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作者:方汉文

出版社:苏州大学

出版时间:2005-06-01

ISBN:9787810379533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今之显学也。为此学者,必通多种域外文学,然后能以中国之文学与域外之文学比;域外之文学,又得以甲国之文学与乙国之文学比;不论中外,又得以古昔之文学与近现代之文学比;以某一种体制之文学与其他体制之文学比,其比较亦至不一矣。比较又必须品评其高下,衡量其得失,扬其长,贬其短,而使后来之文学得有所借鉴而发展也。比则比较之终极鹄的也,否则,为比较而比较,亦何所用哉!比较文学一科来自域外。国内擅此学者,今亦不乏其人。然在我古昔,虽无比较文学之名,而有其实。请循其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季札出使鲁国时,请观周乐。古者诗乐不分,季札请观周乐。先《国风》,于《周南》《召南》,称为“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于《邶》《庸》,称日“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及其下为听《王》《郑》《齐》《豳》《秦》《魏》《唐》,多褒辞,《陈》则叹其“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继听《小雅》《颂》,而俱致以至隆之赞词。其贬也,赞也,俱皆有高下也,有等第也,俱相比较而得之也。此非我国之比较文学之始而何?其后则有诗三百与楚骚之比,楚骚与汉赋之比,六朝骈俪之文与唐宋散文之比,六朝文中又有晋宋高格与齐梁卑靡之比,六朝骈文与唐骈文之比,唐以前骈文与宋四六之比;俱为唐宋古文之唐宋八大家,又有韩与柳之比,唐韩、柳与宋欧阳氏等六家之比。降及曼殊一代,又有桐城派与阳湖派、湘乡派古文之比,清初陈维崧骈文家与清中叶洪亮吉、汪中之比;清初陈维崧阳羡派词与朱彝尊浙派词之比;陈、朱与清中叶常州派词之比,常州派词与清末四大家词之比;清末又有四大家与王国维人间词派之比,比较而得之结论,亦至不一矣。韩愈《进学解》论日:“上规姚、姒(指尧典、舜典等),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与季札之评周诗之比较法也。因之,谓ILIA-@,必域外专家始能之,国人则门墙以外人也,予谓不然。
作者简介
暂缺《比较文学基本原理》作者简介
目录
总绪论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第一章 比较文学概述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性质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特点
第四节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范围
第二节 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第三节 跨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跨文化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影响研究——历史实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平行研究——逻辑美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类型学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文学的起源比较
第三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历史形态
第四节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第五章 主题学研究
第一节 主题学的发展及其范畴
第二节 文学作品中的重大主题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与其他范畴
第六章 译介学研究
第一节 翻译与译介
第二节 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翻译活动及译介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七章 形象学研究
第一节 形象学发展史
第二节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
第三节 形象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形象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八章 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概观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各个层面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九章 同语异域文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第三节 其他语言文学研究
第十章 阐释学研究
第一节 阐释与比较
第二节 西方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第三节 中国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第十一章 比较诗学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世界三大诗学体系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十二章 跨学科研究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
第二节 文学与思想
第三节 文学与心理学
第四节 文学与宗教
第五节 文学与自然科学
第十三章 文学与文化研究
第一节 文化研究热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文学与文化研究概观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第四节 意义与影响
第十四章 比较文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第二节 新辩证观念:比较文学的当代建构
附录一 比较文学重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比较文学重要参考论文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