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玉藏珍

中国古玉藏珍

作者:(英)刘明倩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806748879

定价:¥1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法国驻北京大使馆秘书帕利欧洛(Mau rice Pal60logue,1859—1944年),于1887年用“iade”这字来描述一种中国人称为“玉”的美丽石头。当时有足够的历史文献,让他追溯中国玉器的起源自西周时代。但他并不知道中国玉器的历史,在将近7000年前就开始了。实际上整个世界包括中国都没有意识到这事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解读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当时中国大规模修建铁路,导致许多墓葬被发掘。1911年清帝国垮台后,对古代遗址的科学性发掘开始进行,其目的是去了解过去的文明而不是去占有那些陪葬物品。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考古学大大扩展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知识,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重写中国玉器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公元220年作为玉器史的分界线。这时汉朝刚刚结束,中国进入三国时代。公元220年之前,人们死后通常会陪葬数量可观的玉器。死者的社会地位越高,随葬的玉器数量越多。220年后,这种传统消失了。除了特殊情况外人们不再用玉器陪葬,而更多地是使用陶瓷作为陪葬品。玉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它和另一种珍贵制品——青铜器共同成了日用器皿。这并不意味着公元220年之前,玉器除了作为陪葬品外便没有其他用途。恰恰相反,中国古代帝王在祭祀他们的祖先和神灵的时候,所用的礼器通常是用玉制成的。这种制度早在文字发明之前的数千年就开始执行了,直到周代始见于文字记载。从周代开始,玉器也使用在其他场合,如君臣朝会、婚聘、起军旅等。当天子和诸侯死后,他们生前用过的玉礼器便成了陪葬品。在个人层面上,士大夫穿戴在衣服外面的垂饰,就是用玉片和玉珠串成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年)比德于玉,将玉的温润比作仁,缜密比作知,光泽明艳比作信,这些都是君子应该具备的修养。玉佩饰相互碰撞发出的叮当声被认为是悦耳动听的。玉制佩饰的数量远远超过玉制礼器的数量。同样的,这些珍贵饰物的拥有者在死后也用它们来陪葬。公元前5世纪道家思想出现,这给玉器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在道教出-现之前,中国人的宗教观念可以说是“相应式”。生者定期敬献饮食等祭品给他们的祖先、天地、四方和山河,以期从死去的人和其他他们看不到的力量那里得到保佑。道教从开始就是一种b自然界关系密切的哲学思想。由于玉是天然产物——即矿石,道教中人深信玉对人体有保护和延寿的效果。他们传扬“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和“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的说法。。包括帝王和诸侯在内的热诚道教信徒,在自己去世之前十数年就安排好了入葬时穿的玉衣,希望自己的身体被玉包裹后不会腐败。道教众多的神祗之中,那至高无上的一位就被称为“玉皇大帝”。大概在汉末,人们停止了用玉来陪葬的习俗。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有双重原因的。其一是人们对“死亡”的观念和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二很可能是由于玉材的消耗。从远古时代到汉代中国一直使用软玉,但是由于旧文献中提到的“玉”不一定指软玉,也可能广泛地指其他彩石,所以古时软玉的产地在何处一直不清楚。我们今天知道的是在唐朝期间,于阗国(今天的新疆省)是软玉的主要产地之一,但唐朝之前的情况就不十分明确了。鉴于中国用玉的地域范围很广,玉制成品又非常丰富,理论上说玉材不应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因此我们很有理由假设玉材大部分来自本地,但经过数千年的消耗而出现枯竭现象。这种材质的缺乏给埋葬风俗带来了剧烈的变化。除了特殊的情况外,人们宁愿把玉器留给子孙而不带到墓里。在唐代,玉主要用来制作带板、妇女头饰和食器。带板是等级的象征,只有三品或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玉带。玉杯玉碗则是财富的象征,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负担得起。玉杯也是道教仪式中的重要器具,这种用途的玉杯上通常刻有道教的纹饰。到了宋代,玉器代表了“三代”的辉煌历史。宋代学者深信夏、商、周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道德最高,工匠的技艺最好。宋人遗憾于夏商周三代的灭亡,他们把这归咎于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46 公元前210年在位)的暴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导致道德沦亡,人的操守品行亦每况愈下。宋儒及国家官员力图再现三代的璀璨面貌。由于孔子给予了玉极高的评价,加上《周礼》一书又屡屡提到玉札器,所以古玉器成了宋儒积极搜集的对象。当时从于阗国进口的玉材原本已经非常昂贵,部分还被玉匠制成仿古的璧、环等物。到了16世纪,玉材的供应呈上升的趋势。工人从山中开采玉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在河床上采集玉材。经过了千多年的积淀,玉的喻意与内涵已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收藏玉器成了一种时尚的风气,而不再是一种学术性的爱好。粗通文墨却又富有的商人,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如何,都在玉器上花费大量的金钱,他们希望自己被看作有实力和品味优雅的鉴赏家。1760年于阗国归入清帝国版图(“新疆”这名称便是在那时出现的,意思是新辟的疆土),优质的于阗玉供应无缺,故而某些清代玉雕可说是整个中国玉器史上最突出完美的。也是在清代后期,中国玉器吸引了西方人的注意。他们不熟悉中国历史,对中国玉器所代表的种种含义也不感兴趣,完全从客观的角度欣赏玉器本身的美丽。进入20世纪,从古代遗址和墓葬中被挖掘出来的玉器多得令人目眩。古时玉器制作规模之大,超乎人们的想像。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感到极度自豪与骄傲,这使他们喜欢古玉胜过新玉。同样的,玉匠被先辈娴熟的技巧和精美的设计所折服,很少有人想制作完全不同于古代样式的品种。这使得20世纪的玉雕,没有创造出任何独树一帜的风格。中国古玉藏珍本书目录玉的意义礼器个人饰物食器和酒器装饰陈设器文房用品动物及人物圆雕中国人对玉器的研究英国人对玉器的研究其他美石古玉改造、仿造和伪造图版序号璧璧的细部环琮琮琮式瓷瓶琮黄琮圭道袍细部牙璋琥璜玉刀玉斧玉斧细部玉戈铜内玉戈牙璧四灵环玉镯鸟形佩高冠鹦鹉形佩龙环佩龙形佩龙形佩辟邪佩夔龙纹连环鹅形坠子鸳鸯坠子铜鎏金镶玉衣扣圆明园十二美人图穿花龙圆形饰龙首螭纹带钩螭纹带扣发簪花囊花囊细部耳环凤乌云纹角形杯兽面云纹杯卮式杯连盖龙把杯怪兽龙把杯爵杯褐斑白玉碗高足杯童子龙把海水纹杯螭把寿字杯双耳杯仙鹤缠枝花杯痕都斯坦式玉碗菊瓣纹盖碗梨形八仙纹执壶翡翠执壶天禄永昌瓶双龙戏珠梅瓶仙鹤觚形瓶安和象耳瓶双鱼瓶佛手香熏龙纹四管瓶镂空莲纹花熏提梁花篮香熏渔樵耕读香简莲花花插活环海棠式水仙盆八鹅形盒桃形盖盒菱形盖盒鹅形盖盒三足帽座玉链双瓶荷叶砚滴辟邪砚滴御仙花纹印泥盒臂搁臂搁背面四童子笔搁山水人物插屏山水人物笔筒孔雀镇纸玉马首猪骆驼虎狗子母狗鹿衔灵芝瑞兽子母猴狮大狮小狮卧牛王达摩西王母武将持荷童子牧童放牛瓢形洗灵芝如意砚屏红玉髓双桃水盛藓纹玛瑙环玛瑙杯玛瑙碗托玛瑙莲花花插玛瑙双猴山子玛瑙双獾玛瑙瓜形洗方解石九螭水盂青金石鸳鸯水晶菊纹罐琮式环仿汉器饰汉器饰双管瓶唐龙凤双管瓶双管瓶细部兽面纹出戟方壶周妇壶双龙璜双龙璜大理石觚形瓶璇玑璇玑龙环珑鱼形佩鸡心佩云文佩夔龙纹戚刀星宿纹圭翁仲琉璃鸳鸯坠子
作者简介
  刘明倩,广东人,1984年移居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考古系硕士。1994年入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工作,现任亚州都中国藏品主任。
目录
玉的意义
礼器
个人饰物
食器和酒器
装饰陈设器
文房用品
动物及人物圆雕
中国人对玉器的研究
英国人对玉器的研究
其他美石
古玉改造、仿造和伪造
图版序号

璧的细部



琮式瓷瓶

黄琮

道袍细部
牙璋


玉刀
玉斧
玉斧细部
玉戈
铜内玉戈
牙璧
四灵环
玉镯
鸟形佩高冠鹦鹉形佩
龙环佩
龙形佩
龙形佩
辟邪佩
夔龙纹连环
鹅形坠子鸳鸯坠子
铜鎏金镶玉衣扣
圆明园十二美人图
穿花龙圆形饰
龙首螭纹带钩
螭纹带扣
发簪
花囊
花囊细部
耳环
凤乌云纹角形杯
兽面云纹杯
卮式杯连盖
龙把杯
怪兽龙把杯
爵杯
褐斑白玉碗
高足杯
童子龙把海水纹杯
螭把寿字杯
双耳杯
仙鹤缠枝花杯
痕都斯坦式玉碗
菊瓣纹盖碗
梨形八仙纹执壶
翡翠执壶
天禄永昌瓶
双龙戏珠梅瓶
仙鹤觚形瓶
安和象耳瓶
双鱼瓶
佛手香熏
龙纹四管瓶
镂空莲纹花熏
提梁花篮香熏
渔樵耕读香简
莲花花插
活环海棠式水仙盆
八鹅形盒
桃形盖盒
菱形盖盒
鹅形盖盒
三足帽座
玉链双瓶
荷叶砚滴
辟邪砚滴
御仙花纹印泥盒
臂搁
臂搁背面
四童子笔搁
山水人物插屏
山水人物笔筒
孔雀镇纸
玉马首

骆驼


子母狗
鹿衔灵芝
瑞兽
子母猴

大狮小狮
卧牛

达摩
西王母
武将
持荷童子
牧童放牛
瓢形洗
灵芝如意
砚屏
红玉髓双桃水盛
藓纹玛瑙环
玛瑙杯
玛瑙碗托
玛瑙莲花花插
玛瑙双猴山子
玛瑙双獾
玛瑙瓜形洗
方解石九螭水盂
青金石鸳鸯
水晶菊纹罐
琮式环
仿汉器饰
汉器饰
双管瓶
唐龙凤双管瓶
双管瓶细部
兽面纹出戟方壶
周妇壶
双龙璜
双龙璜
大理石觚形瓶
璇玑
璇玑
龙环

鱼形佩鸡心佩
云文佩
夔龙纹戚

星宿纹圭
翁仲
琉璃鸳鸯坠子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