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作者:陈勇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802301184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改编自笔者的博士论文。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新区域主义,另一条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本书从新区域主义概念切入,在系统梳理和评析国内外有关新区域主义各种理论的基础上,沿着这条主线转入对东亚新区域主义的研究,在分析和描述东亚新区域主义历史沿革及特点的过程中,对东亚新区域主义的特殊性作了阐述。然后,笔锋一转开始了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分析。论文以实证的方式,从贸易、直接投资与金融的视角分析了市场驱动下的东亚经济体的一体化。两条主线相互映照:第一条主线强调的主题是制度安排,即区域主义(regionalism);第二条主线着重点则放在市场推动的区域化上(regionalization)。两条主线还相互支持:区域主义通常需要区域化支撑,而区域化则表明区域主义的必要性。沿两条主线进行研究和梳理,是为了提出中国区域主义的战略思路和策略。由此,两条主线在本书的末尾实现了合拢。本书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在界定区域主义概念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和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各种观点,然后转入对新区域主义特点的分析,在本章的最后分析区域主义与多边机制的关系。第二章从提出东亚区域主义形成的原因切入,接着分析东亚区域主义的特点,并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前景提出分析性看法。最后,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展开了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第三章从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维度分析了东亚经济体在市场驱动的情形下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依赖性,指出了东亚背景下贸易与直接投资相互促动的特征。第四章是第三章的延续和深化。本章通过区域内零部件贸易数据,说明了东亚经济体新的分工形式(沿产品价值链的分工)的存在及重要性,新分工形式下形成的生产网络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东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本章以数据说明了中国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改进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策略。第五章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东亚区域内资金流动分析、东亚经济体股票市场的相关分析,说明东亚经济体在金融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和相互依赖性。第二部分,分析了东亚区域主义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前景。第六章首先通过对东亚区域主义历史进程的描述,指出了中国对推进东亚区域主义的贡献。接着,以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区域主义策略。在以上论述中,本书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基本结论。(1)新区域主义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处在完善之中。具体地说,所谓新区域主义理论,实际上是西方经济学家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欧美出现的区域主义新特征从不同维度提出的解释和分析。(2)欧美学者提出的新区域主义观点不能全部解释东亚新区域主义现象。由于东亚的特殊性,东亚新区域主义具有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可以这样归纳欧美和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差别:欧美新区域主义是规则引导的(即“小国”向“大国”的规则靠拢),而东亚新区域主义则以问题导向为主。问题导向指的是东亚新区域主义主要以解决区内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主,东亚经济体在区域认同上逊于其他地区。(3)由于东亚经济体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潜力受到了限制。(4)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东亚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程度较高,但仍与美国、欧洲存在着密切的贸易联系,并接受了来自两地的大量投资。就东亚而言,贸易和投资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5)由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差异性较大,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体逐渐形成了以生产工序分工为主的区域生产结构。中国在这一新的区域分工体系中起了重大作用。(6)东亚经济体在建立浅层次的金融政策协调及紧急救助机制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在建立区域性债券市场方面也迈出了一小步,但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汇率合作)殊为不易。(7)进入21世纪中国显然加快了区域合作的步伐。中国在实施区域主义战略的进程中,应考量安全、政治、经济等因素,谨慎选择合作伙伴,详细协商协议细节,正确取舍各种利益。
作者简介
陈勇,博士,男,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分别于上海外贸学院(1985年)、复旦大学(1988年)和上海社科院(2005年)取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面,在《世界经济文汇》、《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与主要结论
第二章 新区域主义
第一节 新区域主义:概念及溯源
一 区域、区域化及区域主义
二 区域主义:从历史视角的分析
三 区域主义发展程度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的分析范式——关税同盟理论
一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二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三 对区域一体化收益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新区域主义理论
一 “保险”对大国、小国签订贸易协定的解释
二 对区域抑或多边谈判作出选择的理论框架
三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新区域主义
四 政治因素在大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决策中的作用
五 “区域至上”
六 社会建构主义
第四节 新区域主义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一 新区域主义产生的原因
二 新区域主义的特点
第五节 区域主义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 区域主义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
二 区域主义是通向自由贸易之路吗
三 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谈判
小结
第三章 东亚新区域主义
第一节 东亚新区域主义概述
第二节 东亚新区域主义形成的原因
一 亚洲金融危机是东亚新区域主义形成的助推器
二 WTO新一轮谈判进展缓慢推动了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
三 利用新区域主义锁定国内结构性改革
四 增加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砝码
五 新区域主义发展中的中国因素
六 对其他地区区域性贸易安排迅速增加的防御性反应
第三节 东亚新区域主义特点
一 东盟是推动东亚新区域主义的主要力量
二 合作领域多样化
三 合作机制梯次分明
四 四个“轮子”一起转动
第四节 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 东亚区域主义的萌发:各种建议的竞争与互动
二 亚太经合组织从鼎盛到衰落
三 建立东亚区域机制
第五节 东亚新区域主义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对“东亚共同体”的实质内容尚未形成共识
二 整合东亚自由贸易区困难重重
三 政治因素对东亚新区域主义进程的影响
四 东亚新区域主义推进过程中的领导问题
五 对没有美国参与的区域贸易安排能否建立持怀疑态度
第六节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一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三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利益分配——以已经实施的个协议为例
小结
第四章 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区域主义
一 H—O—S理论与旧区域主义
二 新贸易理论与新区域主义
第二节 东亚经济一体化——从贸易角度的分析
一 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二 东亚经济体国际贸易的一体化
第三节 东亚经济一体化——从直接投资角度的分析
一 东亚直接投资概览
二 东盟的外资来源
三 东亚部分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部门及来源分布
四 东亚直接投资的一体化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关系
一 有关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
二 对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 导致东亚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因素
小结
第五章 东亚贸易和投资一体化的纽带——区域生产网络
第一节 区域生产网络
一 区域生产网络的含义
二 区域生产网络理论
第二节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
一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
二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实证研究:从贸易角度的研究
第三节 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地位
一 中国的外贸政策是形成中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二 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地位
第四节 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一 决定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经济要素l
二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弱势地位
三 改善国际分工地位的方式:实施全球要素规划战略
小结
第六章 东亚金融一体化与东亚新区域主义
第一节 东亚金融一体化:理论与实证
一 金融一体化理论
二 对东亚金融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东亚区域的金融与货币合作:新区域主义实践
一 东亚金融合作的背景
二 东亚金融合作的内容
第三节 区域金融合作的前景
一 金融自由化对区域金融合作与一体化的影响
二 缺乏建立固定汇率稳定机制所需的政治承诺
三 建立区域债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四 国家、区域组织、国际组织职责分担不明确影响了发展区域合作的积极性
第四节 东亚最优货币区研究
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
二 关于东亚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的研究
小结
第七章 东亚新区域主义背景下的中国策略
第一节 中国对东亚新区域主义的推动
一 中国推进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原因
二 中国推进东亚新区域主义的行动
第二节 区域主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一 维护区域内外的安全是建立区域主义最重要目的
二 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区域议价能力
三 参加区域集团锁定国内改革
四 通过项目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区域主义策略——政策框架研究
一 走独特的东亚区域主义道路
二 明确区域主义目的 正确选择一体化伙伴
三 适当确定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
四 遵守“拇指法则”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