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工具书
-
西方服装史贾玺增 著西方服装史 (简明版)
-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明代登科总录龚延明,邱进春 著《明代登科总录》从浩瀚的现存文献中辑录出明代276年89榜24000多名进士传记资料,撰写小传,包括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及终任官、谥号等信息,小传之下,详细罗列相关书证,注明文献出处。全书按89榜榜次顺序编排,各榜前三名列该榜之首,第四名起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书后附《姓名笔画索引》,以便查检。全书总字数1400余万,相较于现有的《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同类书稿有较大的修订、增补,其为每一位进士撰写小传、罗列详细书证,是作为基础性资料最ju特色的价值,是对同类书稿学术信息容量的极大提升,为全面、深入研究明代科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但有助于推进明代科举史的深入研究,也将为明代政治史、教育史、文化史、人才学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开拓新的视角,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
中国服装史贾玺增 著本书诠释中国服装史发展脉络,演绎服饰风尚历史变迁,图示设计要点与精彩细节,解读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海量举例名师、大牌时装设计案例,详解历史素材时装转化的技巧与方法,比较不同品牌应用相同历史元素的设计差异和风格特点,寻找与理解历史题材时装设计之奥妙,在中国服装史与时尚流行之间搭建变通桥梁与转化路径,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中国服装史。书中以大量手绘图示从设计学角度解析传统服饰形制结构特点,并配以考古图片展示历史原貌,运用史学研究成果分析现当代中国元素的设计作品。作为中青年学者和高校- -线的教师。 贾氢增博士的《中国服装史》在继承的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材使用群体的学习特点,兼厩“学”和“用”两个方面:微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启迪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方法。相信这部教材-定会为青年学生、服装设计师及服饰爱好省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打开-条酒道, 为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增砖添瓦。
-
中国古都文化程遂营古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了解古都的前世今生,探寻古都的考古奥秘,品味古都的独特意蕴,可以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文化情操,体悟传统文化魅力。本书在河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都文化》视频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程遂营教授主讲的《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的基础上建设的。全书从考古遗址、旅游景点等读者感兴趣的视角切入,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古今结合、文旅融合,从古都概要、古都成因、古都变迁、古都考古、主要古都、古都文化景观以及古都文化影响等多个角度,引领读者进行古都文化的穿越之旅,揭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读者对中国古都的文化情感,引导读者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塑造读者的文化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文化自信。
-
中外服装史贾玺增 著中外服装史 (简明版)
-
张謇辞典周新国 张慎欣 编张謇生平辞典。本书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的历史活动时间为经,以和他相关的人物、事件等为纬,分人物、事件、地名、典制、业绩、著述、史迹、研究、其他等九类编排,收录数千条词条,全面介绍张謇的生平事迹,系统总结、提炼张謇百年研究的成果,反映波澜壮阔的近代化发展历程,为张謇研究提供基础、丰富、准确的史料,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编撰《张謇辞典》是国内首创,填补了张謇研究的空白,为重要历史人物的专门研究提供了借鉴。
-
琉球官话课本三种校注与研究陈泽平 校琉球官话课本是珍贵的民间文献,现多收藏于日本的几家大学图书馆中。《琉球官话课本三种校注与研究》收录三种写于18世纪的官话口语教材——《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和《白姓官话》,均由中国人编写修订,再带去琉球,在琉球群岛广为流传,多以一问一答形式,介绍当时的琉球和福州社会情况、风土人情等,是琉球学生们必备的实用口语教材。其中,《官话问答便语》与《学官话》里的对话场景,多是琉球人来到福州,与福州的教师、官府相关人员及周边商贩的交际往来;《白姓官话》则是由遭受海难漂流至琉球的中国商人编写,由“闽县老儒”林守超修订而成的课本。 书中校注者所进行的工作,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校注,更是对其中有地方特色的白话词语进行释义,联系福州方言,说明词语可能的理据,或是补充说明与该词语相关的地方文化。读者从课本中在品读18世纪福州市井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校注者提示,领略两三百年前福州官话的独特魅力。
-
食物简史雅克·阿塔利 著这是一场美食文化之旅,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与进程,从史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作者从美食文化的进程讲起,对关于人类饮食习惯的多个问题做了精妙的解读。 一万年前的人类吃什么?一个世纪后的未来人又会吃什么?火、耕种与畜牧是如何诞生的?古罗马皇帝的餐桌上有什么?中国皇帝呢?法兰西国王呢?他们的人民又吃什么?以人肉为食的行为真的消失了吗?性与饮食之间又有什么关联?餐厅在何时又是如何出现的?谁发明了披萨?哪些地方的人吃昆虫?富豪们每天的菜单是什么呢?地球上哪个国家的人最会吃?当总人口超过 100 亿后会出现食物危机吗?明天的我们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操控饮食?吃饭还会是一种社交行为吗?…… 饮食代表在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餐桌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箪食一瓢饮,还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世界饮食文化的交融,以及整个地球上人们的生活轨迹。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变化的背后主因。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通过食物的角度,了解人类的进化史。他关心的不是食物是如何改变的,而是食物改变了什么。他讲述的是饥饿是如何塑造文明,食物是怎样促进科技大步前进。它展示了当你坐下用餐时,又有多少文化、社会、经济的因素包含其中。 从食物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理解社会演进的脉络及历程。风云变幻,当下餐桌食材的背后还有更多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食物简史。
-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杨彦君 著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为七三一部队固有名。1945年12月1日,日本政府设立了第一复员省,负责处理战后陆军复员事宜。1946年5月30日,日本内阁发布“一复省令第七号”命令,命令要求陆军军人和军属向其原籍所在的市、区、镇、村呈报“登记表”,据此编成的部队“复员名册”即《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原件现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于 1948 年 8 月 31 日编成,详细记载了七三一部队成员的复员信息,包括部队成员姓名、职级、兵种、原籍及复员时间等。
-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杨彦君 著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为七三一部队固有名。《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于1945年1月1日编成。所谓《留守名簿》,日本陆军省为了管理战时派出的“外征部队”,强化“外征部队”与其留在本土的家属联系,明确规定“留守业务”的各项规则,《留守名簿》即是基于上述文件编成的“在籍人员名册”。详细记载了七三一部队3497名成员的姓名、出生时间、原籍、编入七三一部队时间、此前所属部队及编入时间、兵种官阶及授予时间、留守担当者以及《留守名簿》补修时间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