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率与学术创新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率与学术创新

作者:张国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01

ISBN:978730904184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04年1月5日至6日,新年钟声刚敲响不久,寒风中已盈满春意,中国传播学界在上海天鹅宾馆举行了一场学术盛会,即“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 讨会”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的70多家高校、研究单位和媒介机构的200多位代表和嘉宾,欢聚一堂,交流了有关中国和国际社会传播研究的最新思考和丰硕成果。论坛以“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 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为主题,分成21个会场,发表了90多篇论文和专题报告,涉及传播与社会发展、政治与公共传播、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广告与文化传播、娱乐传播、跨文化传播、健康与灾害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传播教育等议题,广泛涵盖了传播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可谓精彩纷呈,盛况空前。概括地说,它有以下特点:一、 规模盛大。与上届论坛相比,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发表论文/报告数,都几乎翻了一番。这表明,论坛的影响力正在持续地扩大。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本届论坛首次与海外的同人团体———美国的“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共同举行,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传播学界开启了走向世界的新路径,积累了国际合作的新经验。实际上,原先有四家华人传播研究团体商定了联合办会的计划,可惜,由于“非典”的冲击,另两家团体即台湾地区的“中华传播学会”(CCS)和美国的“中华传播研究学会”(ACCS)不得已临时退出。我们期待,未来在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再度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传播学界的同人团体联手举办论坛。二、 品质优良。由于论坛坚持了严格的专家匿名评审制(入选率约为1/3),近百篇入选论文/报告的质量堪称上乘,上下两本论文集,厚达800多页,120多万字,洋洋大观,不仅相对集中地展示了上届论坛以来我国传播学界的研究结晶,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集纳了同期海外华人学者的成果精粹。这些论文/报告的作者们,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当前中国及世界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剖析,例如: 肆虐全国乃至全球的“非典”危机、血与火的“美伊战争”、日趋严重的“艾滋病”问题、中西部开发、互联网等新媒介的社会影响、传播与女性、媒介与儿童、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等等,举凡2003年度中国媒介和公众的热切关注领域,大都被纳入了研究视野,乃至有人称其为传播学版的“2003大盘点”(可参阅附录一: 论坛议程)。不仅题材多样,而且方法规范。训练有素的海外作者自不待言,即便是国内作者,亦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规范程度都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他们才得以在论文/报告中提出了众多富有创意和洞见的观点与结论。尤其值得欣慰的是,新生力量成长迅速,一半以上的作者年龄在40岁以下,且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可谓新人辈出,后继有人。对照“首届(2001)中国传播学论坛”提出的几大目标,即:“面向世界,服务中国,扩大领域,完善方法,充实队伍,争创一流”,我们不由得感叹: 形势的发展,比预想的更快,短短两年来,我国传播学界又获得了新的丰收,迈上了新的台阶。三、 气氛亲和。从本届论坛的运作过程看,学会理事会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术为本”的指导方针,得到广泛认同和体现。各个主办单位尽心尽力,营造了“宾至如归”的良好交流环境;多位嘉宾(包括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欣然担当各场论文研讨的主持人或评议人,使学问的切磋、思想的碰撞更卓有成效;而全体代表对繁荣学术的热情、对参与交流的愿望,则是整个论坛自始至终“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根本原因。在此,我谨代表论坛组委会,再一次向所有为本届论坛付出心血、作出贡献的女士和先生们、老师和同学们,其中包括: 海外合作方———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祝建华会长,专程莅临致词的嘉宾———日本大众传播学会鹤木真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何梓华会长、中共复旦大学党委燕爽副书记,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谢意!张国良2004年8月于复旦园
作者简介
暂缺《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率与学术创新》作者简介
目录
暂缺《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率与学术创新》目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