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耶儒伦理比较研究:民国时期基督教与儒教伦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耶儒伦理比较研究:民国时期基督教与儒教伦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郭清香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500456803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伦理来源于生活。人们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伦理。在原始农耕时代,人们聚族而居,家庭和家族是日常生活的界限,因而便有宗法伦理。之后部落、部落联盟乃至国家出现,政治生活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有了政治伦理。同样,因有恋爱、婚姻生活而生性伦理,因有物品交换和商品交易而生商业伦理,因有网络活动而生网络伦理等等。一切伦理,莫不起自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说,伦理是调节人类社会伦理关系和范导人类实际生活的规则;合伦理生活是生活的理想性的样态。 生活的主体是人,而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文化传统中的人。因此,特定人群所遵守的伦理和合伦理的生活也总是有其局限性的,总是一种相对的善。如何使这种相对的善不断地得到提升?除了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对于伦理的认识之外,似乎把不同人群的伦理和伦理生活加以比较是唯一的途径。实际上,比较是获得更高善的方法。人类的伦理道德就是在个体与个体、家庭与家庭、人群与人群的交往和比较中不断前进的。没有了交往和比较,善之树必将变得日益枯萎。 民国时期(1911-1949)中国基督教学者与儒教学者应对于时代伦理思潮所提出的问题,分别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和回答。本书力图在历史的视野下,从人与终极实在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救国与救世的关系、社会理想建构以及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的关系几个方面,考察二者伦理思想变迁、冲突与融合的表现,试图证明二者伦理思想的发展,是沿着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相结合的路子前进的。他们的思想对伦理学理论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世界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郭清香,1974年生于山东文登,199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2003年毕业,获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比较伦理学。在《光明日报》等理论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了多部学术著作的撰写工作。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通
二 民国时期的基督教
第二节 儒教的宗教性质问题
一 儒教问题的争论
二 儒教之为宗教
三 儒教在民国
第三节 伦理比较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比较的原则
二 比较的模式
三 比较的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主旨与思路
一 论证的目的和意义
二 论证的主旨和思路
第一章 终极超越论
第一节 上帝与人
一 对上帝的中国式理解
二 神入贯通说
三 重释性罪论
四 赎罪与自我超越
第二节 天道与人
一 原儒之天与新儒之天
二 天人合一模式的辩护
三 传统性善论新解
四 本性的开显与内在超越
第三节 耶儒超越论的异同
一 超越的两种模式
二 耶稣与孔子
第二章 群己关系论
第一节 人的二重性与社会责任
一 人的二重性:属灵的人
二 人的二重性:社会的人
三 现世价值辩争
四 个人福音与社会福音
第二节 伦理本位与个性自由
一 人伦之理
二 伦理本位说
三 个性自由与立群公德
第三节 耶儒群己论的异同
一 超越层面的冲突
二 实践层面的融合
第三章 救国救世论
第一节 救国合理性的宗教论证
一 耶教入世之责
二 人格救国论
三 革命、爱与公正
第二节 救国之道的道德思考
一 文化建设
二 革命精神
三 制度探索
第三节 道德救国与制度公正
一 道德救国
二 制度公正
第四章 社会理想论
第一节 地上天国
一 天国建在哪皇?
二 构建天国的设想
三 天国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大同社会
一 大同传统
二 大同与社会主义
第三节 理想社会及其实践
一 孙中山理想社会的构想及实践
二 天国、大同传统社会理想的现代改造
第五章 时代精神论
第一节 生命与创新
一 生命精神
二 创新精神
三 新人的塑造
第二节 民主与科学
一 民主精神
二 科学精神
三 耶儒二教对民主与科学的回应
第六章 民族本色与普世主义
第一节 普世宗教的民族情怀
一 基督教与世界主义
二 国家主义辩正
三 基督教与民族主义
第二节 民族道德的普世价值
一 儒教与民族主义
二 儒教与普世主义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的张力
一 基督教的本色化
二 走向世界的儒教
结语
第一节 时代主题与耶儒二教伦理思想主题
第二节 民国时期耶儒二教伦理思想的资源意义
第三节 耶儒伦理思想的八大差异
第四节 耶儒二教学者伦理思考的启示
附录主要人物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