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乡土乡情的昆明小吃
作者:老楷
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ISBN:978753672803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墙),是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学中经常提到的一种潜意识现象。昆明人的“米线情结”虽然到不了跟恋母情结并列的严重程嚏,但至少说明,米线之于昆明人,不仅是饮食的习惯与嗜好,而且是情感的依恋与表述。毫不夸张地说,昆明人既是吃米饭长大的.也是吃米线长大的。大多数昆明人的早点、晌午和宵夜,常年四季少不掉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逢年过节和周末,一家老少常将米线当“正顿”.上坟祭诅或结伴郊游,更喜好选一块树阴下的草地凉拌米线野餐,有客自远方来,最佳礼仪莫过于请吃一回高档之过桥米线不亦乐乎。生米煮成熟饭,其形状依然颗粒,不过膨胀放大一倍而已。年年颗粒,天天颗粒,顿顿颗粒,吃得昆明人不耐烦了,某日突发灵感锐意创新要进行伟大的改革,决定将颗粒拉长成线来吃——谁敢再污蔑昆明人缺乏想像?正顿的饭,须等几菜一汤上齐之后,全家论资排辈围坐一桌,人手米饭一碗,然后夹肉搛菜泡汤下饭而食。米线属快餐型,吃起来不麻烦,集肉类、菜蔬、酱油、辣椒、味精、腌菜等各式罩帽佐料及汤水于一碗,各吃各的,卫生如西俗之分餐,简单而丰富,随意又自在。比起北方面食中乏味的馒头与放馅之包子,昆明的米线堪称视觉之多彩、味觉之丰富、花样之百出:大锅米线、小锅米线、砂锅米线、卤米线、凉米线、炒米线、过桥米线……凉米线分酸汤、什锦、豆花、鳝鱼等,热米线更派生出悯肉、鸡丝、畅旺、大酥牛肉、堵旰、炸酱、三鲜……米线还是那个米线,但已纲举目张地演绎出白、绿、红、黄、橙之夺目五彩,鲜、香、咸、辣、酸之爽口五味。米线罩帽佐料之丰富,是源于昆明坝子四季不断之新鲜菜蔬,故米线是昆明小吃中的常青树,是老少咸宜贫富皆好的大众情人,米线之百吃不厌、经久不哀,体现了昆明人性格中的敦厚、忠贞与痴情。外地人吃米线吃的是“旅游产品”,吃的是新鲜好奇,昆明人吃米线是一住情深地吃,从一而终地吃,越吃越有昧,越吃越亲切,因为吃的是昆明坝子的四围香稻九夏芙蓉三春杨抑,吃的是乡土乡情的精、气、神!有时我荒诞地想:倘若明日突下禁吃米线戒严令……不知会有多少昆明人郁郁寡欢、坐立不安,瘾发难熬、夜不能眠,是可忍孰不可忍之后,会否聚众上街振臂高呼:“还我米线”、“无米线,毋宁死……”这佯的设想纯属扯淡,可实在是苦了耶些离乡背井的昆明人(尤以女件为甚)。昆明作家张曼菱女士70年代末就读北京大学时,给我的来信中每每提到米线,便情不自禁有滋有味地自说自讲,有如画饼充饥。我留学法国时,曾到小城仕尔丹探访昆明人汤乐静,她恨恨地对我说:“我已结婚成家定居杜尔丹,而这里只有我独自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想牵线做媒将昆明的寡女嫁给杜尔丹的寡男,每逢周末将法国男人支去咖啡馆,约一党昆明婆娘去郊外野餐拌凉米线……”其潜意识中少不了“米线情结”。P2-5
作者简介
张楷模,笔名老楷,提前5年退休,现年59岁。高中毕业,20年知青生涯。先后当过搬运工、放映员、工会干事、乡村教师、报纸记者、杂志编辑、政府公务员,其问曾自费留学法国。在省内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除《梦幻巴黎》外,还出版过随笔杂文集《狗说狗讲》、散文集《乡土乡情的昆明小吃》等。毕生恪守的写作信条是:平民视角非主流,另类边缘,自由撰稿。
目录
昆明人的“米线情结”
粑粑叫饵块
蚂蚱也是肉
见锅生情
甜食锁记
小人小吃
酒趣
月亮月亮团团
你涮羊肉我涮菜
蘸水
洋芋洋芋我爱你
种豆得豆腐
饿时吃青
知青食谱(另类小吃)
牛饮与品茗
堂馆
久已逝去的吆喝声
昆明菜——《昆明忆旧》之六
后记
粑粑叫饵块
蚂蚱也是肉
见锅生情
甜食锁记
小人小吃
酒趣
月亮月亮团团
你涮羊肉我涮菜
蘸水
洋芋洋芋我爱你
种豆得豆腐
饿时吃青
知青食谱(另类小吃)
牛饮与品茗
堂馆
久已逝去的吆喝声
昆明菜——《昆明忆旧》之六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