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
作者:杨筑慧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811081879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概论
第一章生人之谜--生殖崇拜管窥
第一节生人的葫芦
第二节出人的洞穴
第三节生殖器及性交崇拜
第四节生殖崇拜的其他象征物
第二章为色?为后?--婚姻家庭与生育
第一节婚姻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婚姻与子嗣
第三节婚姻家庭与抚育
第三章虔诚的祈盼--求子习俗
第一节灵魂观念与求子
第二节求鬼神拜佛祈子
第三节“架桥”、“补路”求子
第四节生殖崇拜与求子仪式
第四章希望与惶恐的交结--孕产习俗
第一节对孕育的认识
第二节孕育习俗
第三节分娩习俗
第五章从自然走向社会--诞生与人生礼仪
第一节出世:走向社会的开端
第二节人生礼仪
第三节喂养、招魂与拜干亲
第六章个体符号的标示--命名习俗
第一节西南民族姓氏来源
第二节命名习俗
第三节连名制
第七章走向苍茫世界--社会角色的塑造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塑造
第二节成年礼
第八章理性?非理性?--生育观念
第一节生育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西南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节育
第九章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生育
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第二节优生:人口素质提高的自然基础
第三节优育优教:人口素质提高的社会基础
第四节新型生育文化的构建
余论--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化的思索
一、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关于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三、妇女生育健康的思考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历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一览表
云南省沧源县勐董镇帕良村佤族《村规民约》
中有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
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计划
生育章程》(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
后记
概论
第一章生人之谜--生殖崇拜管窥
第一节生人的葫芦
第二节出人的洞穴
第三节生殖器及性交崇拜
第四节生殖崇拜的其他象征物
第二章为色?为后?--婚姻家庭与生育
第一节婚姻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婚姻与子嗣
第三节婚姻家庭与抚育
第三章虔诚的祈盼--求子习俗
第一节灵魂观念与求子
第二节求鬼神拜佛祈子
第三节“架桥”、“补路”求子
第四节生殖崇拜与求子仪式
第四章希望与惶恐的交结--孕产习俗
第一节对孕育的认识
第二节孕育习俗
第三节分娩习俗
第五章从自然走向社会--诞生与人生礼仪
第一节出世:走向社会的开端
第二节人生礼仪
第三节喂养、招魂与拜干亲
第六章个体符号的标示--命名习俗
第一节西南民族姓氏来源
第二节命名习俗
第三节连名制
第七章走向苍茫世界--社会角色的塑造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塑造
第二节成年礼
第八章理性?非理性?--生育观念
第一节生育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西南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节育
第九章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生育
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第二节优生:人口素质提高的自然基础
第三节优育优教:人口素质提高的社会基础
第四节新型生育文化的构建
余论--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化的思索
一、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关于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三、妇女生育健康的思考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历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一览表
云南省沧源县勐董镇帕良村佤族《村规民约》
中有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
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计划
生育章程》(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