十四世纪的著作,是古代印度文学理论中后期的综合论著。
-
尔雅郭注二种[清] 陈玉澍撰 著,[晋] 郭璞 注尔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重要语言文字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辞书之祖”,后世儒生多以其为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因其地位重要,历代不乏为其释注者,其中尤以晋代郭璞《尔雅注》最为后世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稡旧说”,“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是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尔雅》注本。《蛾术丛书》今择取《天禄琳琅丛书》景印《宋监本尔雅郭注》(民国二十年刊,1931)、日本羽泽石经山房《景宋本尔雅》(日本天保年间刊,1830—1844)两种,并附录清代陈玉澍《尔雅释例》(民国十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铅印本,1921)一种,合三种为一书,刊印行世,以饷学林!
-
野地里的呐喊向叶平 著梅娘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颇具个性的一位女作家,与张爱玲并称为“南玲北梅”。本书以梅娘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文本细读、史料搜集,梳理了梅娘的生平与创作情况,重点对其小说的思想内涵、叙事话语、艺术视角进行分析,探究其散文的社会主体性建构与个人主体性建构,阐述其书信的家国情怀、女性意识、文学思想及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与美学价值。全书是对梅娘其人其文较为全景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