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学复兴十年
作者:毕光明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北京琼版图书经销部
出版时间:2004-09-01
ISBN:9787805908489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纯文学的角度,对以“新时期文学”为重点的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多层面的研究,包括带有文学史性质的对文学现象、思潮的评述,当代作家、批评家的专题研究,以及对当代某些重要文学文本的解读、阐释。全景描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凸显了将历史批判、人性剖析与艺术想象、形式创造融为一体的文学理想,论证了纯文学以想象性的内心生活证明人的自我生成本质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确证人类精神价值与推动语言艺术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文学评论研究中价值判断的可能性。作者在对体现思潮变迁的文本细读上着力甚多,引发不少精辟的见解,体现出宏阔的文学史眼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以及从文本出发的严谨学风。
作者简介
毕光明,湖北浠水人。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年会常务理事,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专著《文学复兴十年》,论文《编著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字》和《从“伤痕”到“反思”》等,分别获海南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和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姜岚,女,湖北浠水人,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曾参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词典》、《新编中国当代文学》等书的编写,发表论文若干。
目录
序洪子诚
前言
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
人的文学:从“伤痕”到“反思”
新诗潮: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
北岛和他的诗歌
朦胧诗实验诗代表作解读
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
以仁爱体知厄境中的生命——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槲树》解读
恪守天职——论杜红的诗歌创作
现代诗的虚拟性与真实性例说
《红高粱》的历史哲学
《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
洪峰小说性爱描写的意义
生命意识、责任感与人的觉醒——《太阳出世》解读
女性文学:人性表现的陷阱
隐蔽生活的诗性书写
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评盛可以的《手术》
弱者复仇的白日梦——评莫言的《月光斩》
存在感: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评陈希我的《我疼》
元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
小女人散文与五四小品文
小女人散文的文学意义
新时期文学人文精神的正体与变体
捍卫的代价——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
《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
矜持的芦苇:何其芳与《回答》
《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
《百合花》:故事的擦边性与文本生产的困境
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
“内圣外王”:《王蒙自述》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天使镜像:作为诗论家的程光炜
文学本体的多层建构——评杨春时本《文学概论》兼谈文学生态问题
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杼——《文学的本体世界》管窥
美丽而艰难的错动——胡燕怀小说论
生命与语言的辩证——李孟伦诗路片观
为了生命的重量——序《老屋的歌:史铁生创作论》
民族心史的检视——读《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
附 录
批评:寻找立足点——俄国形式主义摭谈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
《廊桥遗梦》:旷世情爱的双刃剑
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以中学语文教育为中心
后 记
前言
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
人的文学:从“伤痕”到“反思”
新诗潮: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
北岛和他的诗歌
朦胧诗实验诗代表作解读
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
以仁爱体知厄境中的生命——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槲树》解读
恪守天职——论杜红的诗歌创作
现代诗的虚拟性与真实性例说
《红高粱》的历史哲学
《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
洪峰小说性爱描写的意义
生命意识、责任感与人的觉醒——《太阳出世》解读
女性文学:人性表现的陷阱
隐蔽生活的诗性书写
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评盛可以的《手术》
弱者复仇的白日梦——评莫言的《月光斩》
存在感: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评陈希我的《我疼》
元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
小女人散文与五四小品文
小女人散文的文学意义
新时期文学人文精神的正体与变体
捍卫的代价——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
《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
矜持的芦苇:何其芳与《回答》
《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
《百合花》:故事的擦边性与文本生产的困境
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
“内圣外王”:《王蒙自述》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天使镜像:作为诗论家的程光炜
文学本体的多层建构——评杨春时本《文学概论》兼谈文学生态问题
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杼——《文学的本体世界》管窥
美丽而艰难的错动——胡燕怀小说论
生命与语言的辩证——李孟伦诗路片观
为了生命的重量——序《老屋的歌:史铁生创作论》
民族心史的检视——读《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
附 录
批评:寻找立足点——俄国形式主义摭谈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
《廊桥遗梦》:旷世情爱的双刃剑
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以中学语文教育为中心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