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技术创新和经济绩效
作者:(美)本·斯泰尔、戴维·维克托、理查德·内尔森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208057111
定价:¥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工业革命开始,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不仅如魔法般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对各国的经济绩效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辉煌,9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突出表现,让人一次次将目光投向了技术创新。面对今昔反差巨大的美国和日本,面对泡沫破灭的因特网,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困惑,究竞技术创新的动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决定了公司和政府把创新成果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本书就是以这些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介绍了9个发达工业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9大产业(因特网、汽车、生物制药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如同一张网,将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相关细节都概括在了其中,为读者展示了技术创新是如何影响经济绩效的。本书有助于我们对全球经济横向纵向的准确把握,更能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不少启示。本书论述严密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观点清楚又有充分的资料支持,既是一本经济学专业论著,也是一本相关领域内的工具书,还可以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本·斯泰尔,外交关系协会国际经济领域高级研究员。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引言及回顾
1.1 创新的源泉和量度
1.2 创新的源泉
1.3 国家的表现
1.4 “新经济”中的政府和行业
第二章 历史上的创新:技术和发展的历程
2.1 引言
2.2 知识与经济增长
2.3 第一次工业革命
2.4 第二次工业革命
2.5 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吗
2.6 总结
第二部分 国别研究
第三章 美国
3.1 引言
3.2 宏观经济绩效的维度
3.3 信息技术对于美国经济成功的作用
3.4 新经济与技术变迁的源泉
3.5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3.6 总结
第四章 日本
4.1 引言
4.2 日本经济增长的表现:增长不断减缓,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急剧滑坡
4.3 宏观经济绩效与创新投入无关
4.4 创新成果与宏观经济绩效无关
4.5 日本的高新技术创新与生产率发展趋势的不匹配
4.6 结论:日本的技术创新与其整个国家的经济绩效无关(日本之外呢?)
第五章 德国
5.1 引言
5.2 德国的经济运行和政策问题(1970—2000年)
5.3 技术的作用
5.4 德国如何推动技术变革的发生并对之加以引导和控制
5.5 结论
第六章 法国
6.1 引言
6.2 从不确定时期到辉煌时期(1945—1974年)
6.3 摇摆时期(1975—2000年)
6.4 法国创新体系的管理改革:“对恐龙的改造”
6.5 迷你网(Minitel)和大型超级市场
6.6 结论
第七章 英国
7.1 引言
7.2 英国的经济运行状况(1970-2000年)
7.3 英国的技术创新(1970—2000年)
7.4 企业运作的环境
7.5 最后的总结
第八章 北欧国家
8.1 引言
8.2 北欧国家的表现
8.3 技术创新的发展轨迹
8.4 对技术创新背后的因素的确定
8.5 结论
第三部分 产业研究
第九章 因特网
9.1 引言
9.2 因特网的发展
9.3 因特网与美国创新体系
9.4 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因特网
9.5 因特网的经济影响
9.6 与因特网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
9.7 结论341
第十章 计算机与半导体
10.1 引言
10.2 半导体与计算机: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历史
第十一章 银行和金融中介
11.1 引言
11.2 金融摩擦与金融进步
11.3 金融发展及其与组织变革之间的联系
11.4 结论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
12.1 引言
12.2 技术与市场结构:一个历史的视角
12.3 自动化与交易成本
12.4 股权资本成本
12.5 交易成本、交易额与资本成本
12.6 交易成本的下降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12.7 交易自动化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12.8 结论
第十三章 风险资本
13.1 引言
13.2 风险资本业的发展
13.3 风险投资
13.4 风险资本和技术创新
13.5 未来的研究
第十四章 生物制药技术
14.1 引言
14.2 历史背景
14.3 作为一种制药研发新技术的分子生物学
14.4 1980年以来的产业演进模式
14.5 为什么分子生物学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美国商业现象
14.6 结论
第十五章 农业生物技术
15.1 引言
15.2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业生物技术发明和创新
15.3 农业生物技术“革新”:推动发明和创新的主要因素
15.4 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
15.5 农民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接受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5.6 消费者的反应与基因改良产品折让的意义
15.7 政策教训
第十六章 电力
16.1 引言
16.2 产业发展回顾
16.3 绩效的测度
16.4 在一个受管制体系中的技术变迁:核能的经验
16.5 美国向燃气的转变被管制所阻碍了吗?
16.6 电力市场的重组:英国的经验
16.7 结论和未来
第十七章 汽车
17.1 导言
17.2 创新分类和数量问题
17.3 产品和设计创新
17.4 生产体系的创新
17.5 组织创新:内部运作和扩展企业
17.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引言及回顾
1.1 创新的源泉和量度
1.2 创新的源泉
1.3 国家的表现
1.4 “新经济”中的政府和行业
第二章 历史上的创新:技术和发展的历程
2.1 引言
2.2 知识与经济增长
2.3 第一次工业革命
2.4 第二次工业革命
2.5 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吗
2.6 总结
第二部分 国别研究
第三章 美国
3.1 引言
3.2 宏观经济绩效的维度
3.3 信息技术对于美国经济成功的作用
3.4 新经济与技术变迁的源泉
3.5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3.6 总结
第四章 日本
4.1 引言
4.2 日本经济增长的表现:增长不断减缓,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急剧滑坡
4.3 宏观经济绩效与创新投入无关
4.4 创新成果与宏观经济绩效无关
4.5 日本的高新技术创新与生产率发展趋势的不匹配
4.6 结论:日本的技术创新与其整个国家的经济绩效无关(日本之外呢?)
第五章 德国
5.1 引言
5.2 德国的经济运行和政策问题(1970—2000年)
5.3 技术的作用
5.4 德国如何推动技术变革的发生并对之加以引导和控制
5.5 结论
第六章 法国
6.1 引言
6.2 从不确定时期到辉煌时期(1945—1974年)
6.3 摇摆时期(1975—2000年)
6.4 法国创新体系的管理改革:“对恐龙的改造”
6.5 迷你网(Minitel)和大型超级市场
6.6 结论
第七章 英国
7.1 引言
7.2 英国的经济运行状况(1970-2000年)
7.3 英国的技术创新(1970—2000年)
7.4 企业运作的环境
7.5 最后的总结
第八章 北欧国家
8.1 引言
8.2 北欧国家的表现
8.3 技术创新的发展轨迹
8.4 对技术创新背后的因素的确定
8.5 结论
第三部分 产业研究
第九章 因特网
9.1 引言
9.2 因特网的发展
9.3 因特网与美国创新体系
9.4 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因特网
9.5 因特网的经济影响
9.6 与因特网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
9.7 结论341
第十章 计算机与半导体
10.1 引言
10.2 半导体与计算机: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历史
第十一章 银行和金融中介
11.1 引言
11.2 金融摩擦与金融进步
11.3 金融发展及其与组织变革之间的联系
11.4 结论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
12.1 引言
12.2 技术与市场结构:一个历史的视角
12.3 自动化与交易成本
12.4 股权资本成本
12.5 交易成本、交易额与资本成本
12.6 交易成本的下降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12.7 交易自动化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12.8 结论
第十三章 风险资本
13.1 引言
13.2 风险资本业的发展
13.3 风险投资
13.4 风险资本和技术创新
13.5 未来的研究
第十四章 生物制药技术
14.1 引言
14.2 历史背景
14.3 作为一种制药研发新技术的分子生物学
14.4 1980年以来的产业演进模式
14.5 为什么分子生物学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美国商业现象
14.6 结论
第十五章 农业生物技术
15.1 引言
15.2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业生物技术发明和创新
15.3 农业生物技术“革新”:推动发明和创新的主要因素
15.4 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
15.5 农民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接受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5.6 消费者的反应与基因改良产品折让的意义
15.7 政策教训
第十六章 电力
16.1 引言
16.2 产业发展回顾
16.3 绩效的测度
16.4 在一个受管制体系中的技术变迁:核能的经验
16.5 美国向燃气的转变被管制所阻碍了吗?
16.6 电力市场的重组:英国的经验
16.7 结论和未来
第十七章 汽车
17.1 导言
17.2 创新分类和数量问题
17.3 产品和设计创新
17.4 生产体系的创新
17.5 组织创新:内部运作和扩展企业
17.6 结论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