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民族性

中国民族性

作者:丁伟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ISBN:9787561335703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性”话题曾引起了数次学术界及民间的激烈论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将“民族性”作为“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本书选取的文字,有些出自鲁迅、张爱玲,钱钟书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杨等人狂傲尖锐又不失深刻之作,并有早期来华的英美法等国传教士的观察记录。这些都是对于中国人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处处真知灼见,当然在见仁见智中也不免剑走偏锋。随文还配以数百幅生动形象的老照片、漫画及古代绘画作品,使之更为直观、精彩。以本书讲述的“民族性”为切入点,读者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们国家与国人的缺憾与优势,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过往、把握现在与将来。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民族性》作者简介
目录
壹 中国人的“群”规则
毛泽东 中国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费正清 官僚主义的流弊
吴思 官僚集团的生存规则
古伯察 狡诈的中国人
孙中山 好道德与坏习气
梁启超 国民所缺之德与不知之识
杜威 不知个人权利为何物
梁漱溟 安分守己,抱残守缺
蒋中正 没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陶行知 无国民资格之国人
缪凤林 中国人之种种主义
吴自 中国人的伦理
张君劢 一切以人为主
杨懋春 传统本位的中国人
陈其南 深得暧昧之精髓
吴聪贤 农业大国的农民意识
钱钟书 死要面子活受罪
贰 中国人究竟有多少“劣根”?
鲁迅 百病缠身的中国人
老舍 文化之累
麦华陀 逆来顺受、生命力顽强的民族
史密斯 因缺乏时间观念而充满耐性
胡适 举国皆为“差不多”
朱希祖 维系香火与重男轻女
张君俊 萎靡不振之痼疾
劳德 矛盾重重的中国人
王造时 国民心理之根源
潘光旦 消极、自私、能力薄弱
费孝通 禁锢在小圈子里的国人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沈从文 中国人的病
朱自清 牢骚满腹的民族
梁实秋 公众场合的旁若无人
储安平 明争暗斗的中国人
叁 不讲“来世”的文明
胡适 苏格拉底精神
渡边秀方 天命思想与和平主义
庄泽宣 冷漠保守的中国人
牟宗三等 中国人之精神与智慧
项退结 倾向于实体、类比的思维
成中英 中国哲学的几个主义
文崇一 中国国民性格
钱穆 国人之天性
张岱年 不思改进,安于现状
李敖 积习难祛,因循守旧
张爱玲 虚无主义的中国人
丰子恺 客气与揩油
肆 中庸之道的“好歹”
林语堂 难以捉摸的中国人
约翰逊 压抑,但并不破坏
麦嘉温 君子之道
服部宇之吉 融汇与同化
杜亚泉 顺其自然的文明
贝施福 以拙取胜的民族
唐钺 崇尚快感与空谈
蔡元培 无往而不胜的中庸
季羡林 极难对付的知识分子
大谷孝太郎 自我归向“未发之中”
孙本文 贵执中,恶过度
伍 粘着的民族
李大钊 以静为本位的中国人
罗斯 内敛而松散的情绪
史密斯 走老路,最保险
沃纳 抱团,一种向内的结合
胡适 蒙住眼睛的自欺
罗素 消极抵抗的效力
龙应台 难以突破压力
勒津德 缓慢而缺乏创造激情
陆 中国社会的女性化
李敖 长久压抑的恶之源头
孙隆基 母胎化的社会
林语堂 近乎女性的心灵
麦嘉温 女性的依附地位
秋瑾 一生遭际,尽是不平
吴祖光 壮门面的贞节牌坊
陶泰忠 女性的地狱
高罗佩 女性之内的等级划分
聂绀弩 不容忽视的尊长之威
柒 南人北人的是是非非
利希霍芬 中国省人的性格特点
潘光旦 北中国与南中国
汪曾祺 南北五味
曹聚仁 曰东南、曰西北
张恨水 老北平的独特韵味
郁达夫 福建 杭州
林文询 成都人的嘴劲
沈从文 凤凰掠影
张爱玲 上海人之“通”
捌 “大中华”的价值和“架子”
利希霍芬 自大和老奸巨猾
冯友兰 既出世又入世的文明
辜鸿铭 东西文明的差异
史密斯 瞧不起外国人
中野美代子 不可改变的大中华意识
朱自清 万事求全
金庸 侠义精神的伸张
杨振宁 自卑与自大的情结
丁肇中 发扬新的格物致知精神
玖 “拆穿”西洋镜
费正清 科学发展的阻碍
汤因比与池田大作 中国乃是世界未来的希望
麦嘉温 思维抽象,缺乏理性
严复 好古而忽今带来的停滞
陈独秀 一盘散沙的民族
庄延龄 灵巧而缺乏道德感
胡适 物质与精神的辨别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