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戏曲体验论
作者:贾志刚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8-01
ISBN:9787104010852
定价:¥1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历史修久的诗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不仅在以往的岁月里为人们广泛传诵,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为了普及古代诗词,目前已有不少选本问世,因为取舍村准和注释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本书作品之选择,既注意其思想内容,列重视其艺术品位,特别突出一个“精”字,风是佳篇名作,均是入选的对象。当然,为了方便读者,只能精中求精,仅选了诗作274首,词作267首。全书分为“诗选”和“词选”两部分。为了有一个“史”的线索,作品分别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列,注释力求简洁明了,以解决字词疑点为主,较难理解的词句,亦作串讲,作者简介按时代前后编排,集中附于书后,以便读者查阅。在本书编选注释过程中,参考和汲取了前了及时贤的一些成果,为免枝蔓,恕不一一指出,特此表示谢意!由于水平有限,编选济释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贾志刚,副研究员,文学博士。1954年生,先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表导演研究室主任、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著有《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新编古典戏曲名著故事丛书之《连环记》。博士论文《传统戏曲的历史性转换》被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博士文库》。发表论文及评论70篇(计六十余万字)、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目前担任《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京剧导演分支副主编,同时担负着“当代戏曲史”、“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新时期文艺主潮论”等科研项目有关章节的撰写任务。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戏曲审美体验概述
第一节 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外延
一两个基础
二具有着多种方式
三始终充满着感情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直接决定作用
一 主观精神是生活与艺术的中介环节
二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差异性
第二章 表现学派与体验学派
第一节 由来已久的争论
第二节 表现学派
第三节 体验学派
第四节 新体验学派
第三章 两种戏剧文化的根本区别
第一节 两种文化的成因
第二节 儒家美学的特征
第三节 道家美学的特征
第四节 西方文化的要点
第五节 摹仿与意象——两种戏剧艺术类型
第四章 戏曲表演的体验传统
第一节 古代戏曲表演的体验理论
第二节 现代戏曲表演的体验理论
一 再体验论
1 生活的真实与戏曲艺术的真实
2 伴随着程式技术的再体验
3 戏曲表演中体验与表现存在不平衡性
二 注重生活的体验论
1 注重生活的体验观点
2 以戏曲传统为本借鉴外来文化
3 表现手段、表演技术的归纳
三 多元方式的体验论
1 生活感情与舞台感情的区别
2 戏曲舞台体验的多元性
3 实践的探索
第五章 戏曲审美体验的特殊性
第一节 体验是戏曲形象塑造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表现是戏曲舞台逻辑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戏曲导演的体验与表现
后记
序
前言
第一章 戏曲审美体验概述
第一节 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外延
一两个基础
二具有着多种方式
三始终充满着感情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直接决定作用
一 主观精神是生活与艺术的中介环节
二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差异性
第二章 表现学派与体验学派
第一节 由来已久的争论
第二节 表现学派
第三节 体验学派
第四节 新体验学派
第三章 两种戏剧文化的根本区别
第一节 两种文化的成因
第二节 儒家美学的特征
第三节 道家美学的特征
第四节 西方文化的要点
第五节 摹仿与意象——两种戏剧艺术类型
第四章 戏曲表演的体验传统
第一节 古代戏曲表演的体验理论
第二节 现代戏曲表演的体验理论
一 再体验论
1 生活的真实与戏曲艺术的真实
2 伴随着程式技术的再体验
3 戏曲表演中体验与表现存在不平衡性
二 注重生活的体验论
1 注重生活的体验观点
2 以戏曲传统为本借鉴外来文化
3 表现手段、表演技术的归纳
三 多元方式的体验论
1 生活感情与舞台感情的区别
2 戏曲舞台体验的多元性
3 实践的探索
第五章 戏曲审美体验的特殊性
第一节 体验是戏曲形象塑造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表现是戏曲舞台逻辑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戏曲导演的体验与表现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