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政道与治道

政道与治道

作者:牟宗三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ISBN:9787563361335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力振孔孟学脉,以见内圣外王教之规模,且承之而进一步,以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事功与科学之问题。”本书作为“新外王三书”之一,牟宗三先生深味时代剧变之痛感,综合参照东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秉性以及发展轨迹,讨论了儒家有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以及法家的物化的治道,对中国现代化以及科学民主等亦予以持思,多处从思想深处默合其后知识界关注的诸多急切问题。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于1927年进入北大,先后师从张申府、熊十力诸先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教授。1960年到香港,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九龙新亚研究所教授。重要著作有:《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中国哲学的特质》、《生命的学问》、《名家与荀子》、《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康德的道德哲学》等,另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译注》。
目录
"新版序

第一章政道与治道
第一节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
第二节论世袭制之为政道
第三节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
第四节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
第五节“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
第二章论中国的治道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儒家的德化的治道
第三节道家的道化的治道
第四节法家的物化的治道
第三章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
第一节空无所有
第二节理性之运用表现
第三节理性之架构表现
第四节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
第四章论政治神话之根源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
第三节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
第五章论政治神话之形态
第一节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
第二节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
第六章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
第一节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
第二节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
第七章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
第一节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
第三节理性之内容的表现
第四节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
第八章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
甲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不足
第一节内容表现之妙处
第二节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
第三节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第四节“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含义:治者担负过重
第五节结语与附识
乙理性之外延的表现
第一节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
第二节“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
第三节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
第四节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
第五节外延表现之成就
第六节外延表现之不足
第七节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
第九章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
上篇顾、黄、王诸儒之理想第一节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
第二节《待访录》中之《原君》
第三节《待访录》中之《原法》
第四节《日知录》中之论“法制”
第五节《待访录》中之论“学校”
第六节《黄书》中之《原极》
第七节《黄书》中之《古仪》
第八节《日知录》中之论“藩镇”
第九节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
下篇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
序言
第一节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二节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十章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
序言
上篇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
第一节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资料摘录
第二节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
下篇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
引言综述同甫之大意
第一节生命之创造性
第二节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
第三节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
第四节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
第五节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
第六节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
第七节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
第八节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
第九节“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不足以言点化
第十节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
第十一节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
第十二节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
第十三节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
第十四节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
第十五节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合,生命与理性之统一
第十六节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绝不可轻忽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