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故事形态学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著,贾放 译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在当今文艺创作领域和书评领域依旧享有盛誉。在写作课越来越大众化的当下,是众多写作爱好者呼唤的经典参考书。《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部作品被20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学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
-
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赵立伟《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对古写本《尚书》异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总结了异文中隶古定古文的构形特点及形体演变通例,并选取部分典型字例进行详细疏证。全面收集了异文中的隶楷异体字形,并从简化、繁化、变异、混同四个方面对这些隶楷异体字作了详细讨论。将字形比对分析的成果与历代《尚书》文本及古注相互印证,用于评鉴历代文本校读和古注得失,并且对《尚书》文本的解读给出倾向性的意见。本书对《尚书》写本用字研究、传世古书用字研究和《尚书》文本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在时空机器中旅行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全球视野下的当代媒介理论”系列丛书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传播系系主任王鑫、学术发展部副主任丁凡担任主编,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多位教师参与了翻译及审校工作。德国知名媒介理论学者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建筑师及媒介理论家丹尼尔·里伯斯金、传播学者威廉·弗卢塞尔担任丛书顾问。本套丛书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当代媒介理论的思想、学派以及研究成果,致力于将经典、创新、前沿的媒介理论引入学者和公众视野,适用于对媒介理论研究、学科交叉及创新理论研究感兴趣的受众。本书是德国著名媒介理论家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的最新短篇媒介论集,是其首次在中国授权出版。本书以“时间一空间”概念为核心,以8篇媒介理论文章为主要内容,从跨学科、多领域视角切入,探讨了面向未来的媒介考古学的众多议题和可能性,包括扩展动画、前瞻性考古学、高级材料学、现代性、异托邦以及城市媒介等系列主题。本书适用于对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媒介理论及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学者与受众。
-
托尔斯泰论文艺(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陈燊 等译本书收入列夫·托尔斯泰的文艺论文二十篇,其中包括他关于《童年》《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创作感想,对莫泊桑、果戈理、契诃夫、莎士比亚等作家创作的评论,乃至对文学与艺术整体的深入思考,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
文学的故事约翰·梅西◎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学者、文学评论家约翰·梅西历时四年完成的文学史巨著,自20世纪20年代出版后曾一度风靡欧美,梅西因此享誉文坛。本书以时间为主轴,以故事的形式,分别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19世纪之前的欧洲文学、19世纪和当代文学这四个部分进行讲述,对几千年来影响世界的伟大文学家、重要的文学著作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述。作者用生动流畅的文笔,将文学史描绘得如诗如画。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入门的文学史纲。
-
存在学的新道路庞学铨、沈国琴本书是哈特曼著作的第一个汉语译本,收录哈特曼代表作品三篇,均关乎哈特曼的存在学重建工作。其中《存在学的新道路》最初发表于1942年,为哈特曼的晚期著作,综述了他的新存在学基本思想。另两篇也属哈特曼晚期的重要论文,从中可以简洁清晰地看出哈氏新存在学的思路、基本特征及其与旧存在学的区别。哈特曼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历任马堡大学、科隆大学、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教授,代表作多部,以“存在学三部曲”最值得关注,即《论存在学的奠基》《可能性与现实性》《实在世界的结构》。
-
万花为春马大勇清词史称“中兴”,“中兴”的实质是什么?纳兰性德是清词第一人吗?为什么说纳兰性德是近三百年影响最大的词人?陈维崧、朱彝尊为什么被称为一代词宗?为什么说顾贞观《金缕曲》是古今友情诗的绝唱?晚清第四大词话是哪一部?贺双卿是真实人物吗?清代第一女词人是谁? 本书是作者所开设的“清词研究”课程的课堂讲稿整理本,以严迪昌先生《清词史》为基本线索,参以作者的理解发挥,详细阐述了清词研究现状、清词“中兴”与其价值认识、清词发展的轨迹、清代女性词史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并对清初迄晚清数十家词人、数百首作品一一予以剖析,从而呈现出立体、完整、灿烂的清代词史景观。
-
媒介思维的谱系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丹尼尔-伊尔冈,佛洛里安·哈德勒本书记录了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在其主持的媒介思维谱系论坛上与欧洲多位著名学者的对谈以及延伸的思考。对谈的主题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主导地位到视频实验主义以及声音媒介研究,再到拓展的图像概念;从控制论、技术哲学到信息科学和其他符号机器实验;从美学、艺术到思辨的技术乌托邦和网络激进主义,再到对媒介的扩展解释学,触及了媒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为媒介理论研究提供了考古学的新视角。
-
愤怒的囚徒阿伦·贝克 著我们为什么会由爱生恨? 恐怖主义和群体偏见有何共同之处?如何理解历史上的大屠杀与大规模战争?人类内心的“怪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我们如何激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今天的世界仍然充满暴力、冲突与危险,从个体到集体,从人际冲突到民族仇恨、国家战争,在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冲突与暴力背后,有一个共性的心理认知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一代心理学巨匠、世界著名精神病学家阿伦·贝克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洞见。贝克先生站在人类认知发生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愤怒是怎样形成又为何会失控的问题,立意深远地分析了当群体被仇恨与愤怒裹挟时会产生的暴力、冲突乃至战争,并结合心理学中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与经验,给出了个人和集体减少冲突、暴力、仇恨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囊括个人案例的认知侧写,还通过对宏观历史事件的旁征博引,为我们谱写了一部“匹夫之怒”如何上升至战火纷飞的心理史诗,帮助我们发现并善用人性中光明与善良的一面,放大理性思考的力量,给自己、他人以及世界更多宽容,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舒晋瑜本书是《中华读书报》著名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11届41位茅奖获得者的访谈录。从对首届茅奖获得者之一李国文的访谈,到对第11届茅奖获得者,包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茅奖作家莫言的访谈均收录书中,还收录了历届茅奖评委的访谈。全书以文学创作为访谈主体,将茅奖作为切入点,从评奖与得奖两个角度透析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证,呈现了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