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态毒理学概论
作者:史志诚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ISBN:9787040175530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生态毒理学概论》是在总结了生态毒理学和生态毒性灾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化学品管理以及毒物控制引入生态毒理学,突出生态毒理学原理、方法和管理的内容,以提高生态毒理学的实际应用水平。
作者简介
暂缺《生态毒理学概论》作者简介
目录
1 生态毒理学的基本概论
1.1 生态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1.1 生态毒理学的定义
1.1.2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1.3 研究生态毒理学的意义
1.2 生态毒理学简史
1.2.1 生态毒理学的诞生
1.2.2 化学时代与生态毒理学的形成
1.2.3 环境污染对生态毒理学发展的影响
1.2.4 生态毒理学概念的发展
1.2.5 生态毒理学展望
1.3 我国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
1.3.1 草地生态毒理系统的研究
1.3.2 陆生生态毒理研究
1.3.3 水生生态毒理研究
1.3.4 海洋生态毒理研究
1.3.5 加强生态毒理学科研与教学工作
2 生态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与转化
2.1 生态毒物的来源与特性
2.1.1 生态毒物的来源
2.1.2 生态毒物的特性
2.2 毒物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与迁移
2.2.1 毒物和污染物的循环与迁移途径
2.2.2 毒物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方式
2.3 毒物的分布与转化
2.3.1 生物群暴露
2.3.2 环境分配过程
2.3.3 水中的分配过程
2.3.4 大气中的分配过程
2.3.5 陆地分配过程
2.3.6 化学物质不稳定性模型
2.3.7 化学物质的转化及降解
2.3.8 生物利用度
2.3.9 数量结构活性关系
2.3.10 全球污染
2.4 生态毒物剂量和浓度反应关系
2.4.1 剂量一反应关系
2.4.2 持续性和间歇性暴露的毒理学影响
2.4.3 毒性数据从一个生物群到其他生物区系的外推
3 毒物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3.1 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对毒物的反应
3.1.1 毒物进入生物系统的途径及其反应
3.1.2 生态系统反应
3.2 毒物动力学过程
3.2.1 吸收
3.2.2 运输与代谢
3.2.3 螫合
3.2.4 排泄
3.3 生理反应与生化反应
3.3.1 生理反应
3.3.2 生化反应
3.4 致癌、诱变与畸形作用
3.4.1 致癌因子
3.4.2 致畸剂
3.4.3 检测和评价
3.5 生物的富集放大
3.6 毒物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6.1 亚有机体响应与种群和群落响应
3.6.2 生活史阶段的影响
3.6.3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3.6.4 生态关系的改变
3.6.5 毒物对动植物的危害
4 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
4.1 生物毒性效应的毒理学方法
4.1.1 代表性生物品种的选择
4.1.2 急性毒性试验
4.1.3 亚慢性毒性试验
4.1.4 慢性毒性试验
4.1.5 蓄积毒性试验
4.2 生态系统水平效应的测试方法
4.2.1 一般研究程序
4.2.2 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方法
4.2.3 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
4.2.4 田间试验
4.2.5 生物监测
4.2.6 长期监测与建立生态毒理学数据库
4.3 微生态系统模型
4.3.1 微生态系统模型及其用途
4.3.2 微生态系统模型的分类
4.3.3 水生微生态系统模型
4.3.4 土壤微生态系统模型
4.3.5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系统模型
4.4 数学模型
4.4.1 处置和转运模型
4.4.2 结果(效果)模型
5 生物监测和生物指示
5.1 生物监测和生物指示原理
5.2 利用活生物监测
5.2.1 生物监测类型
5.2.2 机体内的化学残留
5.2.3 生物蓄积
5.3 生物蓄积监测
5.4 生态区(1biota)监测
5.4.1 生物指示的应用
5.4.2 细胞和个体水平的生物监测
5.4.3 种群和群落水平的监测
6 生态毒性灾害
6.1 生态灾害与生态毒性灾害
6.1.1 毒性灾害与生态毒性灾害的分类
6.1.2 生态毒性灾害的特点
6.1.3 生态毒性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其对策
6.2 生态毒理系统
6.2.1 生态毒理系统的形成
6.2.2 草地有毒植物生态毒理系统
6.2.3 工业区生态系统中“三废”生态毒理系统
6.2.4 农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毒理系统
6.3 重大生态毒性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
6.3.1 生态环境失调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2 通过食物链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3 有害生物入侵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4 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5 有毒元素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7 生态风险评估
7.1 生态风险评估的概念
7.2 生态风险评估的分类
7.3 生态风险评估的程序
7.3.1 确定问题与限定危害
7.3.2 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目标
7.3.3 暴露评估
7.3.4 风险表征
7.3.5 风险信息交流和风险管理
7.3.6 生态监测程序
7.4 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
7.4.1 区域生态风险评估
7.4.2 比较风险评估
8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
8.1 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
8.1.1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8.1.2 安全评价的程序
8.1.3 提供人体接触化学物的安全量
8.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果评价
8.2.1 毒物泄漏后果的概率函数法
8.2.2 毒物泄漏扩散模型
8.3 化学毒性灾害处置
8.3.1 建立化学灾害应急信息系统
8.3.2 确定化学毒性灾害的防救预案
8.3.3 防救化学毒性灾害的应急措施
9 生态毒理学与化学物质的管理
……
10 国际互联网上生态毒理学信息资源
1.1 生态毒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1.1 生态毒理学的定义
1.1.2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1.3 研究生态毒理学的意义
1.2 生态毒理学简史
1.2.1 生态毒理学的诞生
1.2.2 化学时代与生态毒理学的形成
1.2.3 环境污染对生态毒理学发展的影响
1.2.4 生态毒理学概念的发展
1.2.5 生态毒理学展望
1.3 我国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
1.3.1 草地生态毒理系统的研究
1.3.2 陆生生态毒理研究
1.3.3 水生生态毒理研究
1.3.4 海洋生态毒理研究
1.3.5 加强生态毒理学科研与教学工作
2 生态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与转化
2.1 生态毒物的来源与特性
2.1.1 生态毒物的来源
2.1.2 生态毒物的特性
2.2 毒物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与迁移
2.2.1 毒物和污染物的循环与迁移途径
2.2.2 毒物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方式
2.3 毒物的分布与转化
2.3.1 生物群暴露
2.3.2 环境分配过程
2.3.3 水中的分配过程
2.3.4 大气中的分配过程
2.3.5 陆地分配过程
2.3.6 化学物质不稳定性模型
2.3.7 化学物质的转化及降解
2.3.8 生物利用度
2.3.9 数量结构活性关系
2.3.10 全球污染
2.4 生态毒物剂量和浓度反应关系
2.4.1 剂量一反应关系
2.4.2 持续性和间歇性暴露的毒理学影响
2.4.3 毒性数据从一个生物群到其他生物区系的外推
3 毒物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3.1 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对毒物的反应
3.1.1 毒物进入生物系统的途径及其反应
3.1.2 生态系统反应
3.2 毒物动力学过程
3.2.1 吸收
3.2.2 运输与代谢
3.2.3 螫合
3.2.4 排泄
3.3 生理反应与生化反应
3.3.1 生理反应
3.3.2 生化反应
3.4 致癌、诱变与畸形作用
3.4.1 致癌因子
3.4.2 致畸剂
3.4.3 检测和评价
3.5 生物的富集放大
3.6 毒物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6.1 亚有机体响应与种群和群落响应
3.6.2 生活史阶段的影响
3.6.3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3.6.4 生态关系的改变
3.6.5 毒物对动植物的危害
4 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
4.1 生物毒性效应的毒理学方法
4.1.1 代表性生物品种的选择
4.1.2 急性毒性试验
4.1.3 亚慢性毒性试验
4.1.4 慢性毒性试验
4.1.5 蓄积毒性试验
4.2 生态系统水平效应的测试方法
4.2.1 一般研究程序
4.2.2 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方法
4.2.3 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
4.2.4 田间试验
4.2.5 生物监测
4.2.6 长期监测与建立生态毒理学数据库
4.3 微生态系统模型
4.3.1 微生态系统模型及其用途
4.3.2 微生态系统模型的分类
4.3.3 水生微生态系统模型
4.3.4 土壤微生态系统模型
4.3.5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系统模型
4.4 数学模型
4.4.1 处置和转运模型
4.4.2 结果(效果)模型
5 生物监测和生物指示
5.1 生物监测和生物指示原理
5.2 利用活生物监测
5.2.1 生物监测类型
5.2.2 机体内的化学残留
5.2.3 生物蓄积
5.3 生物蓄积监测
5.4 生态区(1biota)监测
5.4.1 生物指示的应用
5.4.2 细胞和个体水平的生物监测
5.4.3 种群和群落水平的监测
6 生态毒性灾害
6.1 生态灾害与生态毒性灾害
6.1.1 毒性灾害与生态毒性灾害的分类
6.1.2 生态毒性灾害的特点
6.1.3 生态毒性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其对策
6.2 生态毒理系统
6.2.1 生态毒理系统的形成
6.2.2 草地有毒植物生态毒理系统
6.2.3 工业区生态系统中“三废”生态毒理系统
6.2.4 农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毒理系统
6.3 重大生态毒性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
6.3.1 生态环境失调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2 通过食物链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3 有害生物入侵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4 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6.3.5 有毒元素引发的生态毒性灾害
7 生态风险评估
7.1 生态风险评估的概念
7.2 生态风险评估的分类
7.3 生态风险评估的程序
7.3.1 确定问题与限定危害
7.3.2 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目标
7.3.3 暴露评估
7.3.4 风险表征
7.3.5 风险信息交流和风险管理
7.3.6 生态监测程序
7.4 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
7.4.1 区域生态风险评估
7.4.2 比较风险评估
8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
8.1 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
8.1.1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8.1.2 安全评价的程序
8.1.3 提供人体接触化学物的安全量
8.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果评价
8.2.1 毒物泄漏后果的概率函数法
8.2.2 毒物泄漏扩散模型
8.3 化学毒性灾害处置
8.3.1 建立化学灾害应急信息系统
8.3.2 确定化学毒性灾害的防救预案
8.3.3 防救化学毒性灾害的应急措施
9 生态毒理学与化学物质的管理
……
10 国际互联网上生态毒理学信息资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