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
作者:程龙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802301535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当前改革大潮中,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思想观念随之逐步改变,全国热气腾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举国公认,世界瞩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而尚待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在社会各个角落弥漫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的浊流。出版界也难遗世而独立,不受影响,哭出表现为迎合市民心理的读物汗牛充栋,而高品位的学术著作,由于印数少,赔本多,则寥若晨星。尚无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往往求出书而无门,感受尤深。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永远如此,已使莘莘学子扼腕叹息。 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
作者简介
程龙,1976年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学习中文、历史、哲学。199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曾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框架与内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宋夏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北宋西北战区的地理环境
第三章 北宋后勤补给的保护体系——堡寨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一 来自历史事实的疑问
二 堡寨地理位置的所谓“要”和“险”
三 堡寨的守军规模和军事行动
第二节 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诸阶段
一 萌芽期:从北宋建立到至道二年(996年)
二 起步期:至道二年(996年)到庆历初年(1041年)
三 过渡期:康定、庆历初至治平末年(1067年)
四 定型期:治平末(1067年)至北宋末年
第四章 北宋西北堡寨的外部形态与地理位置
第一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规模与地理位置
一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
二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规模
三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形态
第五章 北宋西北战区的兵力部署与演变
第一节 北宋西北战区禁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北宋西北战区厢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三节 北宋西北战区乡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四节 北宋西北战区蕃兵的数量及分布
第六章 北宋西北边界的屯田
第一节 北宋西北屯田的兴起
一 灵州之战与北宋西北屯田的出现
二 灵州之战后西北屯田的分布与扩展
第二节 西北屯田与康定、庆历时期宋夏战争的互动关系
一 西北屯田对战争进程以及战场选择的影响
二 战争对屯田发展的影响
三 庆历以后西北屯田分布及变化规律
第三节 宋夏西北屯田发展的地域差异
一 宋夏西部边界的拓展与熙河路屯田
二 宋夏东部边界屯田发展的滞缓
三 屯田扩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北宋西北沿边的粮食运输
第一节 关中地区对陕西沿边四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三 北宋朝臣拓展陕西粮食供给区及调整运输方案的构想与实践
第二节 河东地区对麟府路及鄘延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河东对麟府及瑯延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河东粮食运输的变化
第三节 泾原、秦凤路对熙河路的粮食运输
第四节 粮食运输的方式、代价与效果
一 粮食运输的方式
二 粮食运输的代价
三 粮食运输的效果
第八章 入中和籴与西北宋军的后勤补给
第一节 西北入中的出现与实施方法
一 灵州之战与入中法在西北地区的出现
二 西北入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节 解盐的引入与人中价格的新变化
一 解盐的引入
二 入中价格地域差异的新变化
三 入申粮食来源地的变化
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和籴
第四节 人中与和籴的融合
第五节 人中和籴在熙河路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入中和籴在熙河后勤补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熙河路籴本来源地的变化
三 熙河路入中和籴的地域分布
四 熙河路的和籴与交子
第六节 其他诸路的人中和籴活动
一 秦凤路的入中和籴
二 □延路的入中和籴
三 河东路的入中和籴
四 环庆、泾原路的入中和籴
第九章 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
第一节 关于“引兵就粮”的相关说明
一 就粮兵与“就粮禁军”的区别
二 引兵就粮与更戍、上番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庆历以前西北沿边的就粮形势
第三节 庆历以后西北各路的就粮形势
一 陕西四路的就粮情况
二 麟府路的就粮情况
三 熙河路的就粮情况
第四节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与就粮的负面影响
一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
二 就粮措施的负面影响
第十章 宋军入夏作战中的粮食补给
第一节 宋夏灵州之战的粮食补给
一 战前军政形势与宋军粮食补给
二 灵州之战与宋军粮食补给
第二节 元丰四年宋夏之战的后勤补给
一 战前后勤准备
二 战役进程中的粮食补给问题
三 攻城战斗的失败
第十一章 后勤补给与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的规划
第一节 宋军后勤补给与陕西四安抚使路的划分兼论环庆、泾原路治所的迁移
一 陕西四路的划分
二 关于泾原、环庆都部署略治所迁移的争论
第二节 后勤补给与北宋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
一 极边
二 次边
结语
附表 北宋西北堡寨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框架与内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宋夏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北宋西北战区的地理环境
第三章 北宋后勤补给的保护体系——堡寨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一 来自历史事实的疑问
二 堡寨地理位置的所谓“要”和“险”
三 堡寨的守军规模和军事行动
第二节 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诸阶段
一 萌芽期:从北宋建立到至道二年(996年)
二 起步期:至道二年(996年)到庆历初年(1041年)
三 过渡期:康定、庆历初至治平末年(1067年)
四 定型期:治平末(1067年)至北宋末年
第四章 北宋西北堡寨的外部形态与地理位置
第一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规模与地理位置
一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
二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规模
三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形态
第五章 北宋西北战区的兵力部署与演变
第一节 北宋西北战区禁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北宋西北战区厢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三节 北宋西北战区乡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四节 北宋西北战区蕃兵的数量及分布
第六章 北宋西北边界的屯田
第一节 北宋西北屯田的兴起
一 灵州之战与北宋西北屯田的出现
二 灵州之战后西北屯田的分布与扩展
第二节 西北屯田与康定、庆历时期宋夏战争的互动关系
一 西北屯田对战争进程以及战场选择的影响
二 战争对屯田发展的影响
三 庆历以后西北屯田分布及变化规律
第三节 宋夏西北屯田发展的地域差异
一 宋夏西部边界的拓展与熙河路屯田
二 宋夏东部边界屯田发展的滞缓
三 屯田扩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北宋西北沿边的粮食运输
第一节 关中地区对陕西沿边四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三 北宋朝臣拓展陕西粮食供给区及调整运输方案的构想与实践
第二节 河东地区对麟府路及鄘延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河东对麟府及瑯延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河东粮食运输的变化
第三节 泾原、秦凤路对熙河路的粮食运输
第四节 粮食运输的方式、代价与效果
一 粮食运输的方式
二 粮食运输的代价
三 粮食运输的效果
第八章 入中和籴与西北宋军的后勤补给
第一节 西北入中的出现与实施方法
一 灵州之战与入中法在西北地区的出现
二 西北入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节 解盐的引入与人中价格的新变化
一 解盐的引入
二 入中价格地域差异的新变化
三 入申粮食来源地的变化
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和籴
第四节 人中与和籴的融合
第五节 人中和籴在熙河路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入中和籴在熙河后勤补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熙河路籴本来源地的变化
三 熙河路入中和籴的地域分布
四 熙河路的和籴与交子
第六节 其他诸路的人中和籴活动
一 秦凤路的入中和籴
二 □延路的入中和籴
三 河东路的入中和籴
四 环庆、泾原路的入中和籴
第九章 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
第一节 关于“引兵就粮”的相关说明
一 就粮兵与“就粮禁军”的区别
二 引兵就粮与更戍、上番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庆历以前西北沿边的就粮形势
第三节 庆历以后西北各路的就粮形势
一 陕西四路的就粮情况
二 麟府路的就粮情况
三 熙河路的就粮情况
第四节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与就粮的负面影响
一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
二 就粮措施的负面影响
第十章 宋军入夏作战中的粮食补给
第一节 宋夏灵州之战的粮食补给
一 战前军政形势与宋军粮食补给
二 灵州之战与宋军粮食补给
第二节 元丰四年宋夏之战的后勤补给
一 战前后勤准备
二 战役进程中的粮食补给问题
三 攻城战斗的失败
第十一章 后勤补给与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的规划
第一节 宋军后勤补给与陕西四安抚使路的划分兼论环庆、泾原路治所的迁移
一 陕西四路的划分
二 关于泾原、环庆都部署略治所迁移的争论
第二节 后勤补给与北宋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
一 极边
二 次边
结语
附表 北宋西北堡寨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