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影视接受心理
作者:秦俊香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810857178
定价:¥1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影视接受心理的论著,它与著者2004年出版的《影视创作心理》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影视心理学体系。该书从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等角度分别论述了传播媒介样式、时代地域、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及影视创作等与影视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强调影视接受与影视创作之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本书试图在影视接受心理研究方面有以下突破:首先,立足于影视剧接受心理本身,对电影和电视剧的接受心理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同时又对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给予区分,研究电影和电视剧接受心理的同中之异。其次,尽量将感性描述与理性分析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理论体系建设相结合,对影视接受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学理性分析。再次,把影视接受心理作为动态完整的影视审美心理场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强调接受与创作的互动,使对影视接受心理的研究与作者在《影视创作心理》一书中对影视创作心理的研究一起,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影视心理学学科体系,同时,也为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观众接受心理方面的借鉴。
作者简介
秦俊香,女,1963年生,文学硕士,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有《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合作论著有《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视》、《中国电视》、《河南大学学报》、《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和《文艺报》等学术期刊、论文集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现主要从事影视心理学和影视剧改编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
目录
绪论 影视接受心理研究的前提/1
第一章 传播媒介样式与影视接受心理/13
第一节 银幕和屏幕/14
第二节 梦幻感与现实感/16
一、电影艺术的梦幻感/17
二、电视艺术的现实感/22
第三节 仪式感和随意性/24
一、电影接受的仪式感/26
二、电视接受的随意性/28
第四节 距离感与亲近感/30
一、电影观众的距离感/30
二、电视观众的亲近感/31
第五节 影视观众的不同参与方式/32
第二章 时代地域与影视接受心理/37
第一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地域性特征/37
一、京派观众群/39
二、海派观众群/42
三、西部观众群/47
四、东北观众群/48
五、岭南观众群/50
第二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1
一、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1
二、中国电影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6
第三节 不同时空观众审美心理的共性/59
一、对帝王、英雄的崇拜和对崇高美的景仰/61
二、对人间真情的歌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念/66
三、对传统教化观念的皈依/69
四、对忠肝义胆的侠义世界的神往/70
第三章 接受主体与影视接受心理/73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73
一、影视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73
二、接受心理的差异与趋同/78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79
一、接受图式概念/79
二、接受图式的构成/81
三、接受图式的功能和作用/89
第三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方式/94
一、偏重于感性的接受和偏重于理性的接受/95
二、文学的接受和视听语言的接受/106
第四节 接受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121
一、“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122
二、“审美体验”的发展阶段/126
三、“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127
四、“审美体验”的完成阶段/129
第四章 接受客体与影视接受心理/132
第一节 作品意蕴与接受心理/132
一、家庭伦理题材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33
二、恐怖片的接受心理/141
三、灾难片的接受心理/147
四、暴力题材影视作品(武侠、功夫、警匪)的接受心理/153
第二节 作品风格与接受心理/163
一、戏剧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64
二、散文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71
三、意识流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78
第五章 影视创作与影视接受心理/186
第一节 作为隐在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对创作的制约/186
一、隐在接受者的存在/186
二、对隐在接受主体期待视野的满足与提升/189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反馈与影视的再创作/198
一、接受主体的反馈形式:收视率、票房、媒体评论文章和言论/199
二、正确认识和仔细分析接受主体的反馈信息/203
三、接受主体的反馈作为影视再创作的参考/208
四、观众的反馈不是再创作的唯一参照/215
第一章 传播媒介样式与影视接受心理/13
第一节 银幕和屏幕/14
第二节 梦幻感与现实感/16
一、电影艺术的梦幻感/17
二、电视艺术的现实感/22
第三节 仪式感和随意性/24
一、电影接受的仪式感/26
二、电视接受的随意性/28
第四节 距离感与亲近感/30
一、电影观众的距离感/30
二、电视观众的亲近感/31
第五节 影视观众的不同参与方式/32
第二章 时代地域与影视接受心理/37
第一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地域性特征/37
一、京派观众群/39
二、海派观众群/42
三、西部观众群/47
四、东北观众群/48
五、岭南观众群/50
第二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1
一、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1
二、中国电影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56
第三节 不同时空观众审美心理的共性/59
一、对帝王、英雄的崇拜和对崇高美的景仰/61
二、对人间真情的歌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念/66
三、对传统教化观念的皈依/69
四、对忠肝义胆的侠义世界的神往/70
第三章 接受主体与影视接受心理/73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73
一、影视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73
二、接受心理的差异与趋同/78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79
一、接受图式概念/79
二、接受图式的构成/81
三、接受图式的功能和作用/89
第三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方式/94
一、偏重于感性的接受和偏重于理性的接受/95
二、文学的接受和视听语言的接受/106
第四节 接受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121
一、“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122
二、“审美体验”的发展阶段/126
三、“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127
四、“审美体验”的完成阶段/129
第四章 接受客体与影视接受心理/132
第一节 作品意蕴与接受心理/132
一、家庭伦理题材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33
二、恐怖片的接受心理/141
三、灾难片的接受心理/147
四、暴力题材影视作品(武侠、功夫、警匪)的接受心理/153
第二节 作品风格与接受心理/163
一、戏剧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64
二、散文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71
三、意识流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78
第五章 影视创作与影视接受心理/186
第一节 作为隐在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对创作的制约/186
一、隐在接受者的存在/186
二、对隐在接受主体期待视野的满足与提升/189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反馈与影视的再创作/198
一、接受主体的反馈形式:收视率、票房、媒体评论文章和言论/199
二、正确认识和仔细分析接受主体的反馈信息/203
三、接受主体的反馈作为影视再创作的参考/208
四、观众的反馈不是再创作的唯一参照/2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