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
作者:余祖俊
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2-01
ISBN:9787810820059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微机测控系统工程应用设计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计算机测试技术、控制技术、接口技术、通讯技术、现场控制网络技术、数据采集记录与转储技术、抗干扰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及其最新技术发展和工程设计方法并介绍了大量的软硬件应用实例。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测控系统常测参数及测试方法、MCS—96系列单片机的原理及典型运用、总线扩展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C机接口技术、微机测试系统中信号调理和前向通道配置技术、微机测控系统后向通道输出驱动技术、人机界面设计和语音技术、微机测控系统的相互通道配置技术、数据记录与转储技术、微机测控系统抗干扰设计等。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书中列举了大量作者科研成果中成熟的硬件接口实例和软件源程序,可作为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暂缺《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 引 论
1. 1. 1 智能机电一体化
1. 1. 2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器仪表
1. 2 微机测控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 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 3. 1 Intel系列单片机及其发展过程简介
1. 3. 2 专用集成单片机的发展
1. 4 微机测控系统的发展
1. 4. 1 集中型测控系统
1. 4. 2 分布式测控系统
1. 4. 3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现场控制网络LONWORKS
第2章 微机测控系统主要检测参数及传感器
2. 1 微机测控系统中主要检测参数
2. 2 传感器技术
2. 2. 1 温度传感器
2. 2. 2 压力传感器
2. 2. 3 转速及线速度传感器
2. 2. 4 振动传感器
2. 2. 5 烟度(气敏)传感器
2. 2. 6 光电(明火)传感器
2. 2. 7 电流. 电压传感器
2. 2. 8 流量传感器
2. 2. 9 CCD图像传感器
第3章 MCS-96系列单片机简介及应用实例
3. 1 MCS-96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3. 1. 1 内部定时
3. 1. 2 存储空间
2. 1. 3 芯片配置寄存器CCR
3. 1. 4 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3. 1. 5 中断结构
3. 1. 6 定时器
3. 1. 7 高速输入单元
3. 1. 8 高速输出单元
3. 1. 9 模拟接口
3. 1. 10 串行口
3. 1. 11 监视定时器
3. 1. 12 复位和掉电保护
3. 2 MCS-96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 2. 1 操作数类型
3. 2. 2 操作数的寻址
3. 2. 3 程序状态字PSW
3. 2. 4 指令系统
3. 3 80C196KB单片机测控系统应用实例--机车随车质量状态诊断记录装置
3. 3. 1 装置研制背景
3. 3. 2 系统总体结构. 检测参数及功能
3. 3. 3 系统软硬件设计
3. 3. 4 试验及结论
第4章 输入通道技术
4. 1 电阻变化信号提取技术
4. 1. 1 恒流供电检测
4. 1. 2 电桥法
4. 2 电压信号放大技术
4. 2. 1 电压信号放大基本电路及理想特征
4. 2. 2 常用运算放大器
4. 2. 3 仪表放大器(抑制共模干扰)
4. 2. 4 增益可编程控制集成运算放大器
4. 2. 5 AD620低价格. 低功耗仪器用放大器
4. 3 输入通道配置技术
4. 3. 1 输入通道的基本形式
4. 3. 2 信号隔离技术
4. 3. 3 多路切换技术
4. 3. 4 多路信号采集系统应用举例
4. 3. 5 V/F. F/V变换技术
4. 3. 6 低功耗. 8通道. 串行12位A/D变换器MAX186
4. 3. 7 开关量输入的CPU接口
4. 3. 8 MCS-96系列单片机MS中断子程序和A/D变换子程序
4. 3. 9 单总线4通道A/D转换器DS2450
4. 3. 10 键盘输入技术和触摸屏技术
4. 4 单片机采集系统举例
4. 4. 1 单片机对频率量的采集
4. 4. 2 单片机对于多路模拟量的循环采集
4. 5 实时时钟技术
4. 5. 1 RAM插座DSl216B
4. 5. 2 实时时钟集成电路DSl287和DSl2887
4. 5. 3 微电流充电式实时时钟芯片DSl302
第5章 输出通道技术
5. 1 输出通道基本结构
5. 2 输出接口隔离技术
5. 2. 1 基本形式
5. 2. 2 反向驱动(输出为OC门)
5. 3 继电器输出驱动技术
5. 3. 1 机械式继电器
5. 3. 2 固态继电器
5. 3. 3 可控硅
5. 4 输出显示技术
5. 4. 1 数码管各段的定义
5. 4. 2 数码管的基本驱动方式
5. 4. 3 新型数码显示芯片MAX7219
5. 4. 4 LCD液晶显示技术
5. 5 模拟仪表驱动技术
5. 5. 1 D/A变换器AD558
5. 5. 2 MAX528/529串行D/A转换器
5. 6 语音技术
5. 6. 1 概述
5. 6. 2 串行大容量ISD语音芯片的功能原理
5. 6. 3 ISD4003系列语音芯片分段录放功能的开发
5. 6. 4 基于PC机的ISD语音开发装置简介
5. 6. 5 ISD语音芯片的应用
5. 7 步进电机控制技术
5. 7. 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5. 7. 2 步进电机的方向控制
5. 7. 3 步进电机和计算机的接口电路
5. 7. 4 步进电机控制的软件设计
5. 8 直流伺服电动机
5. 8. 1 直流伺服电动机接口
5. 8. 2 与执行机构配用的接口集成电路
5. 9 TPup-40T串行微型打印机
5. 9. 1 概述
5. 9. 2 性能指标
5. 9. 3 硬件连接
5. 9. 4 打印举例
5. 10 水阻极板控制输出电路实例
第6章PC机接口技术
6. 1 IBMPC/AT概述
6. 1. 1 扩展槽
6. 1. 2 存储器空间和I/O地址分配
6. 2 PC/AT系统总线的扩充
6. 2. 1 PC/AT I/O和MEM扩展插槽引脚原理图
6. 2. 2 PC/AT总线引脚的功能定义
6, 2. 3 I/O和MEM扩展的地址译码逻辑
6. 3 GAL译码技术
6. 3. 1 GAL译码的特点
6. 3. 2 常用GAL器件
6. 3. 3 GAL的开发语言ABEL语言
6. 3. 4 写入设备
6. 4 PC/AT总线驱动
6. 4. 1 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驱动器
6. 4. 2 数据总线驱动器
6. 5 PC机软件设计
6. 5. 1 VB和VC的关系
6. 5. 2 动态链接库DLL
6. 5. 3 WIN32APl
6. 5. 4 用VC编写WIN32下的DLL
6. 5. 6 VB对DLL的调用
6. 6 PC机串行接口技术
6. 6. 1 PC机串行接口的引脚定义
6. 6. 2 信号线的定义
6. 6. 3 逻辑电平变换
6. 6. 4 8250串行接口芯片
6. 6. 5 利用VB的MSCOMM控件来控制PC机的串行通讯
6. 7 PC机并行打印口
6. 7. 1 打印机接口"标准"
6. 7. 2 IBMPC打印机接口
6. 7. 3 IBMPC打印机接口编程和系统子程序调用
6. 7. 4 IBMPC并行接口I/O口的扩展
6. 8 并行通讯接口(GP-IB)
6. 8. 1 IEEE-488标准(GP-IB标准)
6. 8. 2 基本接口功能要素
6. 8. 3 消息及其编码
6. 8. 4 接口功能
6. 8. 5 总线结构
6. 8. 6 三线挂钩原理
6. 8. 7 GP-IB接口实现和GP-IB集成电路
第7章 相互通道技术
7. 1 并行通讯设计
7. 1. 1 用并行接口芯片8255实现并行通讯
7. 1. 2 利用IDT7132/134双口RAM实现并行通讯
7. 1. 3 利用DSl609双口RAM进行并行通讯
7. 2 串行通讯技术
7. 2. 1 串行异步通讯方式下的三种同步机制
7. 2. 2 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讯技术
7. 2. 3 80C196KB单片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多机通讯
7. 2. 4 以PC机为主机的多机通讯
7. 2. 5 RS485和RS422通讯技术
7. 3 数据校验算法
7. 3. 1 数据奇偶校验
7. 3. 2 累加和校验与垂直异或校验
7. 3. 3 CRC校验算法
7. 4 计算机控制网络
7. 4. 1 局部网络
7. 4. 2 网络的组成
第8章 总线接口技术
8. 1 总线的接口概述
8. 1. 1 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8. 1. 2 总线功能
8. 1. 3 总线握手
8. 1. 4 总线约定或协议
8. 1. 5 同步总线传输与非同步总线传输
8. 2 串行总线接口技术
8. 2. 1 SPI总线技术
8. 2. 2 I C总线技术
8. 2. 3 1-Wire(单线)总线技术
8. 3 并行总线接口技术(大容量存储器扩展技术)
8. 3. 1 FLASHRAM 28SF040的性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8. 3. 2 多片FLASHRAM与80C196单片机接口实例
8. 3. 3 FLASHRAM的软件操作
8. 4 现场总线接口技术
8. 4. 1 现场总线概述
8. 4. 2 CAN总线技术
8. 4. 3 LonWorks技术和LON总线
8. 5 软件例程
8. 5. 1 45D041操作源程序
8. 5. 2 I C操作源程序
第9章 数据记录与转储技术
9. 1 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9. 1. 1 数据记录存储介质
9. 1. 2 车载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9. 2 数据转储技术
9. 2. 1 串行口转储技术
9. 2. 2 转储盒数据转储技术
9. 2. 3 IC卡转储技术
9. 2. 4 无线智能卡技术
第10章 微机系统设计和抗干扰技术
10. 1 单片机系统设计
10. 1. 1 8位外部数据总线单片机系统基本构成
10. 1. 2 16位数据总线的扩展.
10. 2 微机系统抗干扰设计
10. 2. 1 主要干扰源
10. 2. 2 电源干扰和接地干扰
10. 2. 3 便携仪器的电源设计
10. 2. 4 I/O通道干扰
10. 2. 5 空间静电干扰
10. 2. 6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10. 2. 7 软件抗干扰设计
10. 3 型式试验与电磁兼容
10. 3. 1 型式试验
10. 3. 2 电磁兼容
10. 4 机电测控系统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10. 4. 1 基本开发思路
10. 4. 2 市场调查与预测
10. 4. 3 构思比较
10. 4. 4 方案的评价
10. 4. 5 详细设计
10. 4. 6 系统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10. 4. 7 制造工程质量管理
附录1 微机测控系统原理图实例
附录2 测控系统源程序实例
参考文献
1. 1 引 论
1. 1. 1 智能机电一体化
1. 1. 2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器仪表
1. 2 微机测控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 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 3. 1 Intel系列单片机及其发展过程简介
1. 3. 2 专用集成单片机的发展
1. 4 微机测控系统的发展
1. 4. 1 集中型测控系统
1. 4. 2 分布式测控系统
1. 4. 3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现场控制网络LONWORKS
第2章 微机测控系统主要检测参数及传感器
2. 1 微机测控系统中主要检测参数
2. 2 传感器技术
2. 2. 1 温度传感器
2. 2. 2 压力传感器
2. 2. 3 转速及线速度传感器
2. 2. 4 振动传感器
2. 2. 5 烟度(气敏)传感器
2. 2. 6 光电(明火)传感器
2. 2. 7 电流. 电压传感器
2. 2. 8 流量传感器
2. 2. 9 CCD图像传感器
第3章 MCS-96系列单片机简介及应用实例
3. 1 MCS-96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3. 1. 1 内部定时
3. 1. 2 存储空间
2. 1. 3 芯片配置寄存器CCR
3. 1. 4 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3. 1. 5 中断结构
3. 1. 6 定时器
3. 1. 7 高速输入单元
3. 1. 8 高速输出单元
3. 1. 9 模拟接口
3. 1. 10 串行口
3. 1. 11 监视定时器
3. 1. 12 复位和掉电保护
3. 2 MCS-96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 2. 1 操作数类型
3. 2. 2 操作数的寻址
3. 2. 3 程序状态字PSW
3. 2. 4 指令系统
3. 3 80C196KB单片机测控系统应用实例--机车随车质量状态诊断记录装置
3. 3. 1 装置研制背景
3. 3. 2 系统总体结构. 检测参数及功能
3. 3. 3 系统软硬件设计
3. 3. 4 试验及结论
第4章 输入通道技术
4. 1 电阻变化信号提取技术
4. 1. 1 恒流供电检测
4. 1. 2 电桥法
4. 2 电压信号放大技术
4. 2. 1 电压信号放大基本电路及理想特征
4. 2. 2 常用运算放大器
4. 2. 3 仪表放大器(抑制共模干扰)
4. 2. 4 增益可编程控制集成运算放大器
4. 2. 5 AD620低价格. 低功耗仪器用放大器
4. 3 输入通道配置技术
4. 3. 1 输入通道的基本形式
4. 3. 2 信号隔离技术
4. 3. 3 多路切换技术
4. 3. 4 多路信号采集系统应用举例
4. 3. 5 V/F. F/V变换技术
4. 3. 6 低功耗. 8通道. 串行12位A/D变换器MAX186
4. 3. 7 开关量输入的CPU接口
4. 3. 8 MCS-96系列单片机MS中断子程序和A/D变换子程序
4. 3. 9 单总线4通道A/D转换器DS2450
4. 3. 10 键盘输入技术和触摸屏技术
4. 4 单片机采集系统举例
4. 4. 1 单片机对频率量的采集
4. 4. 2 单片机对于多路模拟量的循环采集
4. 5 实时时钟技术
4. 5. 1 RAM插座DSl216B
4. 5. 2 实时时钟集成电路DSl287和DSl2887
4. 5. 3 微电流充电式实时时钟芯片DSl302
第5章 输出通道技术
5. 1 输出通道基本结构
5. 2 输出接口隔离技术
5. 2. 1 基本形式
5. 2. 2 反向驱动(输出为OC门)
5. 3 继电器输出驱动技术
5. 3. 1 机械式继电器
5. 3. 2 固态继电器
5. 3. 3 可控硅
5. 4 输出显示技术
5. 4. 1 数码管各段的定义
5. 4. 2 数码管的基本驱动方式
5. 4. 3 新型数码显示芯片MAX7219
5. 4. 4 LCD液晶显示技术
5. 5 模拟仪表驱动技术
5. 5. 1 D/A变换器AD558
5. 5. 2 MAX528/529串行D/A转换器
5. 6 语音技术
5. 6. 1 概述
5. 6. 2 串行大容量ISD语音芯片的功能原理
5. 6. 3 ISD4003系列语音芯片分段录放功能的开发
5. 6. 4 基于PC机的ISD语音开发装置简介
5. 6. 5 ISD语音芯片的应用
5. 7 步进电机控制技术
5. 7. 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5. 7. 2 步进电机的方向控制
5. 7. 3 步进电机和计算机的接口电路
5. 7. 4 步进电机控制的软件设计
5. 8 直流伺服电动机
5. 8. 1 直流伺服电动机接口
5. 8. 2 与执行机构配用的接口集成电路
5. 9 TPup-40T串行微型打印机
5. 9. 1 概述
5. 9. 2 性能指标
5. 9. 3 硬件连接
5. 9. 4 打印举例
5. 10 水阻极板控制输出电路实例
第6章PC机接口技术
6. 1 IBMPC/AT概述
6. 1. 1 扩展槽
6. 1. 2 存储器空间和I/O地址分配
6. 2 PC/AT系统总线的扩充
6. 2. 1 PC/AT I/O和MEM扩展插槽引脚原理图
6. 2. 2 PC/AT总线引脚的功能定义
6, 2. 3 I/O和MEM扩展的地址译码逻辑
6. 3 GAL译码技术
6. 3. 1 GAL译码的特点
6. 3. 2 常用GAL器件
6. 3. 3 GAL的开发语言ABEL语言
6. 3. 4 写入设备
6. 4 PC/AT总线驱动
6. 4. 1 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驱动器
6. 4. 2 数据总线驱动器
6. 5 PC机软件设计
6. 5. 1 VB和VC的关系
6. 5. 2 动态链接库DLL
6. 5. 3 WIN32APl
6. 5. 4 用VC编写WIN32下的DLL
6. 5. 6 VB对DLL的调用
6. 6 PC机串行接口技术
6. 6. 1 PC机串行接口的引脚定义
6. 6. 2 信号线的定义
6. 6. 3 逻辑电平变换
6. 6. 4 8250串行接口芯片
6. 6. 5 利用VB的MSCOMM控件来控制PC机的串行通讯
6. 7 PC机并行打印口
6. 7. 1 打印机接口"标准"
6. 7. 2 IBMPC打印机接口
6. 7. 3 IBMPC打印机接口编程和系统子程序调用
6. 7. 4 IBMPC并行接口I/O口的扩展
6. 8 并行通讯接口(GP-IB)
6. 8. 1 IEEE-488标准(GP-IB标准)
6. 8. 2 基本接口功能要素
6. 8. 3 消息及其编码
6. 8. 4 接口功能
6. 8. 5 总线结构
6. 8. 6 三线挂钩原理
6. 8. 7 GP-IB接口实现和GP-IB集成电路
第7章 相互通道技术
7. 1 并行通讯设计
7. 1. 1 用并行接口芯片8255实现并行通讯
7. 1. 2 利用IDT7132/134双口RAM实现并行通讯
7. 1. 3 利用DSl609双口RAM进行并行通讯
7. 2 串行通讯技术
7. 2. 1 串行异步通讯方式下的三种同步机制
7. 2. 2 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讯技术
7. 2. 3 80C196KB单片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多机通讯
7. 2. 4 以PC机为主机的多机通讯
7. 2. 5 RS485和RS422通讯技术
7. 3 数据校验算法
7. 3. 1 数据奇偶校验
7. 3. 2 累加和校验与垂直异或校验
7. 3. 3 CRC校验算法
7. 4 计算机控制网络
7. 4. 1 局部网络
7. 4. 2 网络的组成
第8章 总线接口技术
8. 1 总线的接口概述
8. 1. 1 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8. 1. 2 总线功能
8. 1. 3 总线握手
8. 1. 4 总线约定或协议
8. 1. 5 同步总线传输与非同步总线传输
8. 2 串行总线接口技术
8. 2. 1 SPI总线技术
8. 2. 2 I C总线技术
8. 2. 3 1-Wire(单线)总线技术
8. 3 并行总线接口技术(大容量存储器扩展技术)
8. 3. 1 FLASHRAM 28SF040的性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8. 3. 2 多片FLASHRAM与80C196单片机接口实例
8. 3. 3 FLASHRAM的软件操作
8. 4 现场总线接口技术
8. 4. 1 现场总线概述
8. 4. 2 CAN总线技术
8. 4. 3 LonWorks技术和LON总线
8. 5 软件例程
8. 5. 1 45D041操作源程序
8. 5. 2 I C操作源程序
第9章 数据记录与转储技术
9. 1 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9. 1. 1 数据记录存储介质
9. 1. 2 车载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9. 2 数据转储技术
9. 2. 1 串行口转储技术
9. 2. 2 转储盒数据转储技术
9. 2. 3 IC卡转储技术
9. 2. 4 无线智能卡技术
第10章 微机系统设计和抗干扰技术
10. 1 单片机系统设计
10. 1. 1 8位外部数据总线单片机系统基本构成
10. 1. 2 16位数据总线的扩展.
10. 2 微机系统抗干扰设计
10. 2. 1 主要干扰源
10. 2. 2 电源干扰和接地干扰
10. 2. 3 便携仪器的电源设计
10. 2. 4 I/O通道干扰
10. 2. 5 空间静电干扰
10. 2. 6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10. 2. 7 软件抗干扰设计
10. 3 型式试验与电磁兼容
10. 3. 1 型式试验
10. 3. 2 电磁兼容
10. 4 机电测控系统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10. 4. 1 基本开发思路
10. 4. 2 市场调查与预测
10. 4. 3 构思比较
10. 4. 4 方案的评价
10. 4. 5 详细设计
10. 4. 6 系统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10. 4. 7 制造工程质量管理
附录1 微机测控系统原理图实例
附录2 测控系统源程序实例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