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新概念

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新概念

作者:冀振华 赵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ISBN:9787302128892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新概念》对近几年兴起的肿瘤治疗新观念、新技术进行了全面详尽地阐述,使其更加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对肺癌和肝癌的最新治疗观念进行阐述,使读者对这些新技术在治疗肺癌和肝癌中的综合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至第九章精选了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治疗新技术。各章节的撰写者都是在临床一线应用相关新技术治疗肿瘤的高年资医师,书中内容大部分是他们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体会,因此弥足珍贵。对每一种新技术都以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新技术治疗肿瘤提供较全面和实用的技术。《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新概念》可供临床各科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冀振华,1964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在第二军医大学获临床外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1995年起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肝胆外科副主任;2005年兼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附属南洋肿瘤医院及三环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2006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在肝胆胰腺外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近年来,在临床上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治疗方法,特别对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有较深刻的认识。现兼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在《中华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第一节肿瘤治疗方法及观念的演变
第二节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
一.局部与整体并重的原则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四.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原则
五.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六.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七.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第三节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模式
一.肿瘤常用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二.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模式
第四节肿瘤微创治疗的优势与现状
第五节肿瘤综合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第六节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一.肺癌多学科治疗的发展历史
二.肺癌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观念
三.肺癌综合治疗方案介绍
四.肺癌综合治疗展望及研究重点
第七节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一.肝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概念和方法
二.肝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肿瘤的热疗技术
第一节肿瘤的热疗技术概述
一.热疗简史与现状
二.热疗与测温方法
三.热疗的生物学效应
四.热疗的分类
五.热剂量学
六.热疗治疗计划
七.20年来中国临床热疗主要成绩
八.结语与展望
第二节微波热疗技术
一.概述
二.微波介入治疗肝癌
三.微波介入治疗肺癌
四.微波介入治疗肾肿瘤
五.微波介入治疗骨肿瘤
六.脑胶质瘤术中微波热疗和近距离放疗
第三节射频消融技术
一.概述
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三.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四.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
五.射频消融治疗胃肠道肿瘤
六.射频消融治疗肾肿瘤
七.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
八.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肿瘤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第四节肿瘤无创射频热疗技术
一.概述
二.热疗的生物学基础
三.热疗治疗肿瘤的机制
四.射频热疗技术
五.无创射频热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六.无创射频热疗的操作规程
七.无创射频热疗的治疗效果
八.热疗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九.热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或并发症
十.肿瘤无创射频热疗技术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
一.超声物理特性
二.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原理
三.温度无创监测方法
四.疗效评价方法
五.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构成
六.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
七.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第三章肿瘤的氩氦冷冻治疗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低温治疗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肿瘤超低温治疗的临床进展
三.氦气热效应在超低温治疗技术中的应用
第二节氩氦微创靶向治疗系统
一.设备安装使用及功能测试
二.操作注意事项
第三节氩氦微创靶向治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超低温杀伤癌细胞的生物学机制
二.氩氦刀靶向治疗的血管栓塞效应
三.氩氦刀靶向治疗联合局部药物治疗
四.超低温靶向治疗对抗肿瘤免疫的调控作用
第四节氩氦刀靶向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氩氦刀靶向治疗肿瘤的途径
二.氩氦刀靶向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B超和CT在氩氦刀微创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一.B超引导肿瘤冷冻切除术的进展
二.CT在氩氦刀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第六节氩氦刀靶向治疗脑肿瘤
一.氩氦刀治疗脑肿瘤的适应证
二.立体定向钻颅氩氦靶向冷冻治疗
三.氩氦靶向冷冻联合等体积切除
四.氩氦刀在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优势
五.氩氦刀靶向治疗脑肿瘤的展望
第七节氩氦刀治疗头颈部肿瘤
一.氩氦靶向治疗甲状腺癌
二.氩氦刀手术联合靶向治疗喉癌
三.氩氦刀靶向治疗上颌窦癌
第八节氩氦刀微创靶向治疗肺癌
一.肺癌治疗的临床进展
二.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
三.X线透视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
四.手术联合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
五.B超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
六.胸腔镜引导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肺癌
七.氩氦刀治疗肺癌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节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
一.B超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
二.CT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
三.腹腔镜引导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
四.术中直视下B超引导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
五.术后反应及处理
六.疗效评价
七.影响氩氦刀疗效的因素
第十节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胰腺和胆囊肿瘤
一.胰腺.胆囊肿瘤的治疗进展
二.术中氩氦靶向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三.腹腔镜引导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四.手术联合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胆囊癌
第十一节氩氦刀在肾及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氩氦刀靶向治疗肾癌
二.氩氦刀靶向治疗肾上腺肿瘤
第十二节氩氦刀在部分盆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
二.术中直视下氩氦刀靶向治疗盆腔肿瘤
三.氩氦刀靶向治疗卵巢肿瘤
第十三节手术联合氩氦刀治疗腹膜后肿瘤
一.手术联合氩氦刀治疗腹膜后肿瘤的病例选择及方法
二.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三.术后评价及随访
四.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五.影响疗效的因素
第十四节氩氦刀治疗表浅组织肿瘤及血管瘤
一.氩氦刀治疗表浅组织肿瘤
二.氩氦刀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三.氩氦刀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五节氩氦刀靶向治疗前列腺癌
一.氩氦刀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的病例选择及方法
二.术后处理
三.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四.疗效评价
第十六节氩氦刀治疗室的管理
一.手术前检查
二.建立氩氦刀手术室的管理规范
三.氩氦刀手术物品的配备
四.氩氦刀手术室及物品消毒
第四章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
二.原理
第二节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器械和方法
一.器械
二.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三.选择/超选择性插管技术
四.药物灌注方法
五.肿瘤的栓塞技术
第三节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
一.化疗药物的分类
二.常用化疗药物
三.栓塞剂的分类
四.常用栓塞剂
第四节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五节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一.术前准备
二.术后处理
第六节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和并发症
一.疗效的判定
二.毒副反应及并发症
第七节各部位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一.肝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二.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三.胰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四.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五.肾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六.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
七.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
第五章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
第一节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
一.概述
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适形及调强的概念
三.适形及调强放疗的设备
四.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
五.适形及调强放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六.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技术优势
七.适形及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八.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九.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实践
十.不同部位肿瘤的适形放射治疗
十一.适形及调强放疗的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十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展望
第二节质子治疗技术
一.质子治疗技术的发展背景
二.质子束的物理.生物学特性
三.质子治疗主要专用设备
四.质子治疗技术的分类
五.质子治疗的适应证
六.质子治疗的疗效
七.质子治疗技术展望
第三节近距离放射治疗
一.概述
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
四.后装治疗机简介
五.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布源规则
六.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模式
七.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八.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九.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
第四节颅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技术
一.概述
二.伽玛刀的结构.治疗原理和治疗过程
三.伽玛刀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全身伽玛刀治疗技术
一.概述
二.全身伽玛刀的物理学知识
三.立体定向伽玛刀射线体部治疗系统
四.全身伽玛刀的治疗.工作及定位原理
五.制订治疗计划的原则
六.治疗计划的评估
七.全身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的原则
八.全身伽玛刀的适应证
九.伽玛刀治疗的禁忌证
十.全身伽玛刀的治疗过程
十一.全身伽玛刀的治疗效果
十二.常见肿瘤的伽玛刀治疗及效果
十三.全身伽玛刀的优势
十四.全身伽玛刀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十五.全身伽玛刀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
十六.伽玛刀治疗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十七.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
十八.伽玛刀治疗的前景
第六章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光动力治疗的机制
二.光动力治疗系统
第二节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一.光动力治疗的适应证
二.光动力治疗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三.Photofrin-PDT不同部位肿瘤的治疗参数
四.光动力治疗的缺点和克服方法
五.光动力治疗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第七章中医中药治疗肿瘤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肿瘤中医诊断
三.中医治法治则
第二节肿瘤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一.肿瘤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二.中医药学术发展展望
第三节抗癌中药研究进展
一.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三.免疫增强作用
四.抗突变作用
五.肿瘤化疗药物的减毒增效作用
六.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第四节中医治疗肿瘤的进展
一.概述
二.中医对肿瘤的综合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在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
第五节中医治疗肿瘤展望与策略
一.循证医学对临床肿瘤学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八章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抗原及其抗原肽
二.肿瘤免疫耐受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的途径
一.淋巴细胞杀伤活性
二.肿瘤疫苗治疗
第三节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第九章肿瘤的基因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一.免疫基因治疗
二.修正癌细胞基因缺陷
三.造血基因转移
四.分子化疗
五.肿瘤靶向基因治疗
六.病毒介导的肿瘤溶解
七.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八.利用热休克蛋白基因的体内基因治疗
九.基因疗法与放射治疗的联合
十.细胞因子基因治疗与化疗的联合
第三节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基因治疗载体
二.确定基因治疗的靶器官.组织.细胞及目的基因
三.基因转移技术
第四节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基因导入的载体系统问题
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或“靶组织”
三.关于外源基因在体内表达的可控性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