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
作者:刘悦笛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出版时间:2005-11-01
ISBN:9787533645519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论“生活美学”的专著,与当代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千禧年出版的《活生生的生活》(Performing Live)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试图超出欧美中心主义的视角,阐释当代美学的“最新转向”,从而重建起一套活生生的“生活美学”架构。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走向)与“审美日常生活化”(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的历史背景下,该书重思了美与“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本真生活”之间的现象学关联,重思了美与真理、美与伦理之间的生活关联,得出了一些较新的结论。同时,该书还提出了一种介于“批判启蒙现代性”与“泛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全面的现代性”新途。总之,作为一本现象学视野里的“生活美学导论”,该书解决的是在后现代境遇里面如何“诗意的生存”的当代问题。
作者简介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美学协会会员,《大美学》杂志主编助理。主要著作有《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与王南浞合著)、《夜半歌声》、《美学概论》;主编《文化巨无霸》;参编《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文学理论基本问题》、《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翻译《美学与全球化》(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乔姆斯基与全球化》(杰里米·福克斯)、《海德格尔、哈贝马斯与手机》(乔治·迈尔森,合译)。
目录
序
导论
一、缘起:“现代性”的启蒙裂变
二、审美精神作为“应当如此”生活之象征
三、立论的三重障碍
四、方法论:“批判的解释学”
第一章 “艺术否定生活论”省思
一、艺术何以否定生活?
二、“审美乌托邦”缘何衰微?
三、理论困境:艺术自律论与主体性美学
四、历史境遇: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
第二章 当代审美泛化:“后现代”的美学特质
一、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审美日常生活化”
三、泛审美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全面的现代性
(一)反思现代性工:从波德莱尔、齐美尔到福柯
(二)反思现代性Ⅱ:从韦伯、阿多诺到哈贝马斯
(三)反思现代性Ⅲ:在“审美批判”与“批判启蒙”之间
四、后现代主义深植于“泛审美现代性”当中
第三章 回归“生活世界”:思维范式的翻转
一、加法和减法:两种否定生活的历史
二、回到马克思原点:“生活实践”的现代奠基
三、走向生活的“现代美学”基本路向
(一)海德格尔:作为“存在真理”的艺术
(二)维特根斯坦:作为“生活形式”的艺术
(三)杜威:作为“完整经验”的艺术
四、结论:美学回归生活何以可能?
第四章 建构“生活美学”现象学
一、“美是生活”:一个旧命题的新阐释
二、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
三、来源与呈现:美与生活的日常连续性
(一)从直观性到“本质直观性”
(二)从非课题性到“自身明见性”
(三)从历时性到“同时生成性”
四、内在的超逾:美与生活的非日常张力
(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会通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融合
五、回到“本质直观”:美的活动之为“本真生活”原发的状态
六、“外展的臆断”:美的日常生活“语用学”维度
七、结论:美与生活的“对话辩证法”
第五章 美的“生活真理”意蕴
第六章 美的“伦理生活”之维
第七章 “现代审美精神”的重构
主要引用文献
附录
后记:一种当代美学的最新转向
导论
一、缘起:“现代性”的启蒙裂变
二、审美精神作为“应当如此”生活之象征
三、立论的三重障碍
四、方法论:“批判的解释学”
第一章 “艺术否定生活论”省思
一、艺术何以否定生活?
二、“审美乌托邦”缘何衰微?
三、理论困境:艺术自律论与主体性美学
四、历史境遇: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
第二章 当代审美泛化:“后现代”的美学特质
一、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审美日常生活化”
三、泛审美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全面的现代性
(一)反思现代性工:从波德莱尔、齐美尔到福柯
(二)反思现代性Ⅱ:从韦伯、阿多诺到哈贝马斯
(三)反思现代性Ⅲ:在“审美批判”与“批判启蒙”之间
四、后现代主义深植于“泛审美现代性”当中
第三章 回归“生活世界”:思维范式的翻转
一、加法和减法:两种否定生活的历史
二、回到马克思原点:“生活实践”的现代奠基
三、走向生活的“现代美学”基本路向
(一)海德格尔:作为“存在真理”的艺术
(二)维特根斯坦:作为“生活形式”的艺术
(三)杜威:作为“完整经验”的艺术
四、结论:美学回归生活何以可能?
第四章 建构“生活美学”现象学
一、“美是生活”:一个旧命题的新阐释
二、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
三、来源与呈现:美与生活的日常连续性
(一)从直观性到“本质直观性”
(二)从非课题性到“自身明见性”
(三)从历时性到“同时生成性”
四、内在的超逾:美与生活的非日常张力
(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会通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融合
五、回到“本质直观”:美的活动之为“本真生活”原发的状态
六、“外展的臆断”:美的日常生活“语用学”维度
七、结论:美与生活的“对话辩证法”
第五章 美的“生活真理”意蕴
第六章 美的“伦理生活”之维
第七章 “现代审美精神”的重构
主要引用文献
附录
后记:一种当代美学的最新转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