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写;王红,周啸天 主编《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印,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中国文学》为古代文学专业用书,故采用繁体出版。
-
中国文学·明清卷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写;谢谦 主编《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印,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中国文学》为古代文学专业用书,故采用繁体出版。
-
中国文学·先秦两汉卷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写;刘黎明 主编《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印,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中国文学》为古代文学专业用书,故采用繁体出版。
-
诗心缘事董乃斌 著“中国诗歌叙事传统”首倡者董乃斌先生的精心之作,致力于发掘被抒情传统遮蔽的叙事传统,构建文学史抒叙双线并贯的范式。作为“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的首卷,开宗明义,缕叙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现状,直指中国诗歌“抒情传统唯一独尊说”的偏谬之处。并以此为基石,以大量中国古典诗歌(如《诗经》、李杜诗)为实例,结合历代文论诗评,解析诗中蕴含的叙事成分及价值。以15个关键词,陈说从叙事角度研究中国诗歌的必要性和意义;融贯文献与中西理论,有力反拨“抒情传统唯一独尊说”,将长期被忽视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从幕后推至台前,建构中国诗歌抒叙互竞互促、双线并行的发展脉络。
-
把大学彻底说明白张源本书以《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为底本,按照道、德、仁、义、礼的章法以及唯公无私、唯用无我、唯道无物的逻辑,将《大学》的篇章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并以列提纲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对《大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把《大学》的微言大义讲透彻、讲明白,颇具新意和创见。
-
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张柠本书主要介绍1949—1965年间中国大陆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是作者在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过程中大量积累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本书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种特殊的文学环境之中文学叙事模式、抒情风格等文学形式和文体学的形成机制。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全书材料丰富,史论结合,并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注释,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添加了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了解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络。
-
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国]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象征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本书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等。
-
符号学理论[意大利]翁贝托·埃科《符号学理论》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理论代表作,成功构建了一般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是继索绪尔和皮尔士之后的权威符号学论著,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全书共分五章,分别阐述了符号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及理论体系,对“符码理论”“符号生产理论”等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本书为理论界提供了一般符号学的经典理论,而埃科一生的研究和创作道路,无疑是体现符号学与写作,乃至文学理论与写作之间关系的最佳例证。
-
鲁迅忧思录孙郁本书为现代文学研究专著,是事业部学术品牌“稷下文库”文学类丛第一辑中的一种。全书列十五个专题,勾画了现代中国的大背景下鲁迅的不同侧面: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等等。书稿涉及鲁迅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文学创作、翻译活动、审美取向、研究近况等多个方面,以具体的文献资料、历史细节及文本分析,在现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呈现鲁迅的精神形象和情怀担当,将中国百年风云凝结于一个人的命运苦旅,又围绕着鲁迅,折射出中国思想界一个世纪的变迁进程。与初版相较,本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增补,增加了“与幼小者之真言”“在被围剿中”“在‘思’与‘诗’之间”“理解鲁迅的方式”等篇,使得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对鲁迅精神肖像的塑造更加丰满。
-
《文心雕龙》与中外文论戚良德 主编; 戚良德 编本书的“龙学”论文均来自《中国文论》集刊1—9辑,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仍可说是“龙学”近几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十年来的“龙学”进步,其大趋势体现在研究视野的扩大和更具包容性,随着研究主体的更新换代,“龙学”已经不仅仅是研究《文心雕龙》这本书的问题,而是初步显示出与古今中外的融会贯通,尽管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十分令人满意,但这一趋势是明显的;这正是“龙学”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当然也是编选这样一本论集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