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书生大使:胡适出使美国研究
作者:莫高义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218052076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史、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的角度进行探讨,显示其研究的新视野和新角度。全书对胡适为促使美国由对日本侵略采取中立的不干预政策转向援华抗日而恪尽职守,对其在国家危亡之际担当重任所表现的外交风格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做了综合和系统的研究。“书生大使”胡适的美国外交史将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对于胡适的研究将会有所增益,对于人们更加全面了解胡适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书生大使:胡适出使美国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序
绪论
一、由学术到政治
二、学术界对胡适的研究由冷到热
三、胡适使美研究的学术价值
四、胡适使美研究资料评介及写作本文的设想
第一章 崇美情结与爱国情怀
一、从不争信条到新和平主义
(一)幼年时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主编《竞业旬报》时反映出来的爱国思想
(三)留美时期接受“新和平主义”
二、极力推崇美国政治和文化
(一)崇拜美式民主政治
(二)力主以美国文化模式改造中国社会
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国情怀
(一)胡适的基本政治观点及其对时局的态度
(二)胡适与国民党以及蒋介石的关系
四、胡适抗战态度的转变
(一)不顾众议,主张中日交涉
(二)从不抵抗主义到“苦撑待变”的转变
(三)游说美欧,成为过河卒子
第二章 打开美国援华之门 推动美国放弃中立
一、美国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外交重心
(一)国民政府对胡适出使的期盼
(二)美国政府对援助中国抗战的立场和态度
二、争取美国经济和军事援助
(一)在争取美国借款中的作用
(二)在购买美国军械和争取美国军事援助方面所做的工作
三、为美国停止中立法而奔走
(一)美国中立法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二)就中立法与美国政要的交往
第三章 成功阻止美日妥协演讲宣传功不可没
一、阻止美日妥协
(一)日本战时经济对关国的依赖
(二)促进美国对日实施经济制裁及废除《美日商约》
(三)促成美国与英、法等国在远东合作
(四)阻止关日妥协
二、广泛演说争取理解和支持
(一)宣传中国的抗战成绩和抗战战略
(二)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及其法西斯本质
(三)呼吁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战斗
(四)争取美国公众对中国抗战的理解
第四章 风格诚可道毕竟是书生
一、国内外各界人士对胡适出使美国的评价
二、胡适的外交风格
(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二)对形势的理性分析和在工作中的务实态度
(三)诚实而公开的外交风格
三、胡适的外交贡献
(一)努力完成国民政府提出的各项外交任务
(二)演讲宣传彰显外交特色
四、胡适在外交上的局限
(一)与蒋介石的急不可耐相矛盾
(二)宋子文等政治人物的排挤
(三)胡适的书生本质及其思想上的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一、由学术到政治
二、学术界对胡适的研究由冷到热
三、胡适使美研究的学术价值
四、胡适使美研究资料评介及写作本文的设想
第一章 崇美情结与爱国情怀
一、从不争信条到新和平主义
(一)幼年时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主编《竞业旬报》时反映出来的爱国思想
(三)留美时期接受“新和平主义”
二、极力推崇美国政治和文化
(一)崇拜美式民主政治
(二)力主以美国文化模式改造中国社会
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国情怀
(一)胡适的基本政治观点及其对时局的态度
(二)胡适与国民党以及蒋介石的关系
四、胡适抗战态度的转变
(一)不顾众议,主张中日交涉
(二)从不抵抗主义到“苦撑待变”的转变
(三)游说美欧,成为过河卒子
第二章 打开美国援华之门 推动美国放弃中立
一、美国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外交重心
(一)国民政府对胡适出使的期盼
(二)美国政府对援助中国抗战的立场和态度
二、争取美国经济和军事援助
(一)在争取美国借款中的作用
(二)在购买美国军械和争取美国军事援助方面所做的工作
三、为美国停止中立法而奔走
(一)美国中立法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二)就中立法与美国政要的交往
第三章 成功阻止美日妥协演讲宣传功不可没
一、阻止美日妥协
(一)日本战时经济对关国的依赖
(二)促进美国对日实施经济制裁及废除《美日商约》
(三)促成美国与英、法等国在远东合作
(四)阻止关日妥协
二、广泛演说争取理解和支持
(一)宣传中国的抗战成绩和抗战战略
(二)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及其法西斯本质
(三)呼吁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战斗
(四)争取美国公众对中国抗战的理解
第四章 风格诚可道毕竟是书生
一、国内外各界人士对胡适出使美国的评价
二、胡适的外交风格
(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二)对形势的理性分析和在工作中的务实态度
(三)诚实而公开的外交风格
三、胡适的外交贡献
(一)努力完成国民政府提出的各项外交任务
(二)演讲宣传彰显外交特色
四、胡适在外交上的局限
(一)与蒋介石的急不可耐相矛盾
(二)宋子文等政治人物的排挤
(三)胡适的书生本质及其思想上的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